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设路径研究

2022-02-21 05:17张兴华
科技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湖湘遗传长沙

千百年来,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生活,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湖湘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创造性地保护与传承湖湘非物質文化遗产是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独立设置的以工艺美术为特色的艺术设计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和“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湖湘非遗传承与保护,2019年学校在长沙建立湘绣产业科技教育园(简称长沙基地),依托马栏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致力于湘绣、湘瓷等湖湘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本研究阐明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意义,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沙基地为例分析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不足及其改进措施。

一、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与发展湖湘非遗文化

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的建设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能够更加深入挖掘湖湘非遗文化,并将湖湘非遗的保护传承与艺术设计、产品开发等结合起来,重新激发湖湘非遗的生命力,让湖湘非遗焕发生机,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

(二)有利于助推学校建设与发展

作为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传承与创新发展湖湘非遗,不仅能够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能力,还能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助推学校“双高校”、“卓越校”建设,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凸显长沙基地发展特色

长沙基地设有湘绣艺术学院与手工艺术学院两大学院,开设有湘绣、陶瓷等湖湘艺术设计专业群,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的建设能够推动长沙基地的内涵式发展,深挖我校非遗品牌内涵,将长沙基地打造成集“产学研教”于一体的立体化、综合型非遗传承基地,真正做到“开一扇窗、立一面旗”,对学校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和溢出效应。

二、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现实困境

自2019年下半年投入运行以来,学校长沙基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非遗传承的特色初步呈现,已吸引了一批政府部门与市民来校感受与体验非遗魅力,但还存在以下困境:

(一)非遗平台尚未完善

学校在长沙基地已建立了“两个中心”——非遗管理中心与非遗设计研发中心,初步搭建起非遗管理平台,着手开展非遗管理以及非遗创新作品的研发,但非遗的理论研究平台以及非遗创新作品的传播推广平台等还需要进一步搭建,更好完善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的平台与载体。

(二)非遗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关于湖湘非遗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湖湘非遗的种类与特点,湖湘非遗与地方文化、产业的耦合关系,如何更好做好湖湘非遗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如何推进湖湘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如何更好将湖湘非遗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等等,从教育的视野去研究湖湘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三)非遗团队建设不够完善

长沙基地现有人员中缺乏专门的非遗团队,非遗研究管理中心的相关人员均由学校科研处人员兼任,科研处人员身处益阳且其精力大部分仍集中在学校的项目建设、课题管理等,对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设分身乏力。

(四)非遗校园文化积淀不深

学校长沙基地运转时间较短,校园内面积较小,其导视系统、标志性特色空间以及个性化设计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非遗特色校园文化的营造工作还比较薄弱,仍需要在非遗校园文化特色打造上下大力气。

三、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实践路径

为更好打造学校长沙基地特色,推进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设,需要紧密对接湖湘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更好推动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的融合发展,将学校长沙基地打造成为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搭建三大平台

1.搭建湖湘非遗理论研究平台

进一步增加学校长沙基地图书馆非遗理论图书收藏,围绕湖湘非遗传承、湖湘传统工艺振兴等议题,利用湖南传统工艺研究院、湖南省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研究基地等平台,通过研究论文、专题项目与论坛等形式,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2.搭建湖湘非遗创新研发平台

充分发挥长沙基地非遗创新研发中心的功能,吸纳更多专业能力扎实的师生加入到非遗创新研发工作中,聚焦湖湘非遗资源,提炼非遗元素,通过艺术加工和创意转化,设计出形式新颖、工艺精良、兼具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且具备生产可行性与市场推广性的优秀作品。

3.搭建湖湘非遗文创产品销售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长沙基地场所,建立学校湖湘非遗文创商店,让非遗文创产品进入销售流通环节,接受市场的考验,并逐步建立非遗文创产品产业链。

(二)贯通五大路径

1.做好顶层设计

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统筹规划,认真落实学校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相关要求,研究制定长沙基地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工作制度,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长远和近期发展计划,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员保障等,集中长沙基地人力财力物力,协同推进湖湘非遗传承基地建设。

2.深化非遗理论研究

梳理湖湘非遗教育的普及知识,深挖湖湘非遗特殊性,将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依托学校2年1次发布的“湖南传统工艺蓝皮书”等,掌握湖湘境域内非遗项目的生存发展状况和人文社会价值,深入挖掘长沙基地在湖湘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新做法、新经验,凝练成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科研论文,并集结成册。

3.打造非遗特色团队

组建文创产品设计团队、运行团队以及销售团队等,扎实开展湖湘非遗特色文创产品设计与研发,逐步推出独具文化内涵、高端定制的文化创意产品,处理好文创产品研发与市场化运营所涉及到的工商、税务以及日常化运营管理事务。

4.营造非遗特色校园文化

统筹规划,开展校园内的导视系统、二级院系个性化设计,有效利用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校园文化活动,包括“非遗”校园文化节、院系“非遗”文化月、班级“非遗”文化周等,组织师生进行“非遗”技艺展演,评选优秀作品、优秀班级、优秀个人,营造出生动有朝气的文化氛围。

5.打造非遗品牌

在深入挖掘湖湘非遗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湖湘非遗项目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成果转化,开发出独具湖湘特色、极具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积极宣传推广湖湘非遗,吸引省内政府机关、兄弟院校、社会团体等来长沙基地参加非遗体验与参观学习,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形成辐射效应,打造出独特的品牌文化。

(三)实现四大功能

通过搭建好三大平台,贯通五大路径,将长沙基地建设成为融传承保护、创新研发、展览展示以及培训实践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

1.传承保护。长沙基地每年培养出的湘绣、陶瓷等专业人才,在非遗大师、专业教授的手把手传授下,系统地学习了湖湘非遗技艺,并积极地在材料、艺术方式上进行创新,实现湖湘非遗的传承与弘扬。

2.创新研发。积极发动师生们开展湖湘非遗的创新研发,创作出艺术价值高、市场认可度高、文化内涵深的湖湘非遗创新作品,多维度搭建对外宣传销售平台,线上线下协同推进,实现经济效益。

3.展览展示。探索实行长沙基地展厅对外开放,承接各类湖湘非遗展览展示,继续做好长沙基地五大展厅的展览展示工作,理顺展览展示工作流程,宣扬学校正能量,推介学校非遗工作成果。

4.培训实践。联动中小学校以及长沙县、湘龙街道、湘绣社区等地方部门,校校、校地合作,举办各类非遗传承培训与实践活动,让更多人近距离体验湖湘非遗魅力。

湖湘非遗承载着湖湘大地各民族的古老记忆与世代传承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湖湘非遗文化是时代赋予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使命。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学院长沙基地紧抓时代机遇,充分发挥优势条件,通过做好湖湘非遗传承创新基地建設,将学校长沙基地打造成为湖湘非遗人才培养的摇篮、技艺传承的样板、文化研究的中心以及展示展销的窗口,推动湖湘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为湖南“三高四新”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仇兵奎,许子婵.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探究[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01):33-37.

[2]朱润,冯晓娟.“非遗”高校传承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270-273.

[3]田寒.高等院校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43-45.

作者简介:张兴华(1983-),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题(文化建设专项),课题编号:MY020B04

猜你喜欢
湖湘遗传长沙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我是湖湘儿女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唱?别闹!音乐细胞需要遗传的!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