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里健康的作用

2022-02-22 13:41刘笃峥
学习与科普 2022年9期
关键词:健身人际关系促进

刘笃峥

摘要:音乐教育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有一种愉悦性情的心理感觉,可以促进身心和谐健康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化,另一方面,音乐能调节人的情感,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运用音乐这种非语言的审美体验活动来达到心理调节的目的,无疑对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运用音乐教育来纠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音乐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心理健康;调节情感;心情愉悦;人际关系;健身;促进

面对当前众多的学生心理问题,作为人类有意识精神活动的产物,音乐与人类的心理,行为息息相关,无论在西方的古希腊,还是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都是如此,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占有极为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对人们的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有著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通过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感知,音乐兴趣,音乐情感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音乐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有调节情感的作用

音乐艺术,不论是演唱,演奏和欣赏,要求人们精神专注,而且要引起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反应。音乐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音色的可感性,内容的情感性和随意性,可以有效地启发和锻炼人的感知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优美的音乐中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的兴奋与抑郁得到调节,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原有的消极感情逐步转化为积极的感情。当学生处于情绪低落,伤心苦闷而厌学,甚至厌世的时候,一曲激昂奋进的音乐,亦有利于情绪的宣泄,使青少年尽快摆脱痛苦的心境,回到乐观积极的状态中来。例如: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激昂有力的音乐,使人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的遭遇中,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毅力,由此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在生活中的意志坚强者,鼓励他们要像贝多芬一样敢于正视人生,不被命运所摆布,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其坚韧心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二、音乐有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化的作用

人际关系,是人文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人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天然地倾向于同社会同他人取得和谐,但又由于人有自我保存和无限发展的欲望,因此,潜伏着同社会,同他人的矛盾冲突。音乐艺术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起聚合作用,推动了人际关系趋向和谐。

如合唱排练:合唱是一门群体艺术,一首优美动听的合唱歌曲的演唱需要有伴奏,指挥和每一个合唱队员的紧密配合,每个合唱队员的声音都必须与其他队员的声音相融合,而不能搞独唱,这就要求互相之间的的默契与配合,声部间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懂得“让位”等等。

让学生们在充满合作精神的团体中,学会沟通、互助和分享。在音乐的熏陶中学生尊重,理解和欣赏别人,同时也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甚至于欣赏,这不但是培养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音乐能使人心情愉悦,提高学习效率

荀子在《乐论》中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这是认为音乐使人“快乐”,是满足感情的需要所不可缺少的。

人的心情愉快了,人的机体内生理化学变化变得畅通无阻,就会产生增力的感觉,人的精神面貌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焕发出神采。当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从事音乐活动可以转换一下兴奋中心,从而消除疲劳,解脱顾虑,弛懈神经,使身体和心里得到休息,同时也能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清华大学理工科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8-1>8。即从学生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进行音乐等文体活动,其效果大于8小时纯学习。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科学家,其实他也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中年任教于荷兰莱顿大学,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不时地和他的同道埃伦菲斯特一起演奏名曲。他的小提琴与埃伦菲斯特的钢琴配合默契,音乐洗刷了他们头脑中的疲劳。有时爱因斯坦会突然中断演奏,用琴弓敲着钢琴,和好友一起讨论起学术问题。积极休息之后,新的思潮涌来,可能就把难题轻松地解决了。

四、音乐具有健身作用

人们用“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陶冶性情的熔炉”来说明音乐的愉悦养性作用,当悦耳的音乐通过耳膜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使人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疲劳,助消化,降血压,调理神经等作用。真可谓“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现在,音乐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与心理治疗。意大利的一位外科医生扎泊洛通过研究认为:巴赫的音乐能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的音乐能减少风湿关节痛;舒伯特的音乐能帮助失眠者入睡;亨德尔的音乐音乐则能解除失恋以及感情上的痛苦。此外音乐教育还能促进体育的发展,体育中很多项目与音乐是形影不离的,如艺术体操,广播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运动都是在音乐声中进行的。动人的旋律,节奏与体形,线条,技巧融为一体,塑造出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起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有一种愉悦性情的心理感觉,可以促进身心和谐健康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化,另一方面,音乐能调节人的情感,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运用音乐这种非语言的审美体验活动来达到心理调节的目的,无疑对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运用音乐教育来纠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音乐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就中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而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音乐教育方式方法,可以在音乐艺术特有的美学世界里不知不觉的让患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翟雪梅.音乐教学落实“情感驱动”的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5):138-139.

[2]李爽.以美育人:中学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J].吉林教育,2021(28):40-41.

猜你喜欢
健身人际关系促进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以游戏为主打造趣味体育课堂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