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中奖励的缺点及应对策略

2022-02-22 00:33高文慧
学习与科普 2022年3期
关键词:缺点策略

高文慧

摘要:奖励自古以来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在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奖励更加受到廣大一线教师的青睐。但是奖励没有统一标准,受教师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伴随奖励出现的缺点也开始日益凸显。由于奖励涉及众多方面,本文主要以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下课堂实施奖励存在的缺点,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力求为广大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奖励提供借鉴方法。

关键词:课堂奖励;缺点;策略

“奖励”可以理解为是奖赏勉励,能够给人带来荣誉、财务以及鼓励。引申到教育中,是老师对学生表达自己对学生行为的喜爱与赞赏,这种肯定会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就会有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学习和生活也有了积极的动力,也会继续争取老师的认可。在心理学上,奖励也称为积极的条件关注,可以认为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积极行为或成长进步给予认可与奖赏,以期待学生以后会更经常、更有可能有类似的表现,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这可以使人联想到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阶段三:“好孩子”(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该阶段的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希望被看作是好人,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

在课堂中,教师适当合理的奖励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化良好的行为,并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上进心以及自信心。但是任何事物都带有两面性,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奖励的缺点也开始日益凸显,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课堂奖励具有不公平性、存在个人偏见

某些教师无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奖励过分集中在某些人身上,学习好的学生,大都各科成绩都不错,对这些学生来说,受奖是家常便饭,因此,奖励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就淡化了,而大多数学生很少有受奖的机会,逐渐地丧失了自信[1]。的确教师奖励过于集中具有良好表现行为的学生,尤其重视那些学习成绩好,课堂上能够积极回应老师的学生,而对于成绩差,内向的学生则往往容易忽略,这种带有教师主观判断标准的奖励在实施的同时会使未得到奖励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出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而成绩差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变得更加内向,自卑。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平等的观念,改变唯分数论的看法,关注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公平公正的使用奖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堂奖励过于重视物质奖励,造成功利主义倾向

从一年级我们经常会因为一朵小红花而好好表现,高年级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这种物质奖励会让学生带有过重的功利性倾向。在课堂上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学生在表现积极后,会反问老师你会奖励我什么礼物?而由于教师经常忽视精神奖励,可能老师说一句:“你今天表现很棒,老师看出你很用心在思考”这种话语认可使学生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反而积极性下降。课堂加分制也是当下课堂奖励的一种手段,比如教师在课堂中说完成一个任务加2分,一个课堂可能学生会加20多分,这种频繁的加分也是一种变相的物质奖励。其实奖励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慎用物质奖励,重“励”轻“奖”,课堂中多用精神奖励,让学生得到精神世界的满足。

三、课堂奖励容易归因不当,造成学生错误归因

教师在进行奖励时,往往会无意识归因于能力或者天赋,比如在夸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语“某某某,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会造成孩子错误归因为我成绩好是因为聪明,那也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即我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不聪明,从而会使成绩好的学生出现骄傲自满情绪,也会让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出现妄自菲薄的现象。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教师在奖励时要注意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归因于自己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保持下去,让成绩暂时落后的潜能生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向榜样看齐更加努力。因此在进行奖励时,教师要力求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进步,正确归因,让其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就感。

四、课堂奖励次数频繁,导致奖励依赖或效果下降

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合理的奖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认真思考,但是如果频繁使用奖励,这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或者效果下降。如果教师承诺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会得到一个什么奖励,学生则会积极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如果老师没有前提,学生则没有那么积极,这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反而会造成一种“为奖励而学习的观念”。当下虽然提倡教师要不吝啬奖励,但是也不能把奖励看作是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的唯一手段,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有一定的判断标准,不能滥用奖励造成奖励依赖,要根据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具体水平,科学合理使用奖励,这样才会让奖励起的应有的作用。

五、学生为了奖励不择手段,弄虚作假风气盛行

奖励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的,但是由于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一些学生可能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出现弄虚作假现象,比如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现象。尤其在网络发达的时代,网上搜题答案准确清晰,堪比老师的标准答案,学生只重视是否得到奖励而忽视了奖励的本质意义,可能认真思考的学生并没有得到奖励,而从别处得到答案的学生可能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班级授课制下的老师没有办法一一核实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反而无法察觉这种现象。这种奖励只会让学生养成弄虚作假,不诚实的品质,甚至影响周围的人。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进行制止,教会学生做诚实的人比得到奖励更加重要,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奖励的真正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下课堂奖励中存在的缺点,这些缺点来源于笔者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总结得到的,当然在一线教师实施奖励时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缺点,但是不可否认奖励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手段,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奖励的作用,科学合理运用奖励,同时认识到奖励并不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唯一手段,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得问题、行为本身对学生具有吸引力[2],这远远比通过外部奖励促进学生学习来的更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礼海.教育中奖励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3.

[2]陈传东.教育隐喻:奖励意味着什么[J].上海教育科研,2014(10):30-32.

[3]侯鑫.小学教育中奖励的负向功能及其规避[J].教学与管理,2020(02):6-8.

[4]王星.农村小学教师课堂奖励策略运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5]魏宏聚,陈斯琪.“奖励”在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本真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53-56.

[6]郭胜.小学课堂奖励的负效应及规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缺点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跟踪导练(五)2
二则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缺点背后的阳光
挨打有因 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