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环境下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

2022-02-18 00:05孙国海
新闻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智媒公众人工智能

孙国海 王 莉

(黄冈广播电视台 湖北 438000)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成熟,正在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和应用,智媒时代的到来正是人工智能与传媒行业相结合的结果。新的技术和设备的运用,自然会衍生出很多新的形式和内容,新闻编辑负责新闻信息的整理、编辑和发布,也会受到智媒化的影响。对此,新闻编辑应顺应时代发展,抓住智媒时代发展机遇,转变工作理念,创新思维观念,进而完成自身的转型和升级。

1.智媒环境下新闻编辑的角色转变

1.1 信息的把关者

智媒时代的到来,对传媒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各种驳杂的信息相互交织,信息的种类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降低了发布信息的门槛,可以说在智媒时代全民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且智媒环境的发展较快,传统媒体发布平台已经有完善的监管制度,这是新媒体平台所欠缺的,多种因素导致智媒环境下信息的容量和传播速度都在增加,但质量却很难得到保证[1]。因此,在智媒环境下,新闻编辑的身份也应该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工作中不仅要在各大平台上搜集相关信息进行编辑制作,还要提高对新闻质量的要求,严格控制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留下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以此来塑造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1.2 新闻的整合者

人工智能与传媒行业的深度融合,也推动了新闻编辑职能的延伸。对于编辑来说不能再满足于将自身定位在稿件编排处理上,而是要放宽眼界,将目光转向全媒体,并积极参与新闻的选题策划、采访方案、舆论引导等多个环节中,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了解新闻从生成到传播全过程,还可以使新闻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达到提高新闻质量的目的。

2.智媒环境下新闻编辑思维创新的路径

2.1 立体化思维,多角度分析新闻

为了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新闻编辑要帮助公众正确、全面的了解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价值观,因此要重视从多角度分析和报道新闻事实。这一过程中,新闻编辑需要运用立体化思维,打破传统工作方式的限制,在展示新闻事实的同时,进行多方面的阐述,从而让公众能够对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降低人云亦云、三人成虎等情况出现[2]。例如,对于西藏那曲发生5.8级地震事件,公众不仅想要了解地震的时间、地点、震源深度、政府态度等,他们更关心当地居民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财产、房屋等利益是否受到的损失,是否还会有余震、政府后续处理方案等。因此,新闻编辑不仅要对新闻信息进行报道,还要对事件进行后续跟进,保证事件能够全面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在避免公众恐慌的同时,努力满足其对新闻真相的探索。

2.2 拓展化思维,突破思维的局限

以往传统媒体或主流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观点会向政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经济、党的政策等领域靠拢,目的是为了还原新闻事实的同时,引导公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也会在无形中在新闻编辑的思维上上了一道枷锁。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在编辑新闻时将论调向“主流”靠拢的同时,还要将视角转向社会弱势群体或是敏感点,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在原有思维上进行创新,运用拓展性思维,把握新闻全局[3]。换而言之,新闻编辑需要在了解事件真相的同时,有意识的选取素材,发现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保持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否则会降低新闻传播的价值,甚至泯然于大量观点相同的新闻中。

例如,艾滋病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它一直威胁着公众的健康,部分省市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明显,新闻编辑可以搜集相关素材,针对艾滋病毒对人类健康威胁作出相关报道。传统新闻编辑在编辑新闻稿件时,多会将重点放在新闻事件的记录及民生安稳上,忽视了对新闻事件背后原因的探索,导致内容缺乏深入性。对此,新闻编辑可以转变思维,从同一个新闻事件入手,通过走访医院、采访艾滋病患者、走进社会公益组织等方式,以不同的角度来呈现公众关心的问题,这样可以发现他人忽视的新闻价值,还能在大部分新闻稿件泛泛而谈时,保证自身见解的独特性。同时,官方部门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也会认同和鼓励,从而保证新闻传播效果。

2.3 即时化思维,实时传播零等待

以往新闻编辑在借助素材撰写完稿件后,需要经过审核,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播报。这一过程中耗时较长,往往早上发生的事件,会在中午或是晚上才能被公众所知。可以说新闻传递效率较低。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真正做到了“人在家中坐,尽知天下事”。在这一环境下,新闻发布的速度也直接影响到本身价值的高低,在这一方面微博、抖音等APP可以说占尽优势,能够让大众随时随地了解新闻内容[4]。因此,新闻编辑要创新思维,认识到新闻传递及时性的重要意义,并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编辑稿件,并将它上传到微博或抖音等APP,通过用户的转发和评论,让这则新闻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关注,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零等待”,从而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例如,在高考期间部分记者和新闻编辑走到了各个考点附近,对家长、学生及考场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并将现场视频和采访内容进行简单的处理后上传到微博、抖音等APP上,让公众可以第一时间对高考期间发生的事情进行了解。通过转发新闻事件会更快的传递出去,同时新闻编辑还可以通过粉丝的留言和评论,适当调整采访内容,为公众呈现其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提高新闻的价值。

2.4 创新化思维,保持视角的新颖

创新化思维在当下任何行业或领域中都是值得被提倡和推崇的,新闻编辑在工作中更是要具备创新化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自身内容的独特性及不可复制性,才能抓住公众的目光,并吸引其阅读兴趣。智媒环境下,部分媒体会借助人工智能手段来抓取一些新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新闻编辑的工作,但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只停留在简单的机械操作方面,其中的内容缺乏创新性,多是老生常谈,影响了新闻内容的价值[5]。由此可见,新闻编辑要重视自身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果编写内容千篇一律,就会降低自身的价值,未来的工作岗位也迟早会被智能化设备所取代。对此,在工作中要抛弃固有思维,减少雷同内容的发布和制作,用心挖掘新闻的深度,并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多积累自身知识,丰富知识储备,以便在发布新闻时以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见解取胜。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例,如果利用人工智能抓取素材并整合新闻,公众们看到的多是会议中10个明确具体内容,却无法对这10个明确展开深层次的探析。而新闻编辑在撰写相关新闻时,则会从新时代社会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等,对10个明确进行详细的解读,内容上的创新就是人工智能无法代替新闻编辑的原因。

2.5 平民化思维,新闻材料贴近生活

平民化思维也是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对于公众来说,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还是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如油价是否会上涨,蔬菜价格是否仍会居高不下,房价是否会有下降的空间,电信诈骗能够有效预防等。而新闻编辑在撰写稿件时,要根据媒体平台的性质,尽量选择与公众生活相关的点来报道,这样才能快速吸引其目光。同时,智媒环境下人类每天都会接收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中有的具有较高的价值,有的则是垃圾信息,为了让公众能够有耐心阅读完新闻内容,编辑要重视探索公众对哪些事件、哪些点比较感兴趣,以便拉近新闻事件与公众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新闻内容具有平民化、真实化等特征。例如,化肥价格上涨与农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撰写稿件时也可以从农民耕种的角度出发,运用文字来触发公众的情感,并快速吸引其注意力。同时,新闻编辑还可以采访农业专家,对下一年的化肥价格进行简单的预测,并普及相关的化肥知识,为农民购置和选择化肥提供一定的帮助,这类新闻内容更容易受到公众的喜爱。

结语

总的来说,智媒环境下媒体行业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新闻编辑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紧随行业发展,就要重视对自身思维进行拓展,并在工作中凸显人工智能的优势,以多角度来分析新闻内容,塑造新颖的新闻文化,进而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有效提高新闻的价值。■

猜你喜欢
智媒公众人工智能
智媒时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公众号3月热榜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