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历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途径研究

2022-02-21 15:14郑京日田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历史学考核专业

郑京日 田野

摘  要: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历史系在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地方高校要强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采取教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深入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設奠定基础。因此,研究和探讨地方高校历史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地方高校历史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历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K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2-0-03

当前,地方院校根据学科建设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转变,对于历史系来说,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若干不足,因此地方院校历史系要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以便更好地满足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建设的反思

第一,专业特色不突出。当前,很多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能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例如,某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历史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具备良好道德修养、掌握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现代基础教育人才;为行政、企事业单位培养文史工作者。可见,这样的目标是比较宽泛的。一是对人才就业方向的描述不精确,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教育文化机构,并且对国家机关的定义也较宽泛,尽管涵盖了较多的就业方向,但术业有专攻,职业稍有不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现有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很难培养出符合不同行业需要的人才。二是文字表述略显重复,因为部分文史工作者有可能也是教育工作者,两者并非独立存在的关系。三是在专业特色方面,该校强调立足本省,辐射全国,培养服务本地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服务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挖掘及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1]。但从这一表述中我们看不出是什么特色,真正的专业特色应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是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专业优势,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要想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当前,各地方高校在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历史学基础课程,如中国历史文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选、古代汉语等,旨在引导学生打好历史学科基础,掌握历史学研究方法。二是体现职业发展和专业延伸的课程,如培养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法、普通话等课程;培养地方文史工作者,包括地方史、民族史、方志学概论、明清史、秦汉史、唐宋史等;培养硕士研究生及中学高级教师,主要进行断代史教学,如先秦史、两汉史、魏晋史、南北朝史及唐宋明清史。三是开设选修课程,主要体现了地方高校的就业方向,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学、民俗学、旅游学、图书馆学、办公自动化等,也包括科学技术史、政治思想史、世界史、中外史学名著研读等课程。由此可见,各地方高校在历史学专业课及选修课的设置上尚未形成体系,并且在专业课、选修课以及方向课等课程设置方面都非常雷同,缺乏创新,很难适应目前历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需要。

第三,教法陈旧滞后。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高校的教学方法持续推陈出新,但有个别教师仍因循守旧,不想运用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沿用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满堂灌”专业课授课模式,该授课模式存在如下弊端:一是教师讲课时间长,约占课时总长的80%以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消化的时间非常少;二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师生互动差。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不愿意动脑筋思考,也不愿意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三是课件形式单一,课件以文字为主,或配上几段小视频、图片、照片等,课件形式较为单调、乏味,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四是教师授课离不开课件,主要还是以念讲义为主,既不能声情并茂,又不能引经据典,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新意。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第四,实践教学缺失。历史专业是传统的文科专业,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重理论传授而轻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2]。很多教师也很少考虑设计历史专业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得历史专业成为不受重视的弱势专业,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教学改革所面对的现实。可以说,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依托实践教学凸显历史专业特色,是历史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五,考核方式单一。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必须设置合理的考核方法。当前多数地方高校采取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很难全面反映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存在重期末考试轻平时考核的问题,日常考勤、日常上课及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一般在10%、20%、70%左右。该模式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表现在平时成绩占比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高,学生日常学习压力小,期末备考压力则过大。在期末考试中,为保证考试及格,部分学生或死记硬背,或干脆作弊,缺乏对相关课程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思考,也达不到检验学习成果的目的。选修课则多以开卷形式考核,学生只需按时做完试题就能过关,又存在学生并不认真学习,只靠考前划重点求通过的问题。以上评价考核方式,不管是考查还是考试,都存在轻平时学习过程而重期末考试成绩的情况。而考核大学课程学习情况,应该说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要远比期末一次性考查或考试重要得多,对平时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态度,并且这也是一种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因此,地方高校需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过程。

二、地方高校历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途径

第一,革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重点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从地方高校培养目标来说,首先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其次,所培养的人才要能面向某一领域,解决该领域的实际问题,能肩负起一定社会领域的实际工作;再次,重点培养其熟练的实践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人才培养目标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应兼具崇高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文素质与扎实的业务素质;二是要全面掌握历史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能从事经济及社会领域的相关工作;三是要培养具备一定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四是切忌生搬硬套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理论,应努力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历史学人才培养目标需具备以下三个层次,即突出专业素质、概括综合素质、表明就业方向。

