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作用探究

2022-02-21 00:58何京苍
当代体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

何京苍

自职业教育盛行以来,体育课程教学就一直在弘扬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所谓“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都十分突出的一种体现,沿用到教学领域,就是对学科专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一种精神追求。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理念,一是因为体育课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范围,符合“工匠精神”的原始意义;二是体育更能考验学生脚踏实地、勤奋练习的决心到底有多坚定,若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节奏,一步一脚印地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就一定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便于日后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萌生退缩心理,反而是迎难而上,攻克难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在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体魄是万万不行的,这点在任何阶段的教学中都是不容置疑的“标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面对更强、更重的脑力和专业能力培训,因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中职教学的重要目标。落实这一举措需要教师从体育课程入手,规范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协助他们树立起平等和谐的竞技意识,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本文也着大量笔墨分析了中职体育课程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开展策略,希望借此能够逐步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发展团队。

1 针对工匠精神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内涵解析

1.1 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在挫折中精益求精的品质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思想的进步,工匠精神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已不再陌生,即便如此也很少有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将工匠精神的内涵领悟透彻。在体育教学领域中,学生通常伴随着脑力的思考和体力的消耗,比平时更容易产生放弃、悲观、颓唐的心理,如果教师不及时地加以进行心理沟通和抗压培训,将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而工匠精神在体育领域发挥的作用就是“鼓励学生不畏挫折,遇到难以战胜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地克服,发现可进步空间要能够做到精益求精,而不是以‘差不多’了事”,再上升一次层次可以解读为从“中国制造”升华到“中国创造”以及“中国智造”,这也是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若中职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工匠精神,相信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可以让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更加熠熠生辉,从而增强自信,提高锻炼效率。

1.2 是勤学苦练、为理想而奋斗、为美好而拼搏的精神象征

少年强则国强,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品质的一种体现,还是行为的一种落实。只有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竞技意识,这样既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发挥正面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练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心理。再者,体育本就是体能和智力的“一场拉力赛”,学生愿意配合教师培养工匠精神,说明孺子可教,也意味着他们热衷于追求理想,能够为创造美好的未来付出辛勤的汗水,即使最终得到的回报不及预期,也不后悔自己当初对梦想的坚定选择。

1.3 是学生强身健体、用坚持去克服困难的依托

体育运动是丰富多彩的,从项目类型上看,它可以分为:速度力量型、耐力型、表现难美型、技能准确型、隔网对抗型、同场对抗型、格斗对抗型、综合型等;从人员来看,可以分为单人运动和团队合作运动。每一项运动都需要学生用坚持的心理去与时间做抗衡,单人运动需要技巧,多人运动讲究默契,所以要想练就一身体育本领,还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持,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工匠精神不仅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品质,也是支撑学生完成任务的依托。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急速发展的年龄段,更应该从当下出发,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渗透工匠精神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决策。

2 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作用探究

2.1 从整体提高中职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中职生相较于普通学校的学生,面对了更沉重的社会压力,因为他们一旦进入到了中职阶段的黄金时期,也就意味着需要紧锣密鼓地进入到工作准备的进程中,这对于学生的抗压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我们要上好体育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既能放松自我、舒展身心,也能够强身健体,逐步让工匠精神的理念落实到位。在“工匠精神”还未成为教学的潮流時,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经常会有分散注意力、开小差的现象,又或者,有的学生还会因为一些比赛中的“小摩擦”彼此产生嫌隙,甚至还会大动干戈,这些行为多多少少都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中的不愉快,同时此现象也从侧面烘托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坚持贯彻落实工匠精神。正确的工匠精神能够从整体提高中职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使得学生重视体育、坚持锻炼,并在训练时能够做到将全部身心和注意力集中在运动上,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对体育器具的掌控程度,久而久之学生缺课、迟到等不良现象也会大大降低,学生群体也会散发出蓬勃生机。

2.2 大大增强我国中职体育的竞争实力,提供可操作人才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更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各方面的“硬实力”,其中,体育领域的实力也占据了一部分,是不容小觑的,这也是目前国家宣扬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教师能够在井井有条的秩序下开展体育教学课堂,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工匠精神,将其精髓和文化意义传达给学生,从思想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时牢记“为国争光”,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体育竞争实力。再者,为国征战的运动健儿们也大都处于齿少气锐、风华正茂的年纪,若教师对中职学生进行有心地栽培,那么能力突出的学生也有机遇为自己的家乡乃至为国家而争光。

2.3 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促进身心发展

无论是未来奋战在体育一线的运动员,抑或是直接步入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要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才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就有助于学生能够时刻紧绷运动的弦,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忽略运动的重要性,但其实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发展都需要依靠一定的运动量。现如今,很多学生身体技能薄弱、易生病,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运动量未达标。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在体育课堂中合理设置内容,以宣扬工匠精神为宗旨,就能够从思想上引导他们理解运动的优势和意义,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运动技能。

