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2-02-22 05:23胡波
经济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研究

胡波

摘 要:文章通过探讨商品社会生产发展运动规律,从价值的分析研究不同经济理论影响下派生的生产关系,说明市场经济中存在剥削的形式,证明了生产力高度发展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是实现共产主义。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坚信劳动价值理论一定回归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坚信市场经济将向有劳动价值规则的、公平有序的、科学适度竞争有效的市场经济发展,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市场经济 政治经济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1-249-03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以劳动价值理论为根本基础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科学,并提出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关系,劳动价值理论是揭示一切商品社会生产关系的科学依据。笔者用劳动价值理论来研究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产关系。

一、市场经济下的生产关系

(一)名词概念说明

在研究政治经济学开始前,首先在研究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以下名词术语概念解释说明,有利于我们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矛盾。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劳动生产创造社会财富,劳动生产享有分配社会财富的理论。商品价值中只有劳动的东西,没有劳动的任何东西都是不能进入的,否则就是剥削。劳动价值理论是以凝结劳动力的社会劳动必要时间和社会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值)为尺度,衡量劳动生产商品价值量大小,从而揭示商品社会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内在规律的理论;是研究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理论。

2.商品价值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使用价值量是有用的商品的数量——社会财富量,是实实在在的有用的劳动生产的物和能使用的东西(比如:物是1吨、1只、1克、1米等等,知识、技术单位是1种、1套等等为单位的。)。商品的价值是以社会劳动力的价值量(社会劳动力平均价格等于社会劳动力价值量)为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量和实现社会财富的分配;商品凝结的社会劳动时间×单位时间社会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量=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的商品(社会财富)之间的一种社会分配——即生产关系,也是劳动力与商品之间的一种社会分配——即生产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财富量属经济基础的物质范畴,商品价值量是劳动量属于上层建筑的分配范畴,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的财富越多劳动力的价值也越高(劳动分配获得的越多);价值量是衡量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劳动量的多少与社会劳动力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量则是衡量价值的价值量——即价值量中的含金量或价值量中包含的财富物的量多少”。劳动力的价格与商品的价格在社会交换中形成了商品社会人与人最基本的社会生产关系。

3.劳动力价值是社会劳动力的价格,是劳动力人平均需要消费的社会使用价值的量或社会财富的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一般以工资的形式表现;劳动力创造的价值量是指占有生产力创造的使用价值量中的部分量;比如某人使用牛耕地种麦子,收20000斤小麦,人劳动了100天、每天消费10斤小麦(劳动力的价格),牛农具耗费了1000斤小麦相当人劳动了100天,则生产力创造了价值20000斤小麦,其中:劳动力创造了10000斤小麦的价值,劳动生产资料——物化劳动创造了10000斤小麦的价值。

4.生产力的能力是单位时间生产某使用价值的量的多少或生产价值的速度,生产力的大小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单位变换计算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某使用价值的量总是大于生产力所耗费该使用价值的量,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运动的基本规律。

5.生产关系是指社会生产、分配形成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财富的社会关系。

6.商品价格是在社会状态(生产关系)作用下人们主观意识对商品价值的估量和人为对价值的扭曲,市场利益竞争使价格可能等于价值也可能背离价值,利益是价格与价值背离扭曲的根源。一切商品价格都直接反映着人与人在交换中的社会关系,是平等还是剥削都由商品价格相对价值来衡量。价格不是价值,但价值的形成也离不开价格,而价格也不是空中楼阁,价值又是价格依托的基础。商品价格和价值一样都是生产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社会商品以价格的形式销售给劳动者则完全表现为与劳动力价格的交换。

(二)平均与社会化的意义

商品生产的社会化和商品消费的社会化,那么什么是社会化呢?当你从商品的生产和商品的消费或分配来认知时,就会发现计算商品生产耗费的劳动时间是社会的平均,商品的消费或分配也是商品价值量与社会的平均劳动时间成正比。由此,平均是社会化的基本内涵意义,研究平均的矛盾运动变化规律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研究事物矛盾运动变化总是离不开质量互变的问题,现在以劳动力的劳动为研究对象。劳动中总是有一个劳动的量和劳动的质的问题,量是劳动的时间,质是单位时间完成的量或速度。人与人之间总是有体、能差别的,这种差别存在有多大呢?比如10个同学比赛百米跑步,统计结果是15秒的2人、11秒的2人、12秒的3人、14秒的3人,平均完成百米跑的时间是13秒;平均速度100米÷13,而各自的速度分別是100米÷11、100米÷15、100米÷12、100米÷14。不论从个别时间量上与平均量之比,还是从个别速度量上与平均量之比,总存在一个比例系数大于0小于2、中间值恒等于1;这种比例系数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生理能力差别系数,用0

