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徽甜糯810的选育

2022-02-19 20:26何玉杨坤张领钱奕道马辉殷腾芳王骥杨磊张从合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选育

何玉 杨坤 张领 钱奕道 马辉 殷腾芳 王骥 杨磊 张从合

摘要 徽甜糯810是以1018为母本,100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在国家玉米品种审定东南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中,2018—2019年徽甜糯810区试平均支链淀粉占粗淀粉比率為95.7%,平均皮渣率为10.1%。徽甜糯810从感官品质、气味、风味、糯性和柔嫩性2年区试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并且区试专家品尝鉴定评分均优于对照,平均专家品尝鉴定评分86.0。徽甜糯810平均鲜果穗产量14 292.0 kg/hm2,比对照增产21.3%。徽甜糯810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200506)。

关键词 甜糯玉米;徽甜糯810;选育

中图分类号 S 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2-004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2.0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reeding of a New Fresh-eating Sweet-waxy Corn Variety Huitiannuo 810

HE Yu,YANG Kun,ZHANG Ling et al (Anhui Win-all Hi-tech Melon & Vegetable Seed Co., Ltd.,Hefei,Anhui 230038)

Abstract Huitiannuo 810 is a new sweet-waxy corn hybrid variety with 1018 as female parent and 1003 as male parent.In the southeast Fresh Corn Regional Test of national corn variety approval tests from 2018 to 2019 , its average amylopectin/ crude starch was 95.7% and residue ratio was 10.1%.The average score of sensory quality, smell, flavor, waxiness and tenderness of Huitiannuo 81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And the expert taste identification score of the regional tes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average expert taste identification score was 86.0.Its average fresh fruit yield was 14 292.0 kg/hm2, enhanced by 21.3% compared with control.Huitiannuo 810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quality, high yiel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and so on.It passed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in 2020 (GuoShenYu 20200506).

Key words Sweet-waxy corn;Huitiannuo 810;Breeding

作者简介 何玉(1992—),女,安徽六安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通信作者,推广研究员,硕士,从事农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20

鲜食玉米是指像水果、蔬菜一样收获和食用其鲜嫩果穗的玉米,具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低脂高纤维等综合优点和时尚特性,主要包括甜玉米和糯玉米等,其可溶性糖或支链淀粉含量需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1-3]。国家先后出台政策要逐步调减籽粒玉米的种植面积,提出优化玉米种植结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出力争用在3~5年逐渐创建出具有特色优势突出、发展动力强劲、辐射范围广泛的鲜食玉米优势区,这为鲜食玉米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4-5]。此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饮食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鲜食玉米,尤其是中高端品质品种很青睐,市场对优质鲜食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6]。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突破134万hm2,成为全球第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7]。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工作压力,但是在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如不能充分考虑鲜食玉米的正常生长条件,则不利于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8-9]。因此,鲜食玉米的育种技术的提升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糯玉米在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其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们对鲜食玉米的口感及品质的提升,我国自主科技创新培育一类新类型的甜加糯型玉米[7,10]。

徽甜糯810是安徽荃银高科瓜菜种子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先后通过国家黄淮海区、东南区以及安徽等多个省市审定,目前该品种于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玉2016045),2020年通过国家玉米品种审定(国审玉20200506)。该品种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适宜在东南区及黄淮海鲜食玉米区域推广种植。鉴于此,笔者介绍了徽甜糯810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1018系安徽荃银高科瓜菜种子有限公司于2005年春季在合肥荃银农业科学院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品种中糯1号与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由台湾引进白色甜玉米材料白甜玉2002杂交产生的杂交一代种子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选育法,分别在合肥、海南2地于2006—2009年连续4年7代自交和1代株系姊妹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糯型纯合自交系(图1)。该系植株长势稳健,幼苗叶鞘绿色,发芽势中等,株型半紧凑,株高180 cm,穗位90 cm,雄穗分枝10~15个,花粉量中等,花药黄色,雌穗花丝绿色,雌雄花期协调,果穗筒型,穗长14 cm,穗粗5.3 cm,穗行14~16行,白轴,籽粒白色,无秃尖,外观好。

父本1003系安徽荃银高科瓜菜种子有限公司于2005年春以京科糯2000与白色甜玉米材料白甜1368杂交产生的杂交一代种子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选育法,分别在合肥、海南2地于2006—2008年连续3年6代自交并选甜籽粒,于2009年春育成的优良双隐性甜自交系,同年冬季对其进行了配合力测定,结果该自交系表现出配合力高、籽粒大、甜糯双隐、抗性强等多个优良性状(图2)。该系幼苗叶鞘浅紫色,发芽势强,株型紧凑,株高195 cm,穗位85 cm,雄穗分枝8~10个,花粉量中,花药黄色,雌穗花丝绿色,雌雄花期协调,果穗长筒型,穗长15 cm,穗粗5.4 cm,穗行14~16行,白轴,籽粒白色。

1.2 徽甜糯810的选育

根据育种目标,2010年冬季在海南试验站利用目标材料进行组合选配,2011年春季在合肥荃银农业科学院进行组合筛选,结果显示1101(1018×1003)组合产量和品质性状均表现突出而被入选。2012、2013年连续2年在安徽省进行异地多点品比试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现多项农艺性状优于对照凤糯2146。2014年参加安徽省鲜食玉米品种区试,2015年进入续试,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玉2016045。2020年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506。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性状

