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益耦合电感有源钳位二次型DC-DC变换器

2022-02-18 08:07荣德生刘谨瑞孙瑄瑨田东豪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导通二极管电感

荣德生,刘谨瑞,孙瑄瑨,田东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1 引言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推广,作为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DC-DC变换器得到迅速发展[1-3]。为获取较低的电压应力、较高的电压增益和效率,学者们研究出了级联型变换器[4]、开关电容或开关电感型变换器[5,6]、交错并联型变换器等[7],这些变换器都在某些方面有效地实现了上述目标。如文献[8]提出了耦合电感Boost变换器,电压应力有所降低,缓解了输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但不适用于大功率场合。文献[9,10]通过Boost变换器和电感倍压单元相结合,有效提高了电压增益,但因漏感的存在未能将电压增益最大化。文献[11]提出了带扩展倍压单元的钳位电路变换器,但输出二极管电压应力等于输出电压。文献[12]通过钳位电容吸收漏感能量,开关管的电压尖峰得到有效抑制,但输出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仍有降低空间。文献[13]在传统有源钳位电路上进行改进,降低了二极管的电压应力,并且抑制了占空比丢失的现象,提升了变换器的性能。文献[14]使用有源钳位零电压导通(Zero Voltage Switch,ZVS)软开关技术,可以在电流连续的情况下实现软开关,并且易于控制,但并未明显提高电压增益。文献[15]将钳位支路分别钳位于输入端、输出端与地,经分析与实验证明钳位于地的电流纹波最小,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文献[16]提出了一种二次型变换器,使电压增益与占空比成二次方关系,实现了高增益,但是电压应力也成倍增加,减少了适用场合。文献[17]在文献[16]的基础上,引入耦合电感单元,在输出端采用叠加电容的形式,进一步提高电压增益,而且采用无源支路吸收漏感能量,使得变换器效率有所提高,但所用元器件较多,电路较复杂。

本文受文献[10-13,16]的启发,提出具有有源钳位电路的耦合电感二次型DC-DC变换器。将耦合电感引入现有二次型Boost变换器中,总结出一类基于耦合电感的有源钳位Boost变换器。该类变换器通过耦合电感和钳位支路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电压增益、有效地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而且利用有源钳位支路回收漏感能量,缓解了漏感与寄生电容谐振的现象,有效地抑制了开关导通时的尖峰电压,实现软开关工作状态。

2 组合式耦合电感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提出

本文在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自举电容,在自举电容支路中增加耦合电感,如图1右侧虚线所示,形成了LCVD支路。

图1 二次型变换器增加耦合电感电容支路

由于二次型Boost变换器结构的特殊性,当开关管S开通,电容C1可充当电压源,而LCVD支路在开关管S开通模态下进行储能,故二极管VD3中的阳极节点③便可连接至节点①和节点②。而对于耦合电感副边来说,可以与电感L1、L2进行耦合,故可组合成为四种具有耦合电感电容支路的二次型变换器,如图2所示,属于这一类的四种变换器均可以引入有源钳位电路实现高增益。

图2 四种耦合电感二次型变换器

根据二次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当开关管S导通,电感L1由电源Vi储能,电感L2由电容C1储能。由于

(1)

故变换器4具有最大的电压增益。

3 工作原理分析

为进一步论证理论的正确性,本文采用图2中的变换器4进行拓扑分析,电路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具有有源钳位的耦合电感二次型变换器

L1作为输入电感,钳位管Sc、反并联二极管VDc和电容Cc构成钳位支路,VD3和C2串联为副边充电构成回路。在分析之前假设:①所有元器件均是理想元器件,不考虑寄生参数影响;②电容足够大,其电压纹波可忽略;③励磁电感Lm足够大,励磁电流iLm连续,耦合电感的匝比为N。

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变换器存在8种工作模态,工作波形如图4所示,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图4 变换器的主要工作波形

图5 各工作模态的等效电路

(1)工作模态I[t0,t1]:此模态下,开关管S、二极管VD2、VD3导通,VD1、VD4因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电感L1由电源经二极管VD2和开关管S储能,其电流线性上升;漏感电流iLk和励磁电感电流在电容C1的作用下线性上升,由于漏感Lk远小于励磁电感,iLk的增速快于iLm。此时,处于正激状态的耦合电感与电容C1一起将能量传递到倍压电容C2上。此时,励磁电感和漏感电流的表达式为:

