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模式下军事体育教练员培养路径研究

2022-02-19 13:27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兵骨干体育训练

蒋 毅

军民融合在我国先后经历了军民结合、军民一体化、军民融合、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并且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为构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实现思想强军、科技强军、体育强军的强军目标道路上做出贡献。也是提高军人体能素质、军人体能发展的一大趋势。军民融合已成为我国军队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

1 概念界定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体育也是对身体的一种教育活动,基本方式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并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军事体育是以增强体质、提高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训练,是军事训练的基本组成,也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 体育训练应用于军事体能训练中的依据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强体。军人与体育有着天然的联系。从体育史的角度来看军事体育是体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看军事能育训练和体育训练有着相似的训练方式方法,因此体育训练与军事体能训练可以相互融会贯通。体能是军人的第一生物素质,是智能和技能的载体,是战斗过程中效能发挥的基础。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必须要拥有一个强健的体格和强壮的身体,体能在军人的生涯当中是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所以教练员在对于军事体能的快速成型和保持有一种强烈的需求,并且对于减少运动伤病、提高运动成绩和增强身体素质更上一个台阶。体育训练与军事体能训练的类似,并且体育训练的科学化、质量的保证性、训练的高效率都对军事体能训练有着极大的实践性应用。2018年《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实施,军人体能训练包括基础体能训练和战斗体能训练两部分。对于基础体能训练体育训练将会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

3 新兵考核标准分析

3.1 体能考核标准分析

根据新兵考核来看主要分为基础体能、专项技术和理论考核,其中是最为基础的和最为根本的。所有的军事项目都是围绕着基础体能来开展的,基础体能由力量、耐力、灵敏、协调、速度、柔韧六项所组成。从表1可知新兵入伍训练体能考核标准当中共有5个必考项目和2个抽考项目,在必考项目当中对于力量的要求较高包括了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和仰卧起坐三项都是以力量为主导的项目,单杠引体向上和双杠臂屈伸主要由上肢力量为主,对于上肢力量的要求来说比较高,从肌肉发力的角度来看主要由肩袖肌群、小臂前侧肌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胸肌支撑完成这两项,所以在训练的时候就要从这几个大肌群的专项训练出发。对于仰卧起坐来说主要发力为腹部的肌肉。对于3000米跑的项目来说主要是以耐力为主导的项目,所以耐力在训练当中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表1 新兵入伍训练体能考核标准

3.2 训练科目分析

根据表2当中的新兵入伍训练课目来看,其中总共包括了十四个科目分为理论、实操和理论+实操三个分类,纯理论的科目为4个科目占比为28.5%,纯实操的科目为5个科目占比为35.7%,理论+实操的科目为5个科目占比为35.7%。并且在其实操科目当中都是一些技巧类和专项体能类的项目,比较依赖于对基础体能的需求。对于新兵训练来说科目较为众多对其掌握应该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日常的训练当中更应该加强对其理解和掌握。在新兵训练的时间段来说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凑对其要求比较高。

表2 新兵入伍训练课目

4 新兵入伍体能训练分析

4.1 体质下降

新兵兵源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2010年与1985年相比,大中小学生整体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身体素质中爆发力、力量、柔韧性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军事体育训练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身体体能,由于兵源的身体素质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所以在训练当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着重解决体能训练、维持身体体能的问题,这对于军事体育教练员来说又是一个挑战。

4.2 入伍新兵文化水平逐年升高

在我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以来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在近年来入伍新兵的文化水平也是水涨船高,据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受过专科及以上程度教育的新兵占到80%以上。在社会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大环境之下,作为基层的教练员应该要有所调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训练过程。当然对于新兵来说学习的能力变强对于训练的理解也会有更多的想法,所以要尊重学兵和理解教练员并与之多沟通交流,以从思想思想上引导、行为上纠正为主导。

4.3 时间紧,任务重

新兵训练时间紧、任务重。新兵入伍体能训练的时间大概为90天,除去周末、节假日考核、教育外有效的训练时间平均为60天左右。根据表2可知新兵考核除了基本体能考核外还有十四个科目要进行考核,对于新兵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各个科目的训练上面而且每门科目在一天的训练安排当中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体能训练来说平均每天的训练时间只有90分钟。这就需要教练员严格把控训练节奏和提高训练效果。

4.4 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入伍新兵来自五湖四海,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来自的地方不同导致了身体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偏差。对于海拔较低的同志来说适应环境和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在身体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还需要进行体能训练。这对于新兵来说是一场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对于教练员来说这也是比较难处理的一个点。

5 基层军事体育教练员分析

5.1 军事训练现状

在基层训练骨干中军官和士官人数占有比例差异较大,基层部队军事体育训练组织主要由士官负责具体实施。在新兵的训练当中是由士官在一线训练和指导。所以对于士官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在对某新兵训练营的调查及访谈中得知基层训练骨干当中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57.05%的骨干受教育的程度在专科及以下,所以在训练当中及大部分的骨干专业能力相对薄弱、训练当中缺乏科学性、创新性和连结性。我军从2005年解放军军事体育学院停止招生后,就没有专职、专业的军事体育培训机构。相对于专业培养的训练人才来说,基层骨干的训练水平和理论水平则会大相径庭。导致基层训练骨干则很难具备专业的军事体能训练人才或者是体育专业人才。