从数学概率论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正态分布的。如果n个大于零的数平均等于1,这些数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大于1的数和小于1的数,总是存在两两配对的和等于2,也没有大于2的数存在;证明:因为,当b>2时,则(n+b)/(n+2)>1,所以上述结论成立。这个证明结论在分析经济运行中有很重要的判断意义。如果一个地区市场竞争中不论是工资收入数据还是其他数据出现大量的数据大于平均数的2倍时,那么这个地区的经济将显现分配不公和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并且超出的量越大,相应地市场剥削程度、通货膨胀压力也越大。因为,社会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社会生产的财富量——实物量,价格、价值均为对社会财富分配的虚拟量——与实物量相比是可变化的虚拟量(比如1斤糖就是1斤,但价格或价值可以是2元、3元……。);所以,由市场竞争的不公平——即不良的社会状态将会加快商品价格、价值的虚拟量膨胀。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放任的过度竞争、不正当竞争是经济通货膨胀或通缩的根本原因——即内因,货币超发或紧缩只是条件——即外因,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商品价值、价格都有地域差别,各地的经济平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各地的劳动工资平均水平是有差异的,比如:2019年全国各省的平均工资统计(来自买购网)全国平均非私营单位90501元;最高北京非私营单位173205元,与全国平均比约为1.91;最低辽宁62859元,与全国平均比约为0.69。从中看到平均统计数据符合08wN5fjJC+EED4diau4WIlQ==

各地的平均工资水平差别、物价水平差别、消费差别、社会状态差别都必然形成商品价值、价格的地域差别。

(三)现代市场经济下各阶层的社会关系分析

市场经济是世界的主要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尽管因各国社会状态(包括制度、法律、分配、文化、教育、宗教等等)差异而不同,但各国的社会生产关系总是以市场经济所承担或表现的。任何社会总是以生产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的地位不同总是有差别的社会客观存在——直到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差别才会被消灭,这种社会客观存在是我们不能以个人的意识决定的,但人可以改变差别。

1.一般工薪阶层是指:这一阶层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一般工薪阶层是指在社会平均工资二倍以下的群体。他们获得的劳动工资低于他们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初次分配中可能就受到了剥削,经济生活困难户出自该群体的低收入者。我们根据商品价值=f(s)f(x)f(t)——参考《读懂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走出我们教条错误的误区》,可以知道:商品在生产过程中耗费劳动力劳动的时间t1,单位时间劳动工资g,耗费生产资料的劳动时间t2,f(t)=t1+t2,f(x)>g,劳动工资=gt1,而劳动创造的价值=f(x)t1,显然f(x)t1>gt1。

2.中高工薪阶层是指:这一阶层的收入虽然以工资形式为主,但明显高于一般工薪阶层而又低于二倍社会劳动生产创造价值能力或速度的群体。他们获得的工资接近或等于他们劳动创造的价值。

3.高工薪阶层是指:这一阶层的收入以劳动报酬或工资的名义出现,但收入远远高于一般阶层和中高工薪阶层的群体。他们获得的劳动报酬或工资已超出他们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一阶层的高收入将以产品成本出现,再由成本加利润变成商品价值扭曲的价格,最终以商品交换来剥削消费者。例如企业高管层人员的收入。

4.资本收入阶层是指:这一阶层的收入是以资本购买社会劳动力和社会生产资料从事商品生产,通过资本占有而获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剩余价值的群体。这一阶层由资本经营规模大小的不同形成的收入差距极大。

5.自由独立个体阶层是指:这一阶层的收入是自己或家庭独立劳动生产商品(包括独立生产的农民、小作坊、小商户等等)的群体。这一阶层资本投入有限,不购买社会劳动力,依靠自己的劳动生产商品获得收入,由于地域偏僻或生产力低下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社会的贫穷阶层。