(2)

(3)

式中,k为耦合电感的耦合系数;ILm(t0)和ILk(t0)分别为iLm和iLk在t0时刻的值。

(2)工作模态II[t1,t2]:此模态下,开关管S,二极管VD1、VD4关断。由于寄生电容Cs的存在,开关管S在零电压状态下关断,电容Cs经由电感L1和二极管VD2开始充电。电容C1继续向耦合电感提供能量,负载由C3提供能量。因为Cs较小,所以此模态持续时间很短,故认为漏感电流和励磁电感电流近似不变。

(4)

式中,us(t)为t1~t2时刻开关管S的电压。

(3)工作模态III[t2,t3]:此模态下,二极管VD1、VD3以及钳位管Sc的体二极管VDc导通,二极管VD2、VD4因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VDc两端电压被钳位到零,使得Sc可以零电压开通。电容Cc通过VDc吸收漏感能量,缓解了漏感与寄生电容谐振的现象,漏感电流开始下降,负载继续由电容C3提供能量。

(5)

(6)

(4)工作模态IV[t3,t4]:此模态下,二极管VD1、VD4导通。电源给电容C1充电,当电容C2和Cc的电压之和大于输出电压时,二极管VD4导通。存储在耦合电感和电容C2的能量经由二极管VD4开始向负载传输,VD3因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漏感的存在使VDc继续导通,但流过VDc的电流会在电容Cc的作用下逐渐变小。当VDc为零时,Sc零电压开通。

(7)

(8)

(5)工作模态V[t4,t5]:此模态下,钳位管Sc导通,电源和电感L1给电容C1充电,电容Cc中存储的漏感能量经由二极管VD4向负载传输。漏感和励磁电感电流均线性下降,t5时刻,钳位管Sc关断。

(9)

(10)

(11)

(6)工作模态VI[t5,t6]:此模态下,钳位管Sc关断,VD1、VD4导通。Sc因电容Cc而零电压关断。电容Cs经由VD4放电,由于Cs较小,此模态持续时间很短,当Cs电压下降为零时,开关管S的体二极管导通,此模态结束。

(7)工作模态VII[t6,t7]:此模态下,电容C1继续由电源充电,开关管S的体二极管VDs导通,其电压被钳位到零,为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创造条件。此时电感L1、耦合电感与电容C2继续经由VD4向负载供能。在t7时刻,主开关零电压开通。

(12)

(13)

(8)工作模态VIII[t7,t8]:此模态下,开关管S导通。电容C1充电完毕,开始为耦合电感提供能量,所以二极管VD1因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电感L1开始储能,二极管VD2自然导通。t8时刻,电容C2放电完毕,二极管VD3导通,输出二极管VD4关断,变换器进入下一周期工作。

(14)

(15)

4 变换器性能分析

4.1 电压增益

假设耦合电感的匝数比相同且为N,则N可以表示为:

(16)

假设耦合电感的耦合系数为k,耦合系数k可以表示为:

(17)

当变换器工作在模态I时,根据图5(a),有:

VL1=Vi

(18)

VLm=kVC1

(19)

VC2=(1+Nk)VC1

(20)

当变换器工作在模态V时,根据图5(e),有:

VL1=VC1-Vi

(21)

VLm=k(VCc-VC1)

(22)

VC2+NkVC1+VCc=Vo

(23)

根据输入电感L1的伏秒平衡原理,有:

(24)

根据式(21),结合式(16)、式(19)得到电容C1电压的表达式为:

(25)

根据励磁电感的伏秒平衡,有:

(26)

根据式(23),结合式(17)、式(20)得到电容Cc电压的表达式为:

(27)

结合式(18)、式(22)、式(24)、式(25)可以得到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为:

(28)

根据式(28)可知,变换器的实际增益与上述变量有关。在实际应用中,耦合电感参数对变换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变换器电压增益与各参数的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当占空比一定时,耦合电感匝比N与电压增益成正比,与漏感成反比。故在实际应用设计中,耦合电感应尽量紧密耦合。

