浮头湾鲍鱼养殖现状调查分析

2022-02-18 09:58许智海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1期
关键词:海区鲍鱼规格

○许智海

1.湾口区位优势

浮头湾位于福建省南部海湾,向南伸入东山湾,东望菜屿列岛,西与东山半岛对峙,北以林仓、新厝一线与杜浔相连。面积约4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原属漳浦县,2016年后归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上游无污染,海区盐度常年稳定在24~30,pH值8.0~8.4,溶解氧≥5mg/L,水深12m~20m,透明度≥2m,大潮低潮时水深≥6m,流速≤1.5m/s。近年来海区水质监测并无发生赤潮灾害,浮头湾海湾条件非常适合鲍鱼成长,是闽南地区乃至全福建省重要的鲍鱼养殖基地之一。

2.养殖基本情况

经笔者走访调查了解并测算,浮头湾鲍鱼养殖户约4000户(放养比例见下表),养殖区域由北江~后辽~甲仔~下蔡~湖里,2004年开始少量鲍鱼试养,2007年~2008年起高速发展,2013年达到高峰,浮头湾海区鲍鱼养殖基本达到饱和。现鲍鱼养殖面积约3.6万亩(含航道),年产量约2.8万吨,产值约19.6亿元。海上鲍鱼吊养离岸最近1海里,最远6海里。经笔者调查了解,放苗量以万粒计,分为4档次,详见表1。

表1 浮头湾鲍鱼放苗量户数占比情况表

2.1 养殖品种 养殖品种为绿盘鲍(当地人称“绿鲍杂”)、西氏鲍、杂交鲍(当地人称“土鲍”)。品种比例详见表2。

表2 浮头湾鲍鱼不同品种海区占比

2.2 苗种来源 苗种来自于广东南澳、惠来,福建漳州的东山县、漳浦佛昙镇等地区,80%以上的苗种来自广东南澳、惠来。

2.3 养殖季节周期 鲍鱼放苗根据养殖户个人习惯及生产实际,分为春秋两季,春季放苗为农历正月下旬,鲍鱼苗壳长规格1.3~1.5cm,每个鲍鱼笼放入160~200粒;秋季放苗为农历9月初至10月底,鲍鱼苗壳长规格2.5~3.5cm,每个鲍鱼笼放入70~80粒。各品种放苗规格及生长周期时长详见表3。

表3 不同鲍鱼品种的放养规格及生长周期

2.4 养殖模式 浮头湾海上鲍鱼养殖主要采用筏式吊养(当地人称为“软吊”),极少数采用渔排吊养(当地人称为“硬排”)。筏式吊养整体由海底桩、桩绳、浮绠、吊绳、浮球等设施构成。顺风顺流进行布设,浮筏的设置与海水流向平行,在浮绠绳上吊挂养鲍笼,浮绠绳长规格80~100m,浮绠绳间距2.5m。每根吊绳吊1个鲍鱼笼,吊绳系在浮绠上,间距60~80cm,吊绳长度视水深情况,一般为2.5~4m。鲍鱼笼套上筛绢网网袋,每条浮绠绳上间隔5m捆绑一个浮球。

3.浮头湾鲍鱼养殖面临的问题

3.1 夏季鲍鱼死亡率逐年增加 每年的8月底至10月初,浮头湾海上养殖的鲍鱼最易出现死亡,并且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尤其2017年浮头湾出现养殖鲍鱼大规模死亡,部分养殖户的鲍鱼死亡率超过50%甚至高达60%。

3.2 种业发展跟不上养殖规模 百业种为先。按照目前的养殖产量估算,浮头湾鲍苗年需求量约8亿粒,但紧邻的苗种繁育区下蔡林场至北江一带,鲍鱼育苗场不足10家,受传统育苗习惯、苗场早期规划建设、水质理化指标等因素影响,该区域繁育品种为牡蛎、石斑鱼苗等品种,并受传统放苗习惯,一般不放养本地苗。当地鲍鱼种业工程欠缺规划与管理,种业发展与现有养殖规模无法相匹配。不利于鲍鱼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3 利润空间受挤压 自2012年以来,鲍鱼市场行情持续走低,规格20粒/kg的鲍鱼价格由原先的120~140元/kg跌至80元/kg,而2020年受疫情影响,价格更是跌至56元/kg。并且,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由于鲍鱼养殖的高速发展,本地养殖的海带和龙须菜受当地区位及养殖习惯影响,不能满足供给需求,需从宁德地区买入,以2020年12月菜价为例,龙须菜2.6元/kg,而规格20粒/kg鲍鱼收购价为76元/kg,大幅压缩养鲍的利润空间。