表3 某部队军事教练员教育程度情况调查表

5.2 军事训练专业性不强

现阶段专业的军事体育训练骨干培养单位较少,导致基层部队军事体育组织、训练专职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组织不合理、训练不科学和考核不规范。并且在为了提升达标率,忽视军事训练伤预防,致使训练伤发生率居高不下。在对于基层教练员的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中显示只有1.92%的骨干是接受过体育专业的培训和理论学习的,也就是意味着绝大部分的骨干是没有接受过体育专业和理论的学习。在系统培训当中也仅仅只占了25%,短期培训的教练员占比17.31%,而长期进行系统培训的也之占7.69%,这说明了教练员在对于体育的科学理论训练还有待提高。大部分的教练员还是沿用传统的训练经验进行教学训练,所以导致了在训练当中具有科学性缺失、系统性不强、理论性薄弱、随意性较大等特点。

表4 某部队军事教练员学习情况调查表

5.3 培训时间短,效果不显著

在对基层训练骨干也有一些短期培训,在训练后收获最多的是训练手段,对训练方法、科学组训方法、训练计划的制订,以及训练伤病预防等方面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在对基层训练骨干的访谈中得知在短期培训当中更多的是吸取培训中最为浅显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于科学的训练和制定训练计划等就难以消化。在基层训练当中更多的是经验主义,也就是一代传一代的训练方法,具有很强的自我意志。在训练当中都会掺杂自己的训练经验盲目的开展训练,没有系统性和规律性,大多都是训练经验的传承和开展。更有甚者提出“只要训不死,就往死里训”的错误口号,导致在训练过程当中训练伤病频频发生。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基层的骨干也是一样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了训练的随意性很强,没有标准的训练体系,训练方法呈现出多样性,方式不规范。

6 军民融合背景下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策略

6.1 建立健全军事体能训练的标准化体系

根据《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规定及要求,通过与体育训练的专业人才仔细研究在军事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出训练目标和所要达到的水平,制定相关的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计划,并要求基层训练骨干认真推行和执行一套统一的训练方法。在标准化训练体系建立以后可以更好地监控训练成果,把控训练走向,调控训练节奏,方便基层训练骨干的实施,保证训练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进行,最大限度地保证训练效果,提升身体素质。

6.2 结合当地资源培养军事体能训练骨干

结合当地的优质体育教学资源培养军事体能训练骨干。在一线教学训练的基层骨干只有少部分的人参加过专业军事体能训练课程或者是体育训练课程,不仅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聘请高校的体育专业教师来进行讲授,也可以聘请特战学院的教员来授课,但是要保持一个长期的状态。通过不断的灌输运动训练、运动生理等体育理论知识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并结合长期的实践,达到骨干的训练水平提高,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加强的效果。

6.3 军民融合下促进人才培养

依托地方教育资源培养军事体能训练人才,建立多样化的军事体能训练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军”“校”结合联合培养军事体能训练人才。通过地方高校原有的体育学科的基础之上,由军队和学校牵头联合培养定向军事体能人才,在解决就业的同时使之更加的具有意义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走出去,引进来”。军队要把自身的需求表露出来在外界的高校,体育专业学校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还要将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引进品常的训练当中,找到合适的契合点促进军事体能训练的发展。最后,定期培训,借助地方优势定期举行体育训练讲座和交流会,促进军事体能训练骨干的成长。

6.4 引进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借助现有的政策环境从地方院校或者是体育院校招收体育专业人才。通过直招士官或者直招军官的方式吸收体育专业人才,体育专业的人才接受过体育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大学四年的专业实践,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术科方面都有一定的水准。经过短期的培训就可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事体能教练员,在满足部队需要的同时也得到快速地成长。这样有利于缩短军事训练骨干培养周期和成本,提高培养质量,为基层部队开展军事体育训练提升效果,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6.5 交流互鉴

定期举行交流会,邀请当地的优秀教练员参与,相互借鉴学习。通过对优秀的教练员交流分享经验促进教练员的训练意识,有利于教练员之间的监督和成长。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教练员来说有利于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促进教练员之间的团结,有利于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点。杨长而避短增强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自信。

7 结语

体能是军人的立足之本、战斗之源,是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要积极的加强对军事体能训练的研究和改善,做到充分吸收和借鉴地方优质体育训练资源,积极培养军事体育教员,抓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探索军事体能训练。为打造世界一流军队做出贡献,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探索体育训练在军事体育当中的训练意义,打造标准化训练体系为减少运动伤病,促进军队建设做出努力,有效地提高训练效率。

猜你喜欢
新兵骨干体育训练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立正!新兵们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研究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新兵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