社会阶层或阶级是商品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全面、享有不均的反映,是生产关系的反映。社会阶层的不同相对社会商品消费的交换意义也不同。一般工薪阶层人购买商品时,他会发现商品价格除以自己的单位时间工资额,就是自己需要劳动工作多长时间,物价高不高老百姓心里总是有一杆劳动价值的称。依靠剥削占有的人购买商品时不会这样仔细计算,因为他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占有社会剩余价值或社会财富,根本不需要考虑自己要用多长劳动工作时间来换取。

二、商品社会生产发展规律

商品社会的形成、发展可追溯到奴隶社会前,当人类劳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随着劳动工具的出现,生产力开始了发展,劳动成果除了自我消耗外有了剩余,人与人之间的剩余劳动成果的交换就推动了商品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认识了劳动生产除去消耗外能带来剩余的成果,野蛮、贪婪的占有或压迫剥削使人类由原始社会开始进入到阶级社会。

从商品社会发展的历史分析,商品的生产总是以耗费少的生产力的价值产出更多的商品价值——即商品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比如农民播种2000斤小麦种籽、含自己生活的必要耗费总计10000斤,产出30000斤,剩余20000斤。)。这个商品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贯穿商品社会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无限循环的根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革命的根本矛盾力量。商品社会发展到现代的市场经济时代,商品的生产与商品的消费分配矛盾仍然是其发展运动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社会财富的经济基础与私人占有和消费分配这一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科学技术革命是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革命必然推动社会革命,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也是必然的。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实行市场公平的、科学有效的、合理价值竞争的、互助协作的、按劳分配为主的、持续发展的新经济运行体制。

从商品价值公式f(s)f(x)f(t)来看f(t)=t1+t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劳动力劳动时间t1将减少、生产资料物化劳动时间t2相对上升。意味着这一发展时期会出现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力失去工作岗位,大量人员转向服务业。当社会生产力进入现代化、高速化、自动化、无人化的大生产发展时代,生产力中劳动力将由高技术、高智能的机器人完全所代替——即t1=0或趋向于0时,商品生产的耗费主要以生产资料表现,商品价值不能再承担社会劳动分配的功能,社会主义制度分配的生产关系也就不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最终必然会实现!

三、市场经济下不同理论衍生的生产关系不同

(一)供求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产生的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客观存在与意识的相对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从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而言的,并不是说存在一定的生产力就必然生成相应的生产关系。因为,一个国家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即社会形态,是社会阶级客观存在与阶级意识矛盾运动斗争、甚至战争最终由统治阶级意识决定形成的。这就是客观存在决定意识,意识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又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有什么样的理论基础指导也就必然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我们务必清醒这一点,经济基础、意识形态正确的理论不去占领,错误的理论就必然会占领,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封建的、宗教的、资本的统统都会占领。

供与求是商品社会市场交易客观存在的矛盾,纯粹的供应与需求关系本来只是反映市场商品的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平衡与不平衡的问题。比如某商品市场供应量大于市场需求量时,商品在市场会出现卖出难或买进易的现象,但在利益矛盾的运动下商品才会出现价格下跌的现象,没有利益矛盾的运动商品的价格不会发生变化。其实商品价值与价格的矛盾运动也是同样如此的,没有利益矛盾的运动价格也就不会背离价值波动变化。

从供求理论曲线来看,为什么是曲线变化而不是直线变化呢?因为,供求理论从表面上看,好像研究的是商品生产供应与市场消费的关系,其实质变化仍然是在价格与价值利益矛盾的基础上表现的,供求只是价格与价值众多复杂矛盾运动中的一个方面。我们知道商品价值等于生产价值的速度v乘以社会劳动时间t,耗费的价值用av来表示,则av除以社会平均工资g等于生产商品的t,那么商品利润y=(v-g)t=(v-g)整理得:y=v2-av,显然曲线是一元二次方程——即抛物线的一部分。供求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为经济学只是纯粹的科学并没有矛盾,但商品社会阶级利益通过社会生产背后市场交易这个大后门就打破了理论科学的纯粹性。所以人们总是错误地把利益矛盾交给市场,通过供求影响价格原理来自然消除利益矛盾,市场经济也就自然成了经济利益剥削者的天堂了,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被剥削者践踏的荡然无存。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是鲜明的,以“供求价值理论”掩盖社会剥削的不合理问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提供了自由剥削的理论支持——即“供求理论”指导下的生产关系。劳动价值理论的阶级性也是鲜明的,以“劳动价值理论”揭示社会剥削的不合理问题,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提供适度的、劳动价值竞争的、市场运行科学合理规则的理论支持——即“劳动价值理论”指导下的生产关系。事实上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好多现象并不适合供求价值理论的解释。比如市场某些商品,有时就像股市炒股一样,会呈现量价齐飞、抢购或买涨不买跌的怪现象;再有住房本来就是生活消费性的商品,本身的价值是会慢慢被消费消耗了的,但在市场经济中却能充当摄取社会剩余价值的承担物,买房炒房比生产商品挣钱还来的容易;还有社会中大量存在用工制度的不同,出现同岗、同工不同工资的现象;显然这些市场经济中的问题,都不能用供求价值理论来掩盖投机剥削的本质吧?