4.浮头湾鲍鱼养殖产业发展思路

(一)推广名优耐高温品种近年来,在季节转换和高温时期,尤其受高温胁迫影响,鲍鱼死亡率高居不下,应避免种质退化,推广绿盘鲍、西氏鲍等耐高温优良品种养殖。柯才焕教授科研团队海区养成比较结果表明,西氏鲍与盘鲍杂交种的养殖成活率比盘鲍提高25%以上,生长速度也有显著提高。绿盘鲍生长速度较现有养殖种皱纹盘鲍提高50%以上,耐高温性能提高2℃,度夏成活率提高20%以上。

(二)合理规划养殖区域 当地辖区政府应编制海区养殖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养殖密度、容量,留出航道空间,规范养殖秩序。引导、规范养殖业主尽可能做到“持证养殖”,发生相关纠纷矛盾时,也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提升养殖设施 新型养殖装备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抗风浪能力差的缺点,借鉴连江县投入使用的“振鲍一号”,鲍鱼养殖从200m的近岸区域向3km外的外海迈进,外海海域优良的水质条件又可以大幅度提升鲍鱼的品质和长速。新型养殖装备监控体系实时监控鲍鱼生产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参数,实现鲍鱼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将传统泡沫浮球更改为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浮球,减少海区视觉白色污染,减少海漂垃圾,维护海洋环境。

(四)南鲍北养新模式 建议选择在5月初将本地鲍鱼通过活水车运送到山东荣成等地海域避暑,11月再返闽过冬或直接就地销售。此做法具有四大优势:一是生长速度更快,缩短养殖周期,一只鲍鱼苗(2.2cm)半年内可长到4.5cm,在南方仅为3cm;二是成活率更高,杂交鲍在北方有80%,在南方不超过50%;三是产量更高,一个周期下来是传统养殖的2倍;四是更健康、更安全,可以规避南方台风、赤潮带来的风险和污染,提高鲍鱼品质和口感,也避开了北方的冻害,提升成活率。

(五)提倡使用智能发电(太阳能、风能)监控系统 智能发电监控系统绿色环保,纯净能源,一方面,在岸上就可以监测海区鲍鱼养殖情况和海区水色变化,观测养殖工人投饵情况;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鲍鱼被偷盗行为。

(六)差别化规格上市 对鲍鱼养殖产业进行细化分工,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消费市场,避免同质性竞争,降低生产风险,壮大产业规模,形成更加专业化的分工有序的产业结构新格局。针对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养成多种规格商品鲍,形成差别化规格(6~10粒/kg、10~14 粒/kg、20 粒/kg、30粒/kg、40粒/kg等多种规格)。

(七)加工延长产业链 培植本地鲍鱼加工企业或引入外地鲍鱼加工生产线,打造活鲍、冰鲜、干鲍、罐头、佛跳墙等系列产品的产业链,并将加工副产物,如鲍鱼汁中提取牛磺酸、鲍鱼壳提取药材等做法,增加鲍鱼产品附加值。

(八)加快鲍鱼种业工程建设 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鲍鱼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力度,对绿盘鲍、西氏鲍等耐高温新品种及杂交种的基础上培育生长快的新品种。建议在鲍鱼养殖集中区临近的下蔡林场或东山县配置设立鲍鱼良种场,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完善种业体系,实现良种化。

(九)搭建鲍鱼文化平台宣传推介 通过举办鲍鱼美食文化节、料理会、品鉴会等活动,赋予鲍鱼文化支撑,弘扬当地鲍鱼特色产业文化,扩大鲍鱼知名度,推广鲍鱼饮食文化。搭建多种平台,丰富活动内涵。

(十)网络化营销方式 发挥电商、微商自身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推广和销售鲍鱼,开辟新的销售途径。拍摄鲍鱼的制作方法、海边鲍鱼捕捞等视频,用短视频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鲍鱼、学会吃鲍鱼,让鲍鱼走进大众视野、走上百姓餐桌。运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冲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流量变现,提高浮头湾鲍鱼知名度,促进当地鲍鱼产业发展。

(十一)提升品牌影响力 堂堂近4万亩的海区鲍鱼养殖基地,尚无地标,建议成立行业协会,发挥协会服务、自律、协调作用,打造培育龙头企业,申报“北江鲍鱼”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突出浮头湾海区养殖鲍鱼“体大壳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概念,提升当地鲍鱼产业品牌影响力,集聚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海区鲍鱼规格
北方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自定位精度研究
C龙
悯农
大权在握
人生的鲍鱼
鲍鱼红烧肉
鲍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新西兰地震震出上万只超级大鲍鱼
黄瑜航??《年年有余》
彻底撑握8大关键词 看懂规格买液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