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中小学灾难教育实施样态的分析与启示

2022-02-22 23:51李洪修王萌萌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中小学

李洪修 王萌萌

摘 要:在全球自然环境不断恶劣以及人口急剧膨胀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世界各国被迫进入灾害频发的风险性社会。印尼政府高度重视灾难教育,2010年制定了一项“减少灾害风险”的国家战略,构建了颇具特色的灾难教育体系。该国的灾难教育确立了以提升学生灾难素养为宗旨的目标,兼顾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情感态度性目标;选取海啸、洪水、地震、滑坡、火灾等灾害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螺旋式分模块、分学段地组织教学内容;借助学科课程渗透、专门课程、“自我发展项目”等多样化的途径实施灾难教育;着力开发“境域化”与“多样化”的灾难教育资源。这对于我国灾难教育目标的设置、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实施模式的选择以及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中小学;灾难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2)01-0093-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2.01.015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遭受着各种各样灾难,诸如地震、洪水、海啸、火山喷发、滑坡、传染性疾病等。由于灾难具有突发性、摧毁性等特征,即便当前的科技水平相较于远古时代有了质的飞跃,但仍难以准确预测或阻止灾难的发生。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说过:“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从反应文化转变为预防文化,因为预防比治疗更人道。”因此,接受系统的灾难教育对于提高自身预防、应对以及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2004年的海啸地震引起了其对灾难教育的高度重视,于2010年制定了一项名为“减少灾害风险”(Disaster Risk Reduction,以下简称DRR)的国家性战略,堪称印尼在灾难教育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性里程碑。印尼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完善灾害管理体系,发起基于学校的灾难试点项目,编订DRR教育指南,建设国家减少风险灾害平台,开发多样化的灾难教育资源。这有力地推动了印尼灾难教育的实施,培养了中小学生的灾难意识,提升了国家防灾减灾水平。

一、印尼开展灾难教育的缘起

(一)灾难频发的现实诉求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频发区。据统计,该国约有129座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15%。印尼平均每15至20年发生一次重大火山喷发,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震级约6级的地震,平均每隔5年发生一次海啸。表1反映出从1900年到2015年,印度尼西亚共经历了427次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洪水(40%)、地震和海啸(27%)、火山喷发(13%)、滑坡(12%)等。

印尼有3/4的学校位于灾害多发区,学生人数至少有4 0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儿童占自然灾害事件人员死亡的比重高达30%~50%。但在国家出台将“DRR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政策之前,大多数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DRR概念。2006年,印尼政府提供的一份文件中指出:“一年半以前,我们在亚齐省经历了巨大的地震,但是在2006年5月雅加达的地震中,我们又失去了6 234条鲜活的生命。难道还不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吗?”印尼政府开始高度重视灾难教育,将学校作为开展灾难教育的最佳场所,把课程作为灾难教育的重要载体。他们认为,学校本身具有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媒介化的特征,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掌握防灾技能,又可以以学生为传播媒介,带动整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乃至辐射整个社会。

(二)学校灾难教育开展的迫切需要

印尼政府深刻认识到防灾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基于学校的灾难教育开展状况如何?2006年,印尼科学研究所(LIPI)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齐贝萨尔地区、明古鲁市和巴东市,对政府机构、学校、家庭以及社区开展了有关“灾害知识、政策指导、应急计划、早期灾害预警、资源调动”五个备灾参数的评估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学校在备灾工作上还存在很大欠缺,这一结果引发了相关组织对学校防灾减灾研究工作的关注。

2009年,印尼国家教育部和课程研究中心联合出版了《小学防灾融合教学计划样本》。该样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4~6年级将不同类型的灾害融入社会科学、健康教育、艺术、印尼语等相关科目之中。同年,LIPI开发了基于学校的灾难试点项目Sekolah Siaga Bencana(简称SSB,基于学校的灾难准备计划),主要工作是建立安全学校设施,完善学校灾难管理,实施减少灾害风险教育。其具体任务包括培训教员、开设讲习班、开发学习模塊、安排与灾害主题有关的活动或实验等,目的是提高学校备灾管理能力,为学生建立安全的环境。随着SSB项目的推广,由印尼政府联合灾难教育联盟编制的《校本减灾框架》提出要为教师编订防灾减灾教学指南,鼓励教师在自然科学课上创造性地融入灾难教育内容,重视课程对于加强灾难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灾难教育联盟又将其进一步细化为《以学校为基础的备灾框架》,全面解释了“校本防灾”这一概念。这为学校实施灾难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日后灾难教育的深化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印尼灾难教育的实施样态

随着SSB项目的不断深入,印尼教育和文化研究发展委员会依托国家课程中心以及灾难教育联盟等机构,开展了基于学校的灾难教育研究。整体上来看,该国主要从灾难教育目标设置、内容选择与编排、实施模式以及资源开发这四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