3 在中职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相关策略

3.1 教师自身增强职业道德,自主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心骨,采取何种策略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工匠精神強调的核心是道德与智慧,因此作为学生最容易模仿的对象,首先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即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思想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外界渠道来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感,确保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担负得起“教授学生”的责任,而不是用差强人意的专业水准要求自己,这样既影响力学生的进步,也无法实现严谨教学的目标。

通常体育教学的基础是“动作的规范”,教师作为教学的输出者,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理念。例如,起跑时的动作讲究三点,第一,听到预令时要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第二,听到“走”的动令后,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第三,向后摆臂时,拳要贴于腰际。但其实很多学生在练习起跑动作时并不标准,教师则要一一纠正,防止学生形成长期的条件反射,后面就很难纠正错误了。除此以外,跳跃的动作、运球的动作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规范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践行“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理念,也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弱势之处,从而加强锻炼,弥补短板。

3.2 加强灌输体育意识的力度,落实体能的拔高培训

工匠精神乃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倒影”,它体现了国家的文化自信和精神文明,所以践行工匠精神是势在必行的任务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加强灌输体育意识的力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加户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质量,这样才能够推动职业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技术、爱岗敬业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可以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其实这一想法是大错特错的。越开放的课堂环境,越要在正确的秩序下执行才能发挥效果,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一观点,教师可以用趣味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如开展团队赛形式的“5V5趣味篮球赛”,规则是:使用指定的动作将篮球运送到终点,用时时间越短的队伍才能摘得桂冠。看似简单的规则其实“暗藏玄机”,其中不仅考验了学生对篮球的运球技术,同时也对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理念加设了关卡,这也是工匠精神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重视团队,磨合棱角,并向着共同的目标出发,才能真正地实现“多人运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境界。

3.3 建立多地合作关系,培养“更快、更高、更强”的价值取向

学校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校园由于空间受限,很多器材无法搬运至学校的操场上,导致了一些大型活动无法完美举办和落实,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一种“遗憾”。所以为了贯彻落实工匠精神,追求完美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倡学校与多处公共区域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填补学校体育设备的不足之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更快、更高、更强”的价值取向。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如今城市的每个区域都配备完善的公共体育场所,比如: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馆或者是健身房,这些场地都是随处可见的。学校可以用“拉赞助”的方式和这些社会企业取得稳定的合作,让他们允许我们的学生免费进入场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活动。与此同时,在公开透明的场所中,学生还可以亲眼观看他人的比赛,在场外为自己心仪的队伍进行助威、打气也是体育领域的一种特色,这样更能凸显出一个完整团队的“气概”。当学校和多地合作的关系稳定之后,学生就会放开身心地利用课余时间来发展自己的课外兴趣,教师也不用担心学生在课后偷懒,可谓是一举多得。

3.4 创建沟通平台,让兴趣统一的学生成为时间的朋友

体育教育一来讲究竞技,二来讲究情谊,其中情谊既包含师生情,也包括友情,甚至也包括对手之间的“竞争情”。工匠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涵是精益和专注,最终的目标都是向社会输送缺口专业的全能型人才。身体素质是一切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从“情谊”的角度入手,创建稳定、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兴趣一致的学生找到更多“盟友”,这样就能萌生更多的动力去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结交更多的益友。

很多学生在刚接触一项运动时,比如:篮球、足球,兴趣都是比较强烈的,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将所有的课堂时间都花费在球类运动的讲解上,学生如果不加以及时的温习,很容易就会忘记一些细节动作,热情也就逐步消磨殆尽了。假设如果教师为学生建立了及时沟通的平台,例如:qq群、微信群,当有学生想要打篮球时,可以在交流群中发布一条消息:有想一起打球的朋友吗?通过这一契机,对篮球有兴趣的学生就能被召集在一起打篮球。渐渐地,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默契,从而升华了友情,同时也收获了“球友”,这些情谊通常都会成为学生坚持一项运动的精神支撑。此外,在一起打球的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彼此探讨运球的技巧,分享自己的独到心得,让小团队因为坚固的友情逐步扩建成为坚不可摧的大团队,从而实现践行工匠精神的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工匠精神是内在涵养的一种升华,也是脚踏实地的态度的象征,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措与思想中,但要想培养起学生整体的工匠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教学目标,它是一个需要用耐心去浇灌的艰苦漫长过程,所以,教师要从各种细节中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于闪光点,首先要进行褒奖,然后联系生活中的训练案例进行发扬;而对于不足之处,首先要定位到产生此薄弱点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和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渗透进来,让他们体会不服输、不气馁、勇往直前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毕节市财贸学校)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