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小云:时刻准备着面对失败

2022-02-22 21:39
中国慈善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慈善家厕所村庄

李小云是个强势的人,一打开话匣子,就按照自己的逻辑滔滔不绝,完全不理会记者的提问。但他又不时透露出孩子般的天真,会献宝似的展示着在村里拍的照片,迫不及待地分享他感受到的乡村之美。

《中国慈善家》:每到一个新的项目村,你似乎都会先去建厕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执念?

李小云:其实我很早就有这种执念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刚从国外回来,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改造中国农业大学中德中心楼的厕所,给厕所墙面都贴上了瓷砖,因为在德国,厕所里都贴着瓷砖,看着特别干净,这是一个文明的象征。

这么看,我的思想好像是受西方的影响,但是咱们再想想,追求干净卫生,难道就不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追求吗?这实际上是最简单的现代化。我们经常把现代化讲得都特別宏大,似乎只有汽车洋房才是现代化,其实现代化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实践,日常生活实践的文明化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所以我现在到村子里工作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和农民一起修厕所。希望我们能够真正进入到现代化,真正能够实现现代文明。

《中国慈善家》:做了这么多项目村,经常北京云南来回跑,不累吗?

李小云:当然累,你想我都60岁了。如果我没有一种支撑,没有一种觉得是自己的事情,我能坚持7年吗?不可能!没有一个人的情怀能够让他坚持这么长时间,它必然是一种价值,你相信这个事儿,并且喜欢它。其实我爬山也挺费劲的,但是我走一步就觉得很幸福,很舒服,闻着新鲜的空气,我觉得我在做一个专业的乡村建设,我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这种喜悦感所产生的激励叫专业主义。

所以我常说,现代化要靠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价值,二是专业。

《中国慈善家》: 坚持了这么多年,乡村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反哺?

李小云: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到他的情怀、专业、爱好、价值观,以及个人所受教育的影响,包括我们这代人从小受到的家国教育,也包括我们在国外学习受到的影响等等。所有这些方面共同影响,就组成了我的标签。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收获,不会激励我继续做下去。第一个收获就是,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让我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学生,在一个一无所知的村庄,几乎没有任何的经验,所有的事情都要去问,去了解。

第二个收获,当我每次跟村民、村干部一起从山下走到山上,从这个村头走那个村头,这是什么草,这是什么树,随时问,随时学,对于我这种年龄来说,真的是一个新的空间。

第三个收获,也是我能写出《贫困的终结》和《公益的元问题》这两本书的重要原因,书里全都是故事,是我在村庄里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思考,所以丰富了我的学术思想,让我真正进入到了真实世界,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学者最大的收获。

《中国慈善家》: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知行合一”了。

李小云:说“知行合一”太过道德层面了。因为我们是去乡村做公益,不是商业行为,就会觉得很轻松。从这个角度,当你把公益作为一种价值,用这种价值,用慈善公益的思想来指导你的行为,你遇到的就是善的。

我们每次到村里,村民们给我烤土豆,煮鸡蛋,每天都觉得很温暖,因为大家是平等的。我们一分钱都不要来到这个村庄,帮他们做事情,农民真的感谢我们,回报我们,你就会觉得这种饭吃起来都特别香。

《中国慈善家》:做了这么多年乡村建设,有什么遗憾吗?

李小云:做了这么多年,我发现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当你信心满满想去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你发现还是解决不了,只能放弃。

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遗憾而不是挫败感,因为到我这个年龄,已经理解社会了。我们在很多村庄做的事情,能够实现30%原来的设想就很不错了,整个过程充满了失败,所以我每天都在心理上做好准备迎接失败——不是因为我必须面对失败而不得不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而是我必须时时刻刻准备好心理来面对失败。要面对现实,而不是为胜利欢呼。

猜你喜欢
慈善家厕所村庄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厕所囧事
我的小村庄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警惕厕所性猝死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