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三段法下孙颖莎与王曼昱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模拟赛为例

2022-02-19 13:27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2期

林 博

前言

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作为我国的“梦之队”,在世界三大赛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孙颖莎与王曼昱作为中国女乒新生代选手,皆是国乒的重点培养对象。2000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的孙颖莎,在2015年进入国家二队,2017年进入国家一队,技术打法十分先进,正手突出且颇具男性化,心理素质较好,被称为“小魔王”的她,在2019年获得全国锦标赛和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冠军。王曼昱于199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5岁开始打球,2016年进入国家一队,身高176cm的她,中远台能力十分突出,反手拧拉尤为突出,被称为“女版张继科”,在2018年获得世界杯和世乒赛女团冠军,2019年获得世乒赛女双冠军[1]。当下作为东京奥运会,乃至未来巴黎奥运会的主力队员,运用动态三段法,对两者在比赛中发球落点变化、接发球手段、相持阶段正反手得失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两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为以后提高训练的科学性提供参考。

在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中,吴焕群等[2]提出传统的乒乓球技战术分析法是指:将1、3板划为发抢段,2、4板划为接抢段,5板以后划为相持段,解决了乒乓球技战术量化的问题,被视为经典。随着乒乓球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接发球技术中—反手拧拉的出现,将相持阶段相对前移,为了更好地分析当今的乒乓球技战术,张晓栋等[3]在传统的三段式基础上对接发球使用的技术类型,更加动态地、灵活地进行三段式划分。因此,该方法针对以接发球进攻为主要手段的孙颖莎和王曼昱,运用通过动态三段式分析法更加适用于双方运动员的数据分析。

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孙颖莎与王曼昱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模拟赛决赛中的技战术特征。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河南大学图书馆等途径,以“孙颖莎、王曼昱、动态三段法及技战术”为关键词,检索并阅读了相关文章,对乒乓球技战术类书籍,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2 录像观察法

针对孙颖莎和王曼昱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模拟赛决赛中的录像进行观看并记录,进而有利于直观的进行技战术特点的分析。

2.3 乒乓球技战术动态三段指标统计法

乒乓球技战术动态三段法是在传统的三段法基础上,不以严格的板数进行三段划分,而是根据接发球是使用抢攻(拧、挑、拉)或控制(摆、劈),对第4、5板球进行重新三段划分(如图一所示)

图一 动态三段指标统计法具体统计方法示意图

动态三段指标统计法与传统三段法不同的地方在于对第4板球和第5板划分的归属。如果接发球抢攻后衔接(第4板)得分归属于相持段,失分归属于接抢段;如果发球被控后衔接(第5板)失分归属于发抢段,其余第5板及以后都归属于相持段。

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传统的乒乓球三段技术统计法,将本次比赛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作为统计指标,进行整理分析。

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本场比赛简介与意义

本研究选择的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模拟赛赛的女子单打决赛,孙颖莎在大比分3:0领先的情况下,被王曼昱追平后,到决胜局以4:3才艰难取胜(详细比分见表1)。

表1 2020年东京奥运会模拟赛女子单打决赛比分详情

选择本次奥运会模拟赛的意义在于以下三点:第一,由于疫情原因,导致许多国际大赛的推迟与取消,所以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本次东京奥运会模拟赛是孙颖莎与王曼昱距离东京奥运会最近的一次比赛。第二,由于是奥运会模拟赛,两位小将都希望得到教练组的认可,又是在决胜局的赛场上遇到,因此更具有参考价值。第三,本次比赛孙颖莎在3:0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被追到第7局,最后又是怎样调整的技战术和心态,王曼昱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采取了哪些技战术上的变化差点实现大逆转?所以。选择本次比赛进行分析,更有利于两位新时代小将的技战术体系发展。

从比分可以看出,孙颖莎和王曼昱从第1局开始比分就十分胶着,历经了七场恶战,可以看出两人在心态上是跌宕起伏,总得分也仅相差了1分,最后孙颖莎顶住了压力,赢得了比赛。

