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教育振兴的对策与路径研究

2022-02-21 02:50高为民李新龙常赟杰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乡村振兴互联网

高为民 李新龙 常赟杰

摘要:教育振兴既要“扶教育之贫”,也要“依靠教育振兴”。“互联网+”教育振兴,是振兴模式的一种创新,借助互联网,把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振兴发展的优势,使之尽快摆脱教育贫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乡村教育振兴的相关概念,介绍了教育信息化振兴的存在问题,从乡村教育振兴入手,以信息技术振兴教育为重点,探讨了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振兴的可行途径,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振兴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互联网+教育;路径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端,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后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时期,2020年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包括教育脱贫,贫困家庭学生辍学实现清零,保障义务教育的目标已经实现,那么在教育脱贫的基础上,怎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的目标,是我们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随着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教育呈现的兴国、强国的价值属性中,已成为国之大事、民生大事,教育公平也是不断在摸索中不断得到大体均衡发展,但是因为居住群体与政治生态对政策的理解与落地实施的不同、地理区位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托乡村振兴的历史性大战略政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教育振兴的新模式

“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是《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下的教育振兴新模式是我国乡村教育走向信息化的新途径,我们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正在飞速发展,现阶段也是乡村教育信息化的黄金发展时期。

现今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在很多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已经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比如网络课堂、大型慕课系统,但是在广阔的乡村地区,与城市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这种状况下,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跨越地理区域的限制,促进乡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乡村地区存在很多限制教育发展的自然与社会因素,地理区域的因素、优秀师资的缺乏、网络通讯资源的不全面覆盖等都是影响现阶段的乡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在之前的扶贫战略中,教育扶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信息化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比如很多地区的农村学校已经运用了互动电子平板黑板进行教学,很多省份也大力推进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从内源上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些都能提升乡村学校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的差距。乡村振兴背景下,这些优势措施和政策可以继续推进,重点向边远乡村地区推进,本着精准识别,诊断精准的精准理念,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乡村背景下的“互联网+”模式的乡村教育振兴,对于脱贫之后的基础巩固与乡村教育振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2 “互联网+教育”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

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要义就是振兴中的精准化和针对性,在全面振兴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做到准确可行。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换句话说,就是在教育领域使用各种教育方向的振兴战略,使教育工作也沿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1)“互联网+”的优势

依托“互联网+”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教育振兴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各级政府的管理地位,坚持优先发展“互联网+教育”对乡村教育发展的定位,同时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树立家庭教育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合力为乡村教育振兴添砖加瓦。

(2)“互联网+”专业服务

一是可以实现“互联网+”协同服务,政府与教育系统等相关部门需要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进行积极配合与相互支持,重构机制体制、深化政策导向、整合资源与盘活队伍形成乡村教育振兴联动机制。

3 “互联网+教育”鄉村教育振兴的对策

现阶段,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进入“互联网+”阶段,当然也包括教育技术的发展,经济发达的地区早已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缓慢,在这种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下,教育信息化乡村教育振兴成为发展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精准识别需要教育振兴的主体对象

为了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国家制定了“建档立卡”制度标准,在帮扶过程中对于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等环节起到了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教育信息化帮扶同样需要精确识别,防止出现“输血式帮扶”。在教育信息化帮扶工作的推进中,同样会出现识别不精准的问题,首先是出现大力兴建综合楼、计算机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忽略从贫困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育帮扶;其次是信息化教育帮扶对象识别不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出现所有学校一套方案固定推行,出现的问题是因为各个学校的机房与网络等基础硬件措施参差不齐而难以实施。因此教育信息化帮扶工作的精准性欠缺问题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帮扶发展的进程的大问题,精准识别教育信息化帮扶是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校、每一个人致贫原因都不一样,那么每一个贫困对象的脱贫道路就都不一样,比如利用现在的信息化技术,建设针对每一个贫困对象的数据库系统,联通省级、市级、县区级贫困数据库,对教育信息化贫困的地区和个体精准分类(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学校信息化设备欠缺、教师信息化技术缺失,学生信息操作能力欠缺等),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贫困对象的信息数字化,最后建成教育信息化帮扶数字化系统,为教育信息化帮扶精准识别提供高效数字化决策支撑。

精准实施教育信息化振兴项目

第一,在精准识别教育信息化帮扶的对象之后,还需要按照帮扶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结合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实现信息化与教育帮扶深度融合,针对具体学校硬件基础,精准实施教育信息化帮扶项目。

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比如健全完善“建档立卡”制度,针对贫困对象进行建档立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推进的瓶颈是什么,根据具体对象具体实施教育信息化帮扶。二是引导多方参与,不能完全是由政府为主的资源建设模式,而是应该由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建实施教育信息化帮扶。三是健全评估制度,对师生使用效率、教师信息化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设施维护情况、课程资源开发共享等各方面进行整体评估,根据具体评估指标体系,指导教育信息化帮扶项目的推进。四是构建健全全方位的监督机制,构建学生、教师、学校、政府、家长、社会等全方位参与的教育信息化监督机制,配套相应的监测系统,对教育信息化帮扶项目立体化、全方位监督。

“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的根本措施”,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大计的推进,教育信息化乡村教育振兴模式是重要的根本举措,关系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大计的教育是值得投入和研究的,本文介绍了教育信息化乡村教育振兴的存在问题,从乡村教育振兴入手,以信息技术帮扶群体为重点,探讨了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振兴的可行途径,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乡村教育振兴的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1]Zhai Jie.Micro-blog Emergenc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on Rule discovery and Prediction method[D].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6.

[2]方慧 . 以信息化推进职教精准帮扶的机制与路径 [J]. 教育与职业,2018(5):42-4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重点课题(20A144),湖南工学院“三个一批”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作者简介:高为民(1975-),男,湖南祁东人,博士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数据中心网络。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乡村振兴互联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