正确认识商品价值、价格与市场客观存在的供求关系,在价值规律调控的适度竞争范围内合理发挥供求调节作用是必要的,有益于市场经济自我调节平衡发展。无限放大供求关系的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对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会产生影响或破坏。

(二)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常见的剥削形式

1.以虚幻无劳动的假充劳动生产力的耗费。比如,商品生产者或商品销售经营者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往往以金钱交换的腐败成本,都要通过加大商品生产或销售的成本,再以商品的价格形式最终由社会消费来承担买账。

2.虚假造势宣传,随意扩大商品的使用性,以达到抬高商品价格谋取高额利润。比如某些饮料、食品被广告宣传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或有辅助疗效,经过炒作商品价格上涨、销售量增、获得暴利。

3.资本垄断操控市场以获得社会剩余价值的掠夺。

4.应用网络以低息货款诱骗欺诈获取暴利。

5.以要素价值论掩盖无劳动生产耗费的要素充当耗费的生产资料,获得社会剩余价值,破坏公平劳动竞争的劳动价值分配體系。

6.利用资本市场的政策空子进行货币操纵干扰获取社会剩余价值。这种获利的特点:货币即不是用于投资,也不是用于生产商品,是用货币扰乱市场乱中取得利益,即老百姓说的空倒空、钱挣钱。

7.边际效用理论是研究人的心理因素作用,心理属于意识问题,商品的劳动价值是客观存在,意识是存在的反映,边际效用论掩盖了价值规律的作用,会造成人们在市场交易中漫天要价,把剥削合理化。

8.在完全自由招牌的幌子下形形色色剥削人的招数也就大摇大摆地冲入市场。比如言论自由,虚假广告、欺骗的谎言、无中生有误导等等都会进入市场,目的就一个剥削占有社会剩余价值——财富。再比如一切都要求自由,不正当竞争的各种手段都会进入到市场中,目的都是掠夺剥削社会剩余价值利益,甚至不惜动用国家机器的力量进行贸易战争。

9.货币主义者通过市场扩大或膨胀资本货币的手段摄取占有社会劳动剩余价值——社会财富。

四、结论

经济学中的供求价值理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要素价值理论共同点是:市场现象存在是客观的,基础是空虚的,理论既有适用性也有片面性,应用指导具有阶级选择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劳动创造价值和劳动享受分配价值的统一,是基础牢固的科学理论,没有劳动价值理论解释支持的经济学就如同空中楼阁一样无根不牢。一切经济学都离不开生产关系调整控制社会利益矛盾的政治,离开了政治就是空谈。因为,利益价值矛盾能使市场经济混乱、能使社会混乱、能使各种价值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失灵。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既是国际间的自由贸易经济区也是需要各国谈判制定规则约束的。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目前还不够全面发达、普遍发达,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是符合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坚持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坚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一定回归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坚信市场经济将向有劳动价值规则的、公平有序的、科学适度竞争有效的市场经济发展,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年9月第1版

[2] 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回归劳动价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经济师,2019(05)

[3] 厘清商品价值的计算问题正确理解劳动价值理论.经济师,2020(01)

[4] 我们不能教条错误地去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师,2020(02)

[5] 从劳动价值的视角来看房价.经济师,2020(03)

[6] 用劳动价值理论看市场经济.经济师,2021(03)

[7] 读懂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走出我们教条错误的误区.经济师,2021(04)

[作者简介:山西省监狱管理局退休干部,原煤管处调研员]

(责编:芝荣)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市场经济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