3.2 动态三段指标统计下孙颖莎与王曼昱的技战术分析

根据表2数据统计所示,孙颖莎与王曼昱有一半以上的球都打到了相持段,使用率达到了(53.7%),而王曼昱的得分率(53.7%)高于孙颖莎的得分率(48.8%),说明俩人之间的博弈主要在拼相持段。反观孙颖莎在发抢段和接抢段的得分率均高于王曼昱,可以看出孙颖莎在台内球和前三板球处理上更为突出。以下从发抢断、接抢段、相持段分析两者的技战术特征。

表2 孙颖莎vs王曼昱(东京奥运会模拟赛)动态三段指标统计

3.2.1 发抢段

通过动态三段指标统计,王曼昱在发抢段的使用率(24.8%)高于孙颖莎(21.5%),但失分偏高,尤其是在第2局失了5分,第1、7局失了4分,说明王曼昱相对孙颖莎来说的抢攻意识较好,如果能增加得分率将会有更大的突破。总体来看,俩人在发抢段使用率较低,且失分大于得分,这个现象符合在新塑料球和40+时代的比赛特点。根据表2对孙颖莎与王曼昱每局发球落点统计指标,孙颖莎主要以发王曼昱正手位短球为主,占总发球数的63.5%。王曼昱发球主要以发孙颖莎中路短球为主,占总发球数的36%。总体来看,俩人都以发近网短球为主,配合反手或中路底线长球为辅。

根据表3孙颖莎与王曼昱发球落点统计指标与录像观察分析,孙颖莎发球全部以侧身位正手发球,从前3局来看,发球落点比较清晰,以正手和中路短球为主,偶尔偷袭中路和底线长球来牵扯王曼昱接发球拧拉,第4、5局发球落点相对混乱,第6、7局发球落点又开始一直围绕王曼昱正手位短球的漏洞,最终赢下了比赛。如果能在关键球中变化下发球的方式或者位置,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表3 孙颖莎与王曼昱发球落点统计指标

王曼昱在前2局全部以侧身位正手发球,从第三局12:12开始发球开始变化,站到正手位采取勾手发球,在第四局全部正手位勾手发球,虽然这局赢了,但发孙颖莎正手短这个位置不够严谨,被接发球直接抢攻失了4分。从第5、6局发球落点分析,王曼昱开始以正手位勾手发中路为主,结合侧身位发正手短。总体从发抢段来看,发球的手段要多变,但落点一定要严谨。

3.2.2 接抢段

通过表2的指标来看,俩人在接抢段的得分率均大于发抢段和相持段。李振鹏等在“四段指标评估法”分析中,两者的比赛在接抢段的得分率与使用率均为良好。李亮等人对第十三届全运会国家乒乓球女队主力队员的技战术分析中,丁宁vs孙颖莎的比赛中接抢段的得分率仅有47.2%,朱雨玲vs王曼昱的比赛中接抢段的得分率仅有45.7%,而在本场比赛中孙颖莎和王曼昱在接抢段的得分率分别达到了56.8%和53.1%,由此可见,两者在接抢段的处理上表现比较优秀。尤其是王曼昱接发球以拧拉为主,会在比赛中给对手较大的压力,甚至直接得分,特别是拧正手位短球到孙颖莎正手位大角度,这是女子技术男性化最突出的表现。而孙颖莎在接抢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均高于王曼昱,主要以控制中的摆短与劈长结合,进攻手段中拧拉与挑打并存的技术手段,并紧密结合下一板的衔接运用的十分流畅。因此,接发球的手段一定要多变。

根据图二孙颖莎vs王曼昱接发球处理手段统计可以看出,在全场比赛中,孙颖莎在75个接发球中48个选择控制,在整个接发球技术中运用的最多,达到了64%。再结合录像可以看出,孙颖莎在处理正手位短球的时候几乎都选择摆短,但在摆短后的反控制与第4板的抢攻处理的十分严密,在台内短球的处理上明显占上风。接正手位短球很少会主动用反手拧拉,形成相持,但是在接反手位短球的处理上一般采用拧拉和劈长,如第1局王曼昱9:7领先,连续发孙颖莎反手位和中间偏反手的近网短球,直接被孙颖莎拧起来。10:10之后处理反手位接发球劈长之后,第4板直接反拉。由此可见,孙颖莎在接抢段处理的十分果断。