(一)灾难教育的目标

从印尼政府关于DRR教育的整体规划来看,灾难教育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灾难素养,以帮助他们在灾难发生前、发生时以及发生后能够正确应对,具体可划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三维发展目标,详见图1。

灾难教育的知识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灾难前、灾难中以及灾难后的基本知识。比如,了解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尤其要注意本区域灾害特性,掌握本区域可能潜在的灾害威胁。而且学生还需要了解灾害的主要类型,熟悉早期预警信号,具备自我保护以及急救的基本常识,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掌握基本的灾害风险公式:灾害风险=(灾害风险x脆弱性)/社会系统能力、识别潜在危害的特征等。

灾难教育的技能目标需要学生能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应用,使其能够在灾难发生前、发生时以及发生后采取快速且准确的应对措施。技能目标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应用能力。观察能力需要快速识别所在场所的疏散标志、疏散路线,接收早期预警信号并能够为应对灾害做好准备工作;应用能力是指学生面对突发灾难时能够理性面对,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灾难教育的情感态度目标是指需要学生具備责任担当、互助精神、生命意识等。接受灾难教育后,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其在家庭中要担负的责任;在班级团体中能够认识到合作、互助的重要性,能够团结并同情陷入灾难之中的同伴;对于学生个人来讲,要树立生命安全意识,深刻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二)灾难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印尼国家课程中心、教育和文化研究发展委员会以及相关非政府性组织,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编订了有关灾难教育的学习材料,主要涉及海啸、洪水、地震、滑坡、火灾等印尼常见灾害的教育内容。总共开发了15个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种灾害,并且每个模块分别设计出适合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具体而言,每个模块主要包括灾难发生前的准备性知识、灾难发生时的应对性知识。针对高年级学生也会涉及一些有关灾难发生后如何复原的恢复性知识等。以小学为例,有关灾难教育内容的开发又根据学段差异进行了细致划分,表2便是印尼针对地震模块开发的具体内容。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呈现不同特征:1~2年级侧重掌握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3~4年级在掌握自我保护类知识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些灾难发生前能够降低灾难风险的措施,如重物、玻璃制品等危险物品的摆放位置;5~6年级引入地震发生的机理和原因、影响因素、危害等。总体上来看,灾难教育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充分考虑了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学段间的衔接问题。

(三)灾难教育的实施模式

印尼国家课程中心提出将DRR融入学校课程大致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将DRR教育内容融入学校不同学科课程之中,二是在本地内容课程中把DRR作为一门特殊学科进行教授,三是与“自我发展”项目相融合。

1.融入不同学科

与不同学科整合,是指学校可以将防灾减灾学习材料融入各年级的社会研究、科学和体育等课程之中,其学习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灾害特点自主选择。印尼国家课程中心指出,DRR内容可以融入大部分的学科之中。比如,让学生在艺术课上创作关于自然灾害的海报,在教学课上计算灾害风险或灾害统计数据,或在职业训练课上设计一所安全学校等。在自然科学课上,主要了解气候学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表3展现了由印尼国家高中标准课程中DRR教育内容融入个别年级学科中的具体情况。以印尼班达亚齐市某中学的物理课为例,教师在讲授“热膨胀”这一章节内容时与海平面上升现象相联系:首先使用海水样本、蜡烛、温度计和烧杯进行实验,学生可以观察温度变化是如何影响水的体积这一过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预测水位上升的后果,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最后利用小组讨论形式,探讨人们采取什么行动可以防止灾难的发生或者减少灾害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化学课中有关“原子联结”的例子,教导学生灾难发生时以及发生后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情感态度层面这一目标的达成。

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灾难教育如何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印尼教育部还开发了一个基于教师的指导手册,向教师们详细介绍DRR教育如何与本学科内容(如科学、社会研究、印尼语、地理、体育等)相融合。另外,印尼教育部还特别鼓励教师们在国家指导方针下,能够创造性地将学科知识与DRR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或者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教科书。如班贡市某学校改编了社会科学的教科书(四年级),将地震、火山喷发、洪水以及相关预防措施融入其中。

2.作为一门特殊学科

印尼灾难教育还可以作为一门特殊学科进行教授,这主要得益于本地内容课程(Local Content Curriculum,简称LCC)为其提供的一席之地。2006年,印尼国家教育部第22/2006号条例实行的KTSP课程体系(Competency Based Curriculum,也称教育单位课程),为每个学校赋予了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各个学校可以在国家指导方针的框架之内,结合当地和学校背景(包括当地特定的灾害风险)、当地文化以及学习者的需求,自主开发或调整相应的教科书或课程等。自从提出将DRR融入教育体系后,本地内容课程将原先只关注本地内容的课程转变为富有地方特色的DRR教育课程。每周两小时的本地内容课程让各个学校有权根据区域特征(包括特有的灾害风险)灵活调整,分析本校学生情况、学校资源,并尝试与当地文化风俗相结合,自主开发基于学校的DRR课程或教材。例如,南望地区的学校根据当地一种广为流传的诗歌(该地区一种用于吟诵、打击的宗教诗歌)进行改编,将DRR教育内容和当地气候变化进行整合。二者的整合,一方面使单调乏味的DRR教育内容富有生气,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传承并弘扬当地传统文化,促进了灾难教育的有效开展。

