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阅读中培育班级凝聚力的方法

2022-02-19 02:14王乔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255424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书目凝聚力班级

王乔(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255424)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特别对小学生而言,其自律意识淡薄,理性思维欠缺。在班级集体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个体,视集体荣誉于不顾,我行我素,难于管教,给整个班集体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当借助阅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人心智、凝聚人心,从学生的主观意识形态出发,以培育班级凝聚力为主抓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协同共进的求知氛围,让学生的集体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围绕课内书目,创设共读环境

共读是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出阅读文本的情感主线。与学生单独阅读相比,共读能够聚合所有学生的合力。一旦发现问题,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进而增进情感,拉近彼此距离,这对培育班级凝聚力将起到正向助推作用。为了凸显共读效果,教师在选择共同书目或者阅读文本时,首先需要考虑阅读书目的适用性。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选择的书目类型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易于理解、易于掌握的课内书目或者课文,使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能够始终保持流畅。

以课内读本臧克家的《有的人》为例。这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文字,总结了两种人以及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利益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事先将班级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第一小组从第一句读到“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第二小组从“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读到最后一句。在学生齐声共读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扮演辅助指导的角色。哪一句话应该加重语气,哪一句话应该语气缓和,哪一句话应当铿锵有力,哪一句话应当形神兼备,班主任应随时利用手势或者语言,给学生做出提示或者示范。比如,第一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由于这句话是整篇诗句的导语部分,由此引出下面的具体内容,即哪一种人属于前者,哪一种人属于后者。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应当语气平缓,为下面的内容做好语气过渡和铺垫。借助学生共读的方法,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专注力都能够集中在阅读文本上,以保证阅读语速始终处在同一个步调。如果经常采取齐声共读的方法开展阅读活动,既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也将学生的心聚拢到一处,对共建和谐班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抒发真实情感,诵读经典书目

班级凝聚力涵盖了广大师生共同的心声以及每一位学生的真情实感,也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良好夙愿与情感诉求的体现,而这种情感的表露与释放恰恰可以通过阅读的方法实现。学生在阅读时,应及时转换角色,用心感受作者的博大胸襟或真挚情感,并运用“感同身受”的方式,将个人情感渗透到阅读文本中。这样一来,学生与作者笔下的世界能够融为一体,进而规范个人行为,养成自律、自省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促进班级成员的感情交流,彰显“聚是一团火”的班级凝聚力。

在选择阅读书目或者篇幅时,班主任应尽量选择一些情感表现力强、文字优美、情感内涵丰富的书目。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培养。以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流浪记》作为阅读书目为例。这本书主要描写了无家可归的三毛在幼小的年龄里如何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的故事。学生应当准确定位感情基调,利用同情、惋惜、敬佩的口吻,对全文进行诵读。当学生诵读完毕,班主任可以选择学生代表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说:“三毛虽然出生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旧社会,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他始终向往着光明灿烂的新社会。”有的学生说:“读过这本书以后,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应当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通过诵读,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大大增强,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

三、小组合作精读,挖掘文本底蕴

班级凝聚力的培育需要每一个班级成员“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块儿想”,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展现团队合作力量,尤其在开展阅读活动时,首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6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指派一名学生代表负责监督小组成员的阅读过程,并对阅读效果予以记录。为了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在各小组阅读文本之前,班主任应当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然后正确引导各个小组,通过对阅读文本的精读,从文本当中提炼出主题思想,阐述文本寓意。最后,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并由班主任确定最后的优胜小组。

以《詹天佑》这一阅读文本为例。当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完毕,首先,各小组应对这篇文章进行精读,并在精读过程中找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将这篇文章的情感底蕴挖掘出来。在小组讨论阶段,小组成员可以结合文本,对詹天佑历尽千辛万苦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班主任可以在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代表,鼓励其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学生分享。比如,第一小组成员说:“这篇课文主要围绕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展开。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他冲破了英国与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重重阻挠,最终成功修建铁路,充分体现了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组学生代表说:“这篇课文主要以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期间克服了开凿隧道与人字形线路的困难为中心,表现了詹天佑的创新精神。”通过小组成员的集思广益,每一个小组都能够圆满完成班主任布置的阅读任务。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通过小组内集体讨论,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将专注力放在阅读文本上面。通过个人阅读与组内分享,学生自身阅读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个人集体荣誉感得以增强,进而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四、选定阅读目标,合力突破难点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汇集众人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才能克服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由此可以看出,班级凝聚力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基于这一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取设定阅读目标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衡量自身的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确定一个最终所要达到的阅读效果。比如,在阅读课文或者课外书目时,学生应做到顺畅自然、感情充沛;或者在读过某一篇课文之后,能够快速找到课文的核心主线,理解全文的主旨思想;或者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等等。当确定阅读目标之后,学生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内的阅读文本或者课外的一些经典书目,然后班主任可将全班学生的阅读目标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面,并作为裁判观察和记录哪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了个人设定的阅读目标,及时给予相应的鼓励。

比如,有的学生设定阅读目标:通过熟读与精读,快速找到阅读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以《老人与海鸥》这一阅读文本为例。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实现自己设定的阅读目标,学生可反复对这篇课文进行精读,并将精彩的语句予以标记,然后与其他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比如,有学生分享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并认为这些语句将海鸥的形态、动作描写得淋漓尽致,为表现老人与海鸥之间难舍难离的情感做好了铺垫。当学生回答完毕,班主任应当及时做出客观公正点评,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选定阅读目标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准确找到属于自己合适的阅读目标,并且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在践行个人目标时,班级学生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与正能量能够汇聚成汪洋大海,积聚成穹楼高塔,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得到切实体现。

五、阅读竞赛活动,凝聚众人之力

良性竞争是促进班集体和谐,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因此,班主任可以基于“阅读培育班级凝聚力”的教育管理理念,通过开展班级阅读竞赛的方式,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考量。考量的主要指标包括:参赛小组的阅读错误率、阅读语速、阅读情感的体现以及阅读的感染力,然后由班主任对各参赛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比如,阅读错误率占25分,阅读语速占25分,阅读情感的体现占25分,阅读感染力占25分,满分100分,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参赛成绩评选出优胜小组。

比如,在竞赛开始之前,班主任选择了一篇饱含父子情深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当进入竞赛环节后,每个参赛小组分别选择一名学生代表进行阅读。此时,班主任可以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代表的阅读过程进行打分。为了给自己所属的团队争得荣誉,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将平时最好的阅读状态发挥出来。因此,通过这种阅读竞赛的方法,能够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并且在学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情感互通桥梁,大家心往一块儿想,为和谐班级建设添砖加瓦。

六、结语

阅读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提升自我修养,同时也是培育班级凝聚力的一条捷径。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灵活运用阅读这一有效手段,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升华个人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将阅读中获取到的真情实感的体验转化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动力源泉,进而上下一心,共建团结向上的和谐班集体。

猜你喜欢
书目凝聚力班级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推动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班级被扣分后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