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特“绿色食品牌” 促进大发展
——建水绿色农业发展刍议

2022-02-18 12:13杨丽梅
云南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水绿色食品农产品

杨丽梅

(建水县农业环保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站,云南建水 654300)

一、绿色农业的涵义

绿色农业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的,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从广义上来看,绿色农业包含整个“大农业”,但我们一般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避免了各类农业的种种弊端,相互间取长补短且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它涵盖了“大农业”整体由低级逐步向高级演变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社会和居民消费偏好的逐步升级,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进步,绿色等级认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的实施,初级绿色农业演变为高级绿色农业,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二、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

绿色农业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利于推进绿色循环综合体系构建

绿色农业把农产品按产业关联度,拓展为一个系列,在绿色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经营。既强调产前的环境监测,又强调产中投入品的标准,还强调产后的绿色加工、销售;既具有种植养殖业的环境标准、生产标准,又有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生产标准和环境标准。通过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既保证了加工原料的品质划一、质量达标,又助推了绿色循环农业综合体系的构建。

(二)利于推进做特“绿色食品牌”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实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必将为全省做特“绿色食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振兴。绿色农业供应链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农业粗放式发展的转型升级找到了突破方向。绿色农业供应链源头供应稳定,良性发展,极大程度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体系受市场影响波动大、稳定性差的被动发展局面,有利于充分发挥自主可控绿色农业供应链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牵引作用,发挥对绿色农产品消费端升级的推动作用,能够在链条可控范围内,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地端供给,提高双循环的效率和效能,将绿色农业产业打造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三、建水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现状分析

建水农产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主线,在产业布局、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1.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绿色产业发展为主线,聚焦“绿色食品牌”,加快“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做好“有机、绿色、生态”文章,着力打造北部蔬菜种植、中部特色水果和蔬菜种植、南部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养殖“三个产业带”,建成了4.47万hm2粮食、2.33万hm2蔬菜、2.13万hm2特色水果、80万头牲畜、670万羽家禽的特色产业基地。

2.品牌打造成效明显。围绕“质量安全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市场化、市场品牌化”,不断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6个、家庭农场51个;锲而不舍做特“绿色食品牌”,累计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48个,认证面积1.02万hm2,荣获“中国早熟优质葡萄第一县”称号。

3.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共争取到绿色发展先行区项目15个,预计总投资约54亿元,蓝莓基地年底可建成投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审批,绿色发展先行区项目加快推进,4666.67 hm2高标准农田改造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开始实施。

4.环境改善取得进展。认真组织开展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建设,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加强农药、化肥施用督查,从源头上堵塞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禁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全县果蔬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9.3%以上。深入开展“三清一改一提升”,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二)发展短板

建水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做特“绿色食品牌”以及绿色农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要求还有差距,存在不少短板。

1.基础设施短板大。绿色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水网、路网等规模种植、养殖以及加工、储存、运输、装卸等环节,与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还不匹配。

2.观念意识普遍低。从生产环节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成本较高,种植养殖大户及相关企业对绿色产业发展缺乏系统认识和前瞻性、全局性考量,技术研发投入及参与“三品一标”认证积极性不高;从消费环节看,无公害消费意识所占消费群体面窄,加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优质优价难以体现。

3.产业链条培育弱。“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科技支撑力量薄弱,产品多数处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及配套链条延伸不足,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4.安全监管需加强。绿色农业认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不健全,生产、加工、运输、营销、检测、市场准入、社会化服务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与国内、国际大市场标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发展对策

1.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一要做好项目谋划,结合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研究、吃透上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领域、全链条谋划基建项目,提前做好项目前期,积极在省、州(市)争取更多项目。二是在项目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配套资金,给予绿色农业项目倾斜支持,确保争取的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开工、早日建成投用,补齐制约发展的基建短板。

2.在绿色产业培育上求突破。一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上求突破,认真落实《建水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绿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二要全力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创建,抓住做特“绿色食品牌”契机,在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市场上下功夫,结合建水实际,全力打造高端果蔬、高端稻谷、优质畜禽、高端云花基地。

3.在品牌打造上求突破。按照“农业生产标准化、监管体制规范化、农业产业品牌化”的思路,围绕石榴、葡萄、柑橘、红薯等建水优势农产品,建立完善“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工作机制,积极打造建水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全力做特“绿色食品牌”。

4.在绿色理念宣传上求突破。一要提高质量安全意识,确立生态环保理念,努力提高全民安全优质生产和消费意识,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为绿色农业发展赢得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二要抓好“三品一标”展示展销推介活动,充分利用昆交会、农博会、绿博会等展销活动和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品牌影响力。

5.在产品质量监管上求突破。一要系统全面的研究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尽快建立符合县情并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二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推广、质量检测、标准化监管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农户提供全链条、全领域的专业化服务。三要加强产地监管,及时掌握生产基地环境变化,大力推进生产全程监控,对“三品一标”认证和生产经营实施全面监管,实现对绿色农产品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建水农业转型发展拥有扎实的基础,面临难得机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聚焦“绿色食品牌”,做好“有机、绿色、生态”文章,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是建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荷碧藕香增收忙(建水西庄镇莲藕产业种植基地)

猜你喜欢
建水绿色食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孔子文化节 尽显儒家君子风范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博览历史盛景 品读紫陶意蕴
——建水紫陶博物馆的探索之旅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农产品争奇斗艳
“小字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