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电刺激合夹脊刺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

2022-02-20 12:46张玉娟亓法英孟凡欣姜丽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23期
关键词:头针夹脊帕金森病

张玉娟,亓法英,孟凡欣,姜丽丽,郇 靖,金 艳

(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0%[1]。其高致残率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PD除典型的运动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步态异常外,常伴随非运动症状的发生,表现为嗅觉减退、感觉异常、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便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泌尿系症状等,且非运动症状贯穿PD的整个病程。即使早期患者应用抗帕金森药物使运动症状得到控制,其生活质量也会因为非运动症状的出现受到严重影响[2]。目前针对PD主要以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为主,多巴胺能药物在缓解运动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部分非运动症状,但对部分非运动症状则有可能加重,由于非运动症状的复杂性及非特异性,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合理治疗,以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针灸具有抗细胞凋亡、改善自噬障碍、保护神经元、抑制神经变性等作用,对延缓PD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3-5],但关于采用头针电刺激合夹脊刺治疗PD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据此,本研究选取早期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头针电刺激合夹脊刺治疗早期PD非运动症状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6]中的原发性PD诊断标准;②年龄40~75岁,Hoehn-Yahr(H-Y)分级<3级;③受试者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21分),有能力完成量表评估;④既往4周内规律接受抗PD药物治疗;⑤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不典型或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叠加综合征者;失语或严重的构音障碍者;伴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疾患或恶性肿瘤者;有脑外伤史、脑实质病变、癫痫、酗酒、药物滥用、精神障碍者;其他原因如晕针、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能行针刺治疗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早期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临沂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YX200388)。

表1 2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参照《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7],予以美多芭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规格:0.25 g/片)口服,初始剂量为62.5 mg/次,3次/d,之后逐渐增加剂量,按照疗效将稳定期的用药剂量作为维持剂量,餐前1 h或餐后1.5 h服用,持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

1.4.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头针电刺激合夹脊刺治疗。取穴:焦氏舞蹈震颤区、百会、四神聪、风池、华佗夹脊穴。操作方法:采用0.30 mm×40.00 mm规格的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头针的角度与头皮之间呈30°,在帽状腱膜下部刺入,深度约1.2寸,小幅度捻转,频率约180次/min,每针捻转1 min左右,以产生针感走串为度;风池穴以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深度约1.0寸,夹脊穴选取脊柱两侧旁开0.5寸,左右交替针刺,向脊柱方向斜刺进针1.0寸,以上穴位均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得气为度;双侧舞蹈震颤区接电针,选疏密波,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以上诸穴均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治疗4次,连续治疗8周。

1.5观察指标

1.5.1非运动症状评价指标 ①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评分:根据患者自主感受进行评定,包括心血管、睡眠/疲劳、 情绪/认知、感知障碍、注意力/记忆、胃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及混合症状9个方面30个条目,分为程度(1~3分)和频率(1~4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8]。②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夜间总体睡眠质量、入睡难易、肢体不适、坐立不安或是否梦境困扰等15项组成,每项按照0~10分计分,总分150分,以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好[9]。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价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8分表明有焦虑、抑郁情绪,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10]。④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评分:用于评价患者过去1个月中的自主神经功能情况,由23个条目组成,包含胃肠道、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体温调节、瞳孔调节、性功能6个方面,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分为1~4级,总分92分,分值越高代表自主神经症状越严重[11]。

1.5.2生活质量 采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39项(PDQ-39)评估,包括身体活动、日常生活行为、精神健康、屈辱感、社会支持等8 个维度39个项目,单项得分为0~4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12]。

1.5.3安全性 针灸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晕针、断针、无法忍耐的疼痛、局部青紫、局部血肿;针刺后其他不适感(指针刺后出现的心悸、头晕、头痛等症状);针刺后感染等。所有不良事件及相应处理均需进行记录。

2 结 果

2.1NMSS、SCOPA-AUT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NMSS、SCOPA-AU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2组NMSS、SCOPA-AU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NMSS、SCOPA-AUT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NMSS、SCOPA-AUT评分比较分)