图6 不同变量下电压增益之间的关系曲线

4.2 元器件电压电流分析

为简化分析,将所有元器件均看做理想元器件,取耦合系数k=1,忽略漏感,此时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为:

(29)

开关管S和Sc的电压应力为:

(30)

二极管VD1和VD2的电压应力为:

(31)

(32)

二极管VD3和VD4的电压应力为:

(33)

(34)

根据变换器工作原理,输入电感L1和励磁电感Lm的电流纹波表示如下:

(35)

(36)

式中,TS为开关管S一个周期的导通时间。

根据安秒平衡原理,得到各元器件电流如下:

(37)

(38)

(39)

(40)

4.3 软开关条件

电容Cs的存在降低了开关管和钳位管的关断损耗。当钳位管的反并联二极管导通,并且向钳位管施加关断信号来实现钳位管的ZVS导通。当钳位管断开时,漏感向开关管提供一个反向电流,Cs开始释放电荷。若漏感中的能量大于Cs中的能量,则开关管的电压在开通之前可降为零,从而实现ZVS导通,即:

LkILk(t6)2≥CsVs(t6)2

(41)

式中,ILk(t6)为t6时刻的漏感电流;Vs(t6)为t6时刻电容Cs的电压。

4.4 变换器性能对比

将本文所提变换器与文献[8,12,17]所提出的变换器的各项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其中,Vs-stress为开关管S所承受的电压。在匝比N固定的情况下,假设耦合电感的匝比N=1,变换器的增益对比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变换器在不同占空比下均能获得良好的电压增益。

表1 变换器性能对比

图7 变换器增益对比曲线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制作了一台额定功率为150 W的样机,为验证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元器件参数见表2。

表2 元器件参数表

Vi、Vo波形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当占空比D为0.5、输入电压20 V时,变换器实际输出电压达到了185 V,由式(28)可知,受漏感和耦合电感匝比的影响,变换器的实际增益稍低于理论值。

图8 Vi、Vo波形

开关管S、Sc电压波形如图9所示,在输出电压为185 V的情况下,开关管的电压约为75 V,具有较低的电压应力,并且开关管可以实现零电压开通和关断,减小了开关管的损耗,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

图9 开关管S、Sc电压波形

图10为电感L1和漏感的电流波形。可以看出,漏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下降到零,抑制了电压尖峰的产生,说明漏感能量得到了有效吸收,钳位支路的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10 电感L1与漏感Lk的电流波形

图11~图14为二极管VD1、VD2、VD3、VD4的电压、电流波形图。可以看出,二极管VD1、VD2、VD3可实现零电流关断,同时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几乎为零,抑制了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并且二极管的电压均低于输出电压。图15为变换器效率随输出功率变化的曲线,最大效率达92.7%,当变换器在额定功率下(150 W)时效率达到92.1%。

图11 二极管VD1的电流、电压波形

图12 二极管VD2的电流、电压波形

图13 二极管VD3的电流、电压波形

图14 二极管VD4的电流、电压波形

图15 变换器效率曲线

6 结论

本文将耦合电感二次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与有源钳位支路相结合,给出了变换器的各项性能,通过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所提变换器具有如下特点:

(1)变换器可以通过调节占空比和耦合电感匝数比灵活调节输出电压,开关管的电压仅为输出电压的40%,可以选取耐压值低的开关管。

(2)有源钳位支路有效地回收了漏感中的能量并将其充分利用,抑制了电压尖峰,开关管可以工作在软开关状态,减小了变换器损耗。

(3)各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为输出电压的20%~75%,可以选取低耐压值的二极管,缓解了二极管反向恢复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所提变换器适用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等领域。

猜你喜欢
导通二极管电感
具有降压单元的磁集成组合Buck 变换器的研究
新型接地导通测试流程分析策略分析
基于Petri网的无刷直流电机混合导通DSP控制方法
基于铁镍磁组合电感的Boost变换器效率的提升
隔离型开关电感Zeta变换器磁集成研究
串联晶闸管同步导通设计研究
二极管及其典型应用电路仿真测试
含理想二极管电路的疑难问题辨析お
浅谈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Smart Shirts Generate Electri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