图二 孙颖莎vs王曼昱接发球处理手段统计

王曼昱身高臂长,护台面积较大,尤其在反手位相持能力较强的,所以在74个接发球中36个选择反手拧拉,与孙颖莎主动形成反手相持,例如在第五局的9个发球里,7个采取反手拧拉与孙颖莎形成反手相持,在相持段反手位得5分,失0分。由此可见,王曼昱在接发球中采用反手拧拉的技术较多,这种抢先上手的意识和反手位超强的相持能力是王曼昱获取比赛胜利的关键。在处理接台内短球上,王曼昱采取控制的比重也达到了43.2%,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连续摆短之后转进攻的细节把握和主动劈长与对手打相持的魄力需要加强。

3.2.3 相持段

相持段是体现乒乓球运动员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决定比赛输赢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相持阶段能力的高低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通过表2动态三段指标统计,相持段的使用率高达53.7%,这种现象随着乒乓球的体积变大,速度变慢,会导致回合的增多,再加上是队内比赛,俩人超过一半的回合都打到了相持段,也符合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王曼昱在相持段的得分率(53.7%)比孙颖莎的得分率(48.8%)高,在得、失分上看相持段仅差2分,这说明王曼昱在相持段占据优势。

从表4俩人相持段正反手得、失分情况可以看出,形成相持以后,孙颖莎在正手位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远高于王曼昱,而王曼昱在反手位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远高于孙颖莎,由此可见,相持段孙颖莎的优势在于正手,反观王曼昱的则在反手位。通过第1局的比赛分析,孙颖莎在1:6落后的情况下,就是运用强势的正手和高质量的单板质量,拿下的第1局。而王曼昱在第1局只要形成反手位相持,就占据优势,但在接发球阶段出现了明显的漏洞,尤其是关键球的时候吃了两个发球,后续孙颖莎依旧用自己正手和单板质量的优势拿下来第2、3局。从第4局开局,王曼昱有了两个变化,一是开始站到正手位发球,这样便于保护自己的正手位和反手位的主动进攻,二是开始在相持阶段凶变正手,或采取调右压左的技战术,主动打开线路的变化。如在第5局相持段反手得5分,失0分,第6局相持段反手得7分,失2分,用自己反手的优势,将比赛拖进了决胜局。反观孙颖莎在4、5、6局的相持阶段过于依赖自己的正手,想一鼓作气拿下比赛,有些操之过急,增添了许多无谓失误,但在决胜局孙颖莎主动打开局面,积极侧身用自己强硬的正手进攻和反拉,开了5:1的好局,最终赢下比赛。

表4 孙颖莎vs王曼昱相持段正反手得、失分统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作为国家乒乓球女队最年轻且打法最先进的两位主力队员,孙颖莎接发球多以控制为主,以正手和单板质量突出,王曼昱接发球多以反手拧拉为主,以反手和相持球突出。

2.孙颖莎和王曼昱在本次比赛中,相持段的使用率最高,接抢段的得分率最高,发抢段的得分率最低,所以俩人胜负的关键在相持段,而发抢段的处理明显需要加强,这和当今世界主流技术“反手拧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加上规则和器材的改变,将发球轮的优势变得不再这么明显。

3.孙颖莎在局数3:1领先的情况下,被追到决胜局,王曼昱在第1局6:1领先的情况下,被翻盘,一场比赛同时存在大比分领先被追平或者翻盘的现象,说明俩人在领先球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去处理,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4.2 建议

1.针对本场比赛孙颖莎全场比赛一直站在侧身位正手发球,建议变化发球种类,在接发球阶段应适当增加进攻的次数,主动形成相持,用自己高质量的回球,压制对手。王曼昱发球的严谨性需要加强,每局都会有发球被直接抢攻得分的现象,在相持段不要过多地依赖自己的反手,主动寻求线路的变化,发挥自己身体的优势。

2.本场比赛出现的领先球被追分,甚至翻盘的现象,建议加强俩人在领先球情况下技术和心理方面的训练。

3.针对孙颖莎和王曼昱的打法都是“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典型代表,建议多加强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对相持段的回球质量会有很大帮助,对强化发抢段的抢攻质量和接发球的进攻意识也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