3.与“自我发展”项目相融合

印尼中小学每学年设有一个名为“自我发展”的项目(Self-development programme),其主要以课外活动形式开展,是在正规学习时间之外进行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兴趣、才能、合作和独立能力。相对于上述提到的融入方式,在课外活动中融入灾难教育内容的形式显得更加丰富有趣——以活动为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室内或室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绘制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疏散地图等。除此之外,课外活动还设有童子军训练、领导才能训练、科学实践活动、自我保健活动、小医生活动等。

(四)灾难教育的资源开发

印尼玛琅大学(Brawijaya University)承担了“可持续发展教育背景下——太平洋地区自然灾害预防教育”的项目,并开发了两个符合印尼自身特点的产品,即“可折叠图片工具箱”(Folding Pictures Kit)和“灾难专家”(Educational Board Game)。其中,“灾难专家”是一款模拟自然灾害的游戏。

“可折叠图片工具箱”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主要由可折疊的图片和手册两部分组成。二者均包含印尼常见的地震、洪水、滑坡、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在灾难发生前、发生时以及发生后学生“如何做”的规范性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该工具箱还能随时添加学生发现的潜在灾难,为学生留有可发挥的空间[。该工具箱除了具备能够让学生了解常见灾害以及掌握应对技能的功能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进行故事续写、情景模拟、学习新的英语词汇等,在学习灾难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灾难专家”由于具有趣味性特征,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这款游戏包括地震、海啸、洪水、滑坡、火山喷发、飓风六大自然灾害,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识别各种灾害警示牌,了解灾害发生机制,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以及如何操作能够减少灾害带来的风险等。该游戏主要由一个记分牌、一个外部的网状轮子、一个内部的网状轮子、一圈由哇扬戏的图片组合成的六边形——每一边附有一张图片,图片内容用来阐释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同时还包括36张答题卡片和两个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一面都附有各种自然灾害的介绍。该游戏还设置了评价打分环节:小于50分需要继续练习,50~75分为合格,大于75分学生将会获得“灾难专家”称号,以此激发学生对灾难游戏的兴趣。

三、印尼灾难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设置多维度且具体化的灾难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实施灾难教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印尼灾难教育的目标从多个视角进行剖析并尽可能细化,为灾难教育的贯彻落实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是设置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教育目标。灾难教育内容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阶段性知识,而是伴随学生的终身性知识。在减少灾害风险教育的过程中,既需要知识的掌握与建构,也需要技能的操作与应用,更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支撑。

二是设置具体化的教育目标,增强灾难教育的可操作性。印尼灾难教育的知识目标细化为灾害类型、形成机制、急救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目标具体化为是否能够识别或绘制疏散标志、地图,是否掌握自救的基本要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划分为互助精神、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一方面有利于师生明确学习方向;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灾难教育实施效果,深化灾难意识。

(二)灵活选择并科学系统化组织灾难教育内容

教学内容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并创造性地编排灾难教育的内容。由此,当学生面对突发性灾害这种“真问题”时,才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一是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以及区域灾害的差异性,灵活选择灾难教育内容。内容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征,为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层次水平的学习者匹配适切的学习内容。其次,要结合学校所属地区的灾害特征,增强所学知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是螺旋式组织灾难教育内容,以形成连续性和顺序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印尼灾难教育的内容呈现了“螺旋式”的特征,构建了一套具有逻辑顺序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样态。例如,从印尼针对地震模块开发的内容可以看出,处于低学段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强调如何保护自己,而高学段的学习内容则涉及一些相对来讲较为抽象的内容,诸如地震所带来的影响等。

(三)采取多样化的灾难教育实施模式

印尼DRR教育方式并非仅通过单一化途径,还充分利用本地内容课程以及课外活动所提供的空间与时间,为学生全方位、深度化理解灾难教育内容提供了可能。

一是不同学科渗透灾难教育,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并深刻理解灾难教育。现实世界中的灾难事件通常来讲是一个具有跨学科特性的“大问题”,既需要通过科学类课程传播有关灾难的机制、原理性知识,也需要体育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更需要社会研究类课程培养学生理性看待灾难并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二是作为特殊学科单独讲授并与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系统化接受灾难教育,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性框架;另一方面有利于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是与课外活动相整合,以“做中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灾难素养。如果仅仅借助课内空间进行灾害风险教育,并不能保证学生完整地理解并掌握灾难教育基本知识技能。所以,将灾害风险教育融入活动中,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性能力,又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开发丰富化的灾难教育资源

