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凝聚力的策略研究

2022-02-20 23:33孟秀英陈肖东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凝聚力

孟秀英 陈肖东

摘  要: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如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虚拟网络环境发展带来的冲击、部分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办法亟待优化等。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将政治统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提升支部的影响力;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结合,优化支部的执行力;发扬传统与开拓阵地相结合,增强支部战斗力;丰富内容与创新载体相结合,提高支部吸引力。要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就要着力做好突出政治标准,把好新党员培养、考察关;创新管理手段,提高党支部管理水平;打造党建品牌,争做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分析舆论动态,带动团学共进等关键工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学生党支部;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3-0076-04

时值建党百年,党建工程从新的起点整装出发。正确地分析新形势、查找新差距、树立新目标、优化新方法,是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高校是人才成长的家园,是党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阵地,如何更好地建设好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即“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加强政治建设,政治方向是向导,坚定“四个自信”是目标,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落脚点[2]。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要以坚定政治信仰为引领,着力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化理论教育,夯实理论基础,真正做到以理论丰富思想、以理论指引方向、以理论凝心聚力;坚定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国家改革发展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让全体党员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严守党的纪律,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力量。

一、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多极化加速推进,国际秩序遭遇新的挑战。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世界大范围内的各种思想与文化的碰撞与摩擦,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不断涌入,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断;国家贸易摩擦偶尔发生,西方部分国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治理模式不断抹黑……为了抢占下一代思想阵地,很多的西方敌对势力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青年一代倾销其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推崇他们崇尚的所谓“西方普世民主”价值观。所谓的“西方普世民主”价值观看似人人平权、公正平等,其实质是鼓励个体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再执行去核心化、去政治化、去集体化的实践,其后果必然是造成各阶层矛盾冲突加剧、集体主义精神丧失和个人核心价值观迷失。青年大学生思想较活跃,在接受、领会新生事物方面能力较强、可塑性较大,但鉴别能力有限、缺乏社会历练,有时会受到不良思想影响,在认知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混淆。大学生党员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对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虚拟网络环境发展带来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从小就在网络上接触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管控能力较差、网络产品影响力增强等原因,上网成瘾,痴迷网游不能自拔。网络主张各抒己见、自成媒体、虚拟身份、责任分散,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主体的隐匿性和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等因素,都导致网络监督力和外在约束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一些受西方势力影响的“网络大V”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在网络上对一些突发事件恶意煽动、肆意歪曲、捕风捉影,也增加了网络环境的舆论复杂性。部分学生政治敏锐性不强,在网络上肆意發言,发表不明是非、不辨黑白的言论,为网络恶意言论的传播推波助澜。甚至还出现了极少数大学生党员发表过不当言论的现象,虽然当事者所在高校及时处理,但是已经造成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政治建设存在虚化弱化问题

当前,结合“四史”学习教育,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党支部未能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部分党支部制度建设不够健全;部分支部活动载体相对单一,与新媒体、新技术、新政策、新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个别支部委员政治意识不强、领导能力不够;支部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批评意见没有一针见血,提出问题后整改措施不力;个别党员政治意识不足,入党动机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够坚定等。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总体来看,关于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研究宏观理念多、微观指导少,部分研究理论性较强,但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结合中心工作强化政治功能的具体实践指导略显不足。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调查研究,针对目前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目标:

(一)政治统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提升支部的影响力

党支部要教育和引领党员坚定不移地讲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动摇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应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性地对照党章查找问题、查摆差距,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通过党支部各项工作实践,学生党员逐步磨炼意志、提升能力、锻炼党性,弥补思想上和能力上的不足,真正将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校党支部应以点带面,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成长起来,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支部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增强学生入党的信念和决心;充分发挥党员的旗帜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带动学生共同落实强信念、树形象、善服务、聚人心的目标。

(二)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结合,优化支部的执行力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思想路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传承和发扬这三大作风,既要靠党员自觉,也要靠制度建设。党支部首先要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请示汇报制度等工作制度;针对学生党支部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不强问题的民主评议会,强调要落实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节,营造一个团结而坦诚的氛围。党员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真诚坦率的态度,努力做到自我批评时不遮掩、批评他人时不回避。这种制度建设能够使支部成员通过批评更加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党支部政治工作的严肃性和纪律性。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落实工作制度的同时,可按照支部具体工作所需,制订独具特色的工作办法。如随着支部党员数量的增加,可以成立有着明确任务及分工的“工作小组”,如“理论学习规划小组”“主题活动策划小组”“志愿服务组织小组”等,以创新党支部工作结构。工作小组成立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党支部对各工作组开展工作指导部署、检查监督,各工作组在工作中能帮扶联动、取长补短,各工作组成员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优化素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保证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党支部的工作效率、优化党支部的工作效果。

(三)发扬传统与开拓阵地相结合,增强支部的战斗力

如果支部组织生活缺乏必要的创新,形式单调,则学生党员在党支部中会更多扮演“观众”和“听众”的身份,久而久之,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就会下降,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和趣味性,从单一到多样,从参与到融入,从封闭到开放;转变支部活动的单一形式,采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实地参观、专家讲座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拓展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空间。学生党支部应以贴近学生实际为目标,开辟课堂、宿舍、网络等多方面党员培养阵地。此外,党支部可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党建动态,打造更加便捷的宣传途径。

