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应对短视频带来的影响

2022-02-18 00:05
新闻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生受众

郭 菁

(镇江市广播电视台 江苏 212000)

信息时代下,与时代和民众需求相适应的新媒体短视频,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果,其吸引力和经济效益更是远超电视民生新闻。由于新媒体汇聚的观众与资本持续增加,剧烈冲击着电视民生新闻,导致民生新闻生存与发展空间被大幅压缩。为了维持自身的健康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有必要积极接触短视频,汲取其优势与长处并完善自身,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一、短视频冲击下民生新闻传播特点

隶属于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其信息获取会受限于地点、时间等因素,导致信息获取成本上升。而新媒体时代下,带给了人们焕然一新的信息接收方式,人们通过移动端口能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接收,该形势带给了传统电视媒体巨大挑战,要想在社会、市场中继续生存,就必须改变、革新。

基于此,电视民生新闻在宣传中汲取了新媒体优势,在短视频的影响下也逐渐形成了观看便利性、时效性强等全新的特点[1]。然而,面对短视频的影响却依旧会有一系列问题产生,例如一旦发生了事件,能够抢先发布的往往是其它媒体,而民生新闻发布时效性存在不足,热点新闻效应很难形成,甚至会有信息内容重复发布的情况产生。同时,短视频影响下,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信息时为了获得关注,会以人们关注点为根据合理选择新闻素材,然而新媒体具有琐碎化、娱乐化的关注点,电视民生新闻会如同短视频一般出现本身价值丢失的情况。

二、短视频带给民生新闻的影响

(一)削弱记者职能

制作短视频的过程相当方便,无需太多成本,且能呈现较快的传播速度,其各方面优势是传统新闻媒体无法比拟的。人们通过手机能够随时随地将身边新闻记录下来并发布,能将受众视听方面碎片化的需求满足。目前,智能手机基本上拥有了类似专业摄录设备的拍摄功能,由此诞生了为多个媒体提供新闻素材和线索的“拍客”职业,他们会与平台交易自己拍摄的具备价值的新闻素材和线索。同时,短视频记录中,对设备要求并不高,能很便捷的传输,面对突发事件时,拍客通过手机就能立即拍摄并发布,而专业记者却无法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因此记者职能也遭到削弱。

(二)分流受众群体

简短的短视频凭借自身趣味性、实效性,迅速集聚了海量受众。相关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短视频受众数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变化态势,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如快手、秒拍等,且抖音、快手等领先平台更是在2018年春节收割了大批流量,吸引了海量客户。截止于目前,短视频行业已形成了一定的格局,消费者娱乐生活中处处可见短视频产品,各平台也在积极完善内容、拓展生态内容[2]。短视频的诞生,可以突破报道者身份方面的限制,人人都能成为传播和报道新闻的人员。而在制作、播放和传播民生新闻时,基本上会受限于一系列内外部机制,播放时间被约束在固定时间,与短视频相比,在传播速度、影响力方面远远滞后。所以,受众在信息获取过程中逐渐更青睐短视频等,短视频也因此分流了一大批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体。

(三)替代电视功能

以往,受众新闻信息获取途径仅限于传统媒体,而移动端网络发展至今,自媒体载体日渐丰富,更多人逐渐认可和接受了短视频。互联网的作用下,实现了多元化新闻传播与传播方式,且呈现出多样化的传输手段,受众也因此迎来了更全面、有效的综合服务。短视频发展至今,已成为部分资讯和新闻的主要发布方式之一,以往会收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中,也有一部分转向了短视频,电视具备的宣传与传播功能逐渐被人们遗忘,所以电视原本的功能在短视频诞生之后被取代了一部分。