印尼灾难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内部建设,还强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各方力量的引领下,协同相关国际组织、各地政府、各民间组织和非营利性研究组织进行灾难教育资源的研发。而且,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或编写校本DRR教材,这为丰富教育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一是注重“境域化”资源的开发。“境域化”资源是基于不同地区灾害类型的差异性而提出的。灾难教育资源取之于现实,服务于现实,各个学校可以在国家指导方针的框架之內,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的“境域性”自行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另外,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诸如舞蹈、歌曲或广为流传的诗歌等,重新编制具有区域特色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辅助性灾难教育资源。

二是注重“多样化”资源的开发。就灾难教育教学过程来讲,多样化的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灾难教育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印尼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除了编制载有灾难知识的教科书之外,还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开发具有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既可以接受系统的、全面的灾难教育,又可以在学习之余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灾难教育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KAGAWA F,SELBY D.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the Present and Potental Role of Development Agenc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2015 Successor [EB/OL].(2014-02-19)[2021-04-04].https://www.preventionweb.net/english/hyogo/gar/2015/en/bgdocs/inputs/Kagawa%20and%20Selby,%202014.pdf.

[2]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Agency.National Action Plan for Disaster Reduction 2006—2009[EB/OL].(2006-01-05)[2021-04-04].https://www.unisdr.org/files/2557_NAPDRRen.pdf.

[3]EMDAT.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EB/OL].(2016-01-07)[2021-04-02].http://www.emdat.be/result-countary-profile.

[4]The National Agency for Disaster Management.A Practical Guideline to Making School Safer from Natural Disaster[EB/OL].(2015-02-17)[2021-04-12].https://www.preventionweb.net/files/42463_saferschoolguideindonesia.pdf.

[5]NURDIN N.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 Education and The Secondary High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in Indonesia[D].London: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2019.

[6]MATSUURA K.Nature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2005-01-03)[2021-04-09].http://www2.unescobkk.org/elib/publications/103.

[7]UNISDR.School Safety Baseline Study[EB/OL].(2011-06-14)[2021-04-04].https://www.unisdr.org/files/23587_doc18766contenido.pdf.

[8]WILLMOTT E.DRR Education in Indonesia[D].Stavanger:University of Stavanger,2014.

[9]UMAROV A,SULAIMAN D P,HOLLISTER D,et al.Framework of School-base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R].Jakarta:Consortium for Disaster Education,2006.

[10]Consortium for Disaster Education.A Framework of School-Based Disaster Preparedness[EB/OL].(2011-05-15)[2021-04-02].https://resourcecentre.savethechildren.net/node/7072/pdf/7072.pdf.

[11]SELBY D,KAGAWA F.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 School Curricula:Case Studies from Thirty Countries[R].Spain: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 Fund,2012:98-102.

[12]UNESCO,UNICEF.Towards a Learning Culture on Safety and Resilience:Technical Guidance for Integrating DRR into the School Curriculum.[EB/OL].(2014-11-25)[2021-04-02].http://www.unesco.org/new/fileadmin/MULTIMEDIA/FIELD/Santiago/pdf/piloto-riesgo_desastres-caribe-eng.pdf.

[13]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Disaster Resilience Starts with the Young;Mainstreaming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 School Curricula[R].Malaysia:The ASEAN-UNISDR Technical Cooperation,2011.

[14]SAKURAI A,BISRI M B F,ODA T,et al.2017.Exploring Minimum Essentials for Sustainable School Disaster Preparedness:A case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Banda Ache City,Indone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8(5):1-18.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Disaster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Mode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Indonesia

LI Hongxiu, WANG Mengmeng

(Faculty of Educ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300387)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ly harsh glob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rapid population expansion, the frequency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man-made disasters is increasing, and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to be forced into a risky society with frequent disasters. The Indonesian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disaster education, formulating a national strategy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constructing a characteristic disaster education system since 2010. This system establishes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disaster literacy of students, 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goal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emotional attitude; it selected the tsunami, flood, earthquake, landslide, fire and other disasters as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 organ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a spiral type of modules and divided sections; it implements disaster education through various ways such as subject curriculum infiltration, specialized curriculum and “self-development project”; and it focuses on developing “contextualized” and “diversified” disaster education resources. This system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isast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e setting of objectives, the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content, the selection of implementation mo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Key words:Indonesia;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disaster education

(責任编辑:杨 波 钟昭会)

收稿日期:2021-11-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课程决策的社会学研究”(BHA190123)。

作者简介:李洪修,男,山东沂水人,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

王萌萌,女,河北丰润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印度尼西亚中小学
未来的家园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Short News新闻播报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