2.2PDSS、 HAMD、HAMA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PDSS、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2组PDSS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PD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PDSS、HAMD、HAMA评分比较分)

2.3PDQ-39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PDQ-3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PDQ-39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PDQ-39量表评分比较分)

2.4安全性 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总体安全性良好。

3 讨 论

研究表明,PD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及路易小体形成、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减少,但是对于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神经炎症损伤、自噬作用、线粒体功能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等有关[13]。长期以来,临床针对PD研究和治疗主要集中于运动症状,对于非运动症状未予以足够重视。随着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PD不仅仅涉及多巴胺系统,还累及蓝斑、脑干迷走神经背核、下丘脑、嗅球及其他边缘皮质等区域[14],受其影响产生的非运动症状也逐渐被临床关注。非运动症状起病隐匿,贯穿疾病发展的全过程,甚至部分患者在PD典型运动症状出现前就已经出现非运动症状[15],早期临床症状发生数至少为2个[16]。非运动症状相比运动障碍对PD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同时也是导致患者致残及需要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在疾病的晚期,非运动症状也是导致患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关注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意义重大。本研究关注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均是早期PD患者临床比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符合临床文献报道[17-18]。

PD的非运动症状症状属中医“眩晕”“不寐”“郁证”“虚损”等范畴,这些症状是在PD主症之下的兼症,所以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与PD本身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针对PD的中医病机分析,认为PD属本虚标实之证,即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髓海空虚为本虚,以风、火、痰、瘀上犯清窍、脑神失司为标实。病位在脑,脑髓失养也会出现精神、记忆、情绪异常等神志之症。“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脑之所在,脑为髓海,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汇头面,充养于脑,所以头针在脑病治疗中至关重要。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头针可以上调PD大鼠大脑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还可减轻大鼠的氧化应激,达到控制PD病情发展的作用[19-21]。本研究所选用的焦氏头针舞蹈震颤区位于大脑额叶运动中枢前部,经络上可贯穿督脉、膀胱经、胆经,既可调节督脉、肾经而发挥补肾填精益髓之功,又能通过调节肝胆经以平肝潜阳熄内风。李颖哲[22]采用针刺舞蹈震颤区和口服美多芭结合治疗PD,并与单纯口服药物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精神、行为和情绪等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头针基础上加用电刺激,可增加穴位有效刺激量,激发头部经气,调节神经元兴奋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苏诚欢[23]报道,电针舞蹈震颤区可能通过改善大脑皮质及纹状体区的神经元活性而达到改善PD运动、情绪、精神等症状功效。百会、四神聪位于巅顶,百会属督脉,为诸阳之会,具有填精益髓、宁神醒脑之功。郭春霞等[24]研究发现,针刺百会穴可以明显提高PD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对脑的损伤。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可以调节气血、健脑调神,又位于额、颞、顶三叶的投射区,与人的思维、记忆和精神紧密相关[25]。风池位于胆经,为搜风要穴,可平肝熄风、健脑安神。四神聪、风池合用可以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改善精神、学习、记忆能力[26]。夹脊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脊柱两旁,内夹督脉,外邻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上至风府络属于脑”,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与肾经相表里。夹脊穴与两经经气交通,激发并疏通督脉与膀胱经经气,可调节脏腑气血、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健脑安神。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夹脊穴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功能,从而起到抗应激、抗疲劳、改善精神状态,调节身心的作用[27-28]。刘勇等[29]研究显示,口服美多芭联合夹脊刺治疗PD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8周后NMSS评分、SCOPA-AUT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PDQ-39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D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良好。说明头针电刺激合夹脊刺治疗对PD患者的总体非运动症状、自主神经功能、情绪、睡眠、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改善程度优于单纯口服药物,可能与头针电刺激合夹脊刺可以从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生理病理改变结合角度出发,发挥标本兼治之效有关。

综上所述,西药联合头针电刺激联合夹脊刺治疗可明显改善早期PD患者伴发的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短期效果显著,而且穴位组合方案简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但研究仍有不足,该疗法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探讨针刺治疗非运动症状的作用机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头针夹脊帕金森病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帕金森病的治疗
颈夹脊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