第二,创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地方高校应本着以应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原则,在分析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下,精心设置培养能力和素质的课程和拓展素质能力的活动项目,建立以专业能力培养和应用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首先,合理控制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时与学分,留出足够的学生自由发展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其次,调整和优化现有课程,强化课程群建设,处理好中外历史、专史和通史之间的关系,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再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体现到到教学中[3],加设一些史学前沿课程。最后,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具有稳定性和前瞻性,能体现历史专业的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专业能力与发展能力,秉承“适应、有用和够用”的教学原则,选择教学和课程内容。做到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兼顾,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建设,科学选择教学课程与内容,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专业能力是指在专业领域应具备的能力;发展能力则是在优化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开展职业活动的能力。对历史学专业来说,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模块:专业能力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及发展能力课程等。专业能力课程包括中国通史、历史文献学及史学概论等;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专业综合学习、专业认知学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此外还包括第二课程拓展的活动项目等;发展能力课程则包括行政职业类课程,如政治学、秘书学、行政管理学、中国政治制度及社交与礼仪等课程[4]。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选修课设置,设置选修课的初衷是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以延边大学为例,尽管这是当地师资、规模等方面在当地都有影响力的211工程大学,但其选修课设置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选修课的设置要紧紧围绕地域文化设置“晚清文化”“满族发展史”“满族传统文化”等课程,以突出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

第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要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在教学方法上,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学研相结合的方法,本着教学为主、科研为本的原则,把办学理念统一到培养人才这一目标上来,充分发挥科研在地方高校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科研课题,选择教学中的难题与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从而深化教学课题。其次,采取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在新形势下,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的任务,还要学会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并创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组查阅资料,撰写项目调研报告,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敏感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缓解灌输式教学和被动学习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还能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使其各种能力得到锻炼。需注意的是,在小组讨论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进一步开发其个人特长,提高其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沟通合作能力等,从而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第四,建立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和实践是历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实践教学应体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项活动的策划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展示个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舞台,为学生建立自我选择、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实践平台。

历史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应包括三大部分,即科研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5]。 一是科研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学术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学术报告、参加学术研讨等方式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构建学术舞台。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术参与科研项目,在专家的指导下训练科研基础,收集整理资料、查阅学术信息、撰写论文、校对文字、发表文章等,树立学生的科研自信。二是专业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遗址考察、田野考古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调查报告,讲述考古、文物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素养。专业实践应以地区历史文化遗址考察为主,选取区域内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历史意义的近现代遗址遗迹等进行实践教学。三是综合实践是极具历史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应从思想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对历史、社会、民族、国家的深刻感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寻访抗日老战士”活动,这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调查和寻访,又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是隔代人之间的对话和沟通[6]。综合实践活动规模大、内容丰富、持续时间长,在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人际交往、统筹协调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意义,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多元课程考核和评价。一是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一改过去那种过分注重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法,增加日常成绩在总体考核中的比重,以动态考试代替静态的期末考试,采取“日常成绩+阶段性考核+期末考试”的模式,其中日常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笔记、平时考勤、课堂纪律、师生互动情况等[7];阶段性考核主要是根据任课教师的授课,结合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通过作业、论文、研讨或实践教学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要改变传统的命题模式,为各主要课程设立题库,同时改任课教师独立命题为教研室共同命题。通过上述考核方式改革,改善教学方法、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如此以来,不但是对平时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对少数学习态度不端学生的一种警告,可有效遏制一些在学习上钻营、投机的不良风气。二是在题目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所占分值,除客观题外,还应设置一些开放性试题,这些试题无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该种评定成绩的方法,可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思维水平,有效提高地方高校历史学教学质量,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可通过革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多元课程考核和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提高“一流本科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地方高校历史学教学质量。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要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借鉴兄弟高校成功的办学经验,集思广益,拓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学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使地方院校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郑京日.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历史教学中的意识形态探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83-89.

[2]杜志明,瞿小娟.应用型本科院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贵州某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6):44-47.

[3]周彦,李丹.以实践与创新推动历史专业化建设[J].理论观察,2013(12):178-179.

[4]吴方基,冯君.大数据时代高校歷史教学理念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51-53.

[5]王静.“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历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2):78-84.

[6]马伟华.常春藤高校历史学本科教育的理念、机制与启示[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21(5):52-54.

[7]李政君.“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1(1):154-156.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历史学考核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历史微故事的选取原则以及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