三、民生新闻应对短视频影响的策略

(一)重构生产模式

电视民生新闻在短视频的影响下,要想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战略,打造精品新闻内容,在关注新闻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对其商业价值予以关注。由于短视频影响颇深的缘故,传统电视媒体经营方面陷入了一定困境,以往的影响力不再存在。但是,通过商业传播与自媒体平台的转发,传统电视依旧具备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新媒体尽管无法将高质量原创内容直接变现,然而传统电视凭借自身品牌影响力并逐步延伸至新媒体,不论处于何种环境之内,高质量新闻产品依旧能帮助电视民生节目在市场中站稳脚步[3]。所以,电视民生新闻面对短视频的影响,需要顺势而为,在“变与不变”中稳扎稳打,秉承报道初心,将本身定位不断延续。

(二)加强新闻舆论引导

电视民生新闻具备更高的公信力和更专业的人才,同时享有官方话语权等短视频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获取受众极高的认可度。同时,我国政治体制、传播环境下,民生新闻拥有短视频等自媒体不具备的采访权、发布权。受众对新闻内容提出了快而优质的要求,民生新闻要想维持足够的竞争力,在新闻报道期间就必须保持足够的深度与全面型,同时要赋予新闻内容权威性和真实性保障,进一步扩大自身优势。同时,民生新闻在报道时应当对地域性予以更多的关注,报道的内容尽量倾向于民众生活,打造极具亲切感的报道内容,引起受众共鸣,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此外,民生新闻还需要深度发掘自身品牌化优势,密切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调查工作,为民众传达事件真相,发挥自身舆论引导作用。

(三)强化新闻报道深度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支持个性化生产与跨平台传播,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在各个平台上迅速发布,同时能够转发和重播。但是,信息量一旦过于庞大,就会引起信息泛滥,此时会混淆人们关注的焦点,说明新媒体传播基本停留在新闻表面,挖掘深度不足,仅能将表象呈现在受众眼前,而无法帮助他们了解真相,因此新媒体缺乏真实性、可靠性[4]。而电视民生新闻通过信息采集工作的开展,深入挖掘其中信息,促进新闻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拓展,能使自身形象得到提高,进而获取更高的收视率。同时,电视民生新闻在报道新闻时需要对新闻事件产生缘由、过程及影响深入挖掘,通过优势取代劣势,使真相得到突出,这能使自身专业能力得到增强,从而吸引受众关注。

(四)创新采编流程

新时期下,电视民生新闻需要以先进科技为支撑,遵循一体化发展战略,立足于平台、经营、渠道、内容及管理等方面,优化发展路径、实现全面发展。电视媒体目前在融合与转型方面欠缺力度,仅有个别层面实现了该目标,无法取得预期成效。基于此,应创新采编、运营、管理机制,通过内部关系的优化,促进信息资源实时共享的实现。同时,“人”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从业人员需要主动汲取新知识、新技能,面向全媒体记者逐步转型发展,使传统报道的专业水准和影响力得以延续,在熟练掌握视频拍摄与制作技术之后,还应当主动汲取采编、拍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促使自身能够发展为复合型人才。

(五)打破传播格局

电视媒体需要将以往的传播渠道打破,维持专业定位,在市场化意识的运用下大力拓展传播渠道,重构传播格局。例如,可申请“快手号”“抖音号”,或研发手机客户端,或联合新媒体平台共同传播,打造全新的传播矩阵,形成全网传播局面[5]。同时,通过与UC、今日头条等聚合平台、新浪、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转化为供应商,通过彼此间的深度合作,转型发展为横跨多领域的全媒体平台,打破简单电视传播的局面,面向“电视+网站+微博+短视频+公众号”建立一体化传播链条。

结语

综上所述,短视频的诞生带给了民生新闻不可忽视的影响,导致民生新闻以往的受众群体被分流,弱化了其自身的影响力。为了维持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电视媒体应当积极改变自身,尽量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在保留电视媒体自有特色的基础上改进更新存在的缺陷,面向传统与新媒体有机结合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深度报道新闻,编写更简洁更专业的新闻报道,方便群众获取信息。■

猜你喜欢
民生受众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