中熟糯玉米(甜加糯)杂交种,出苗至采收春播82 d左右,夏播78 d左右。植株幼苗叶鞘紫色,长势较壮,株型紧凑,总叶数21叶,株高255.9 cm,穗位199.6 cm,果穗筒锥型,穗长19.1 cm,穗粗5.0 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8,秃尖0.7 cm,籽粒白色,穗轴白色,甜粒与糯粒比例为1∶3,授粉后23 d左右采收,单穗去苞重350 g左右。雄穗分枝9~15个,护颖紫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粒色白色,百粒重31.8 g左右,出籽率76%。倒伏率1.05%,倒折率0.67%,田间病害轻。大田表现抗大小斑病、矮花叶病、南方锈病和茎腐病,较抗纹枯病。

2.2 品质性状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品种处理原则,扬州大学农学院于2018—2019年通过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对鲜食甜加糯玉米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该试验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结果表明徽甜糯810的2年区试平均支链淀粉占粗淀粉比率为95.7%,平均皮渣率为10.1%。品质品尝、综合评价是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嵊州市农业科学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试点组织专家进行统一品尝鉴定的结果进行汇总。结果表明,徽甜糯810的感官品质、气味、风味、糯性和柔嫩性2年区试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且2年区试专家品尝鉴定评分均优于对照,平均专家品尝鉴定评分86.0(表1)。

2.3 产量表现

由表2可知,2018年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中徽甜糯810鲜果穗产量14 643.0 kg/hm2,比对照增产19.8%。22个试验点全部表现为增产。2019年徽甜糯810鲜果穗产量13 941.0 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23.0%,21个试验点中全部表现为增产。综合来看,2018—2019年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徽甜糯810平均鲜果穗产量14 292.0 kg/hm2,比对照增产21.3%。

2.4 抗病性

2018—2019年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区试对参试品种各试点自然发病平均鉴定结果进行统计。由表3可知,2018年徽甜糯810抗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纹枯病,高感南方锈病。2019年徽甜糯810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宜栽培区域

2020年微甜糯810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适宜作鲜食玉米种植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中南部、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南部、安徽和江苏2省淮河以北地区等玉米夏播种植区;东南鲜食玉米甜玉米、鲜食糯玉米类型区的安徽和江苏2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及云南省中部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

3.2 播期播量

一般春播4月初、夏播6月上中旬为宜,离地面深度4~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2 ℃以上方可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合理密植,春播一般适宜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夏播一般适宜密度为60 000株/hm2左右。

3.3 田间管理

首先,科学管理,3~4叶间苗,5~6叶期定苗;定苗后及时中耕培土,适度蹲苗促根,防除杂草。其次,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重施大喇叭口肥是充分发挥该品种高产潜力的关键[11];为确保品质与风味,应多施农家肥及有机肥、少施化肥。早追苗肥,5~6叶期追尿素150 kg/hm2左右;补施穗肥,10~12叶期追施尿素300 kg/hm2左右,及时排涝和灌溉,防治病虫害。

3.4 病虫防治

注意预防纹枯病、小斑病和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等,以免影响玉米授粉。玉米螟生物防治可用赤眼蜂,玉米拔节后注意观察玉米叶片,发现每100 株玉米有1~2 块虫卵时即可放蜂,共放蜂22.5万头/hm2,分2次释放,第1次释放10.5万头/hm2,第2次释放12.0万头/hm2,2次释放时间为5 d整,这种生物防治能够很好的确保产品质量[12]。蚜虫大面积发生多是在干旱年份,若是在玉米开花期大面积发生会严重秃尖,甚至绝产。可用10%吡虫啉4 000~6 000 倍液噴雾,防治效果较好[12]。

4 结语

2年的区试结果分析表明,徽甜糯810从感官品质、气

味、风味、糯性和柔嫩性等方面评价都较高,并且区试专家品尝鉴定评分均优于对照,平均专家品尝鉴定评分86.0。徽甜糯810平均鲜果穗产量14 292.0 kg/hm2,比对照增产21.3%。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高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选育高端特色和营养强化型优质鲜食玉米是我国未来鲜食玉米的重要方向。目前是“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时代,电商、物流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鲜食玉米在全国范围内的循环流通[7]。因此,对鲜食玉米的育种要求较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要提高产量,还要保证品质育种。

参考文献

[1]

赵久然,卢柏山,史亚兴,等.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J].玉米科学,2016,24(4):67-71.

[2] 史亚兴,徐丽,赵久然,等.中国糯玉米产业优势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J].作物杂志,2019(2):15-19.

[3] 龙德祥,任晓菊,李勤,等.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及新品种选育方法[J].中国种业,2018(1):21-23.

[4] 梁爽.鲜食玉米收益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万全区鲜食玉米种植户的调研[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9.

[5] 中国粮食经济杂志社中国粮食经济学会联合课题组,洪涛,王鹏昊,等.我国玉米主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18(12):66-69.

[6] 宋俏姮,杨跃华,高必军,等.推动四川鲜食玉米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种业,2020(2):25-27.

[7] 徐丽,赵久然,卢柏山,等.我国鲜食玉米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种业,2020(10):14-18.

[8] 李星.甘肃省陇东地区麦后复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3):5-6.

[9] 高钰,耿智广,豆丽萍.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及新品种选育方法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19):33-34.

[10] 卜德强.影响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11] 王志纯.闽北地区甜玉米品种与施肥方式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6):59-63,98.

[12] 井旭源.种植鲜食玉米的注意事项[N].北大荒日报,2021-04-08(003).

猜你喜欢
选育
粳稻新品种临稻16号的选育研究与应用效果
豇豆新品种镇豇2号的选育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早中熟豇豆新品种绵豇8号的选育
线椒雄性不育系金椒2A的选育
松花菜新品种鹿松90天的选育
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