(四)丰富内容与创新载体相结合,提高支部的吸引力

党员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特定时期的时事政治,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时效性,可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标。除每月组织理论学习外,支部还可邀请高水平教师担任理论辅导员,定期辅导答疑。在组织理论学习时,支部应摒弃以往的座谈会形式“一念、二听、三表态”的“大锅饭”学习模式,可采取演讲和学术点评相结合或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形式,以活跃理论学习氛围,展示理论学习成果。如“两会”期间,支部可以辩论赛的形式将支部成员分为两队,针对“两会”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辩论,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参与者紧跟时事、深入思考,通过参与思想碰撞提高理论水平和批判意识。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关键工作

(一)突出政治标准,把好新党员培养、考察关

要在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中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的工作目标,必须具备一个关键的条件,即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发展新党员。做好新时期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首先要做到对发展对象的全方位了解,大学生党员不仅要学习成绩优异,更要有服务同学、关心集体的热情和行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我要服务”转化为“我爱服务”,这样才能得到师生的认可。党支部应按照“精中精选、优中推优”原则发展党员,杜绝“人情牌”、剔除“功利者”。在党员发展中,支部应广泛听取发展对象所在集体的师生意见,尤其是本科生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的意见;要注重强化学生党员的日常考察,健全有特色、有侧重的培养体系,以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保证培养考察工作的实际效果,避免形式主义。

(二)创新管理手段,提高党支部管理水平

实行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通过高度的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来充分汇集民意与民智,将来自社会各界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从而站在人民立场上制定出最佳政策,这一制度原则能够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与效率[3]。现代化管理手段应覆盖到高校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党支部可将现代化管理手段覆盖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每一阶段的培养、考察管理,形成“数字化”档案;可建立工作系统,将传统逐级收集信息的模式转为系统采集,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运转效率;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沟通和监督,实现“党支部 — 个体党员”的互动式教育功能;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技术支持,突破传统党建管理工作的边界。网络党建工作要注意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对用户个人资料的保密、对突发舆情的应急管理,确保党组织管理依法进行、安全健康、规范有序。

(三)打造党建品牌,争做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打造党建品牌,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思想引领为根本任务。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高校创建党建品牌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党支部实际,凝练出凝心聚力、突出特色的党建品牌主题,明确具体目标和工作思路,做好动员、达成共识、细化方案、认真落实、强化宣传;要充分重视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开展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党员在党建品牌中建设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培育党建品牌;要抓好具体落实,創建互动工作平台,实时监测数据,不断优化方案,及时调整决策;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史学习”“建党百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将其细化到党建品牌建设方案中,不断提升党建品牌创建实效;要做好总结,检查目标任务是否达成,提出改进提升方案,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发展[4]。

(四)分析舆论动态,带动团学共进

高校学生党支部要结合新时代、全球化、现代化带给大学生的新环境进行分析,加强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党支部要着力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引导、扶助、监控”网络,对近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展开讨论,对当代主要社会思潮进行研判,分析师生的思想动向[5];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建设,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人、教育人、鼓舞人;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突发事件和敏感舆情的风险排查和应急处理,让每一位党员都能牢固认识到自身言行不仅代表个人,也体现着党的作风,所以更需要立场坚定、谨言慎行。

党支部要发挥政治优势,统一思想、明确职责,推动形成团学共进的合力;动员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校友等加入其中,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在党支部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坚定立场、担当责任、立志高远、追求卓越。学生党员成为联系教师和学生群体的桥梁和纽带,动员广大教师结合“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等工作载体,积极参与到意识形态工作中。党支部与团支部形成共建模式,推进学生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开展理论宣讲、入党动员、培养指导等工作,使他们成为携手共进的伙伴。学生党员对个别思想偏激、心理脆弱、学业不良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人动向适时关注,通过思想引导、耐心帮助、个别帮助等手段,保障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稳定和人身安全,维护学校团结、安定的稳定局面。

投身百年变局、奋战百年目标、实现百年梦想,党中央的号召已发出,党员同志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建设,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办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保证。因此,分析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的现状,探索加强党支部政治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在当前形势下尤为迫切而重要。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并狠抓落实,才能建设好战斗力强的党支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共产党员,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方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升学生党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 http://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

[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EB/OL]. (2019-02-27).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7/content_5 369070.htm.

[3] 丁壮. 百年大党坚守制度自信的格局境界与逻辑理路[J]. 学理论,2021(08):62.

[4] 陈肖东,王晶华. 战斗堡垒——新时代高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探索[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53.

[5] 戚凤芝,陈肖东,于聪聪. 高校师生纵向党支部设置形式创新研究[J]. 管理观察,2019(07):157.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項目: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党建研究重点课题“突出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引领中心工作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DUTDJ2003)。

作者简介:孟秀英(1980 —),女,硕士,大连理工大学纪委机关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基层纪检、党建工作;陈肖东(1981—),男,博士,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伦理学。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凝聚力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