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点亮课后服务空间

2022-02-22 23:48雄安新区雄县教育局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雄县研学智慧

■雄安新区雄县教育局 左 军

优化教育供给、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是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帮助中小学生家长解决子女放学后“接送难”“监管难”的民生工程。雄县秉承“满足需求、公益普惠、‘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互联网+课后服务”的智慧管理渠道,创新开发课后服务“中央厨房系统”软件平台,助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智慧平台,云端管理提升效率

为解决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监管难、落地难、信息互通不及时、课程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雄县基于企业微信和人工智能算法的SASS软件,研发课后服务“中央厨房系统”信息化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实现了学生在线报名选课、教师签到点名、家长缴费评价、基地预约排课、教育局监管评价的“五位一体”课后服务云端管理,通过数据伴随式采集和分析,建立智能开放的课后服务实施平台,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教育。

自助服务,夯实基础培养特长

为解决学校课程单一、内容枯燥的现状,雄县本着“满足需求、丰富多样”的原则,积极探索“基础+拓展+开放”的“自助式”服务模式,构建“1+N+X”特色服务体系,从作业辅导、特长培养、实践活动入手,依托“中央厨房系统”智慧平台,在线报名、自主选课,实现了课后服务的便捷高效。“1”为基础服务,即以学科知识为主,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N”为拓展服务,以社团课程为主,依据学生兴趣,全县开设了德育、体育、艺术、劳动、科技5大类110项服务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X”为开放服务,侧重多学科融合,指导学生在线预约校外研学课程,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引导学生在真实任务中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资源共享,网络丰富服务供给

为进一步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盘活社会教育资源,雄县依托互联网为教育开通快捷通道,整合校外研学基地、社会优秀师资、在线课程资源、校内特色场馆四大资源,搭建起“1+4+X”课后服务“中央厨房系统”资源平台,以“‘五育’并举、丰富成长”为育人目标,以“校外基地共享、优秀师资共享、课程资源共享、优秀场馆共享”4大平台为载体,让丰富的基地教育资源、教师资源融合课后服务,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丰富学生成长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学课程,“三层服务”助力成长

“要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全面落实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雄县依托课后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历史遗迹、雄安建设基地及地标性建筑等校外活动场所的补充作用,积极探索课后服务“中央厨房系统”校外研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推荐或自荐、教育局组织审核、评估、认定,遴选55家优质社会资源入驻平台,开设红色教育类、体育场馆类、艺术基地类、科技实践类、劳动技能类、人工智能类、公共场所类、生产设施类、信息传媒类等9大类研学课程,通过在线预约、线下实施、第三方运营、在线评价等多元功能,实现了研学落地的快捷高效。目前,雄县已有24400余名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央厨房系统”研学基地组织的活动中,用多样课程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

非遗融入,传承文化培树特色

为了传承雄安地域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雄县依托雄安213项活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特色课程,通过传承乡土文化印记、根植雄安文化基因,打造服务品牌。腰鼓、葫芦丝、书法、国画、八极拳、西河大鼓、鹰爪翻子拳等23项非遗项目走进60所学校课后服务,丰富了服务内容,坚定了文化自信,逐步打造了孤庄头小学的鹰爪翻子拳(国家级非遗项目)、昝东小学的黑陶制作(省级非遗项目)、雄县第二小学的中医药文化等特色课程。

在线课程,丰富资源助力服务

针对农村学校师资缺乏、课后服务内容单一的现状,雄县精心打造课后服务线上课程资源中心,丰富学生的服务内容。一是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带领教师开发线上“课后服务拓展课程”共286节,设置党史教育、德育实践、人文历史、理学工科、社会生活、身心健康等多个板块,为薄弱农村小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二是对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课程,完善“中央厨房系统”平台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资源中心的多样性、时代性、实践性。原创课程与网络课程相结合,学科探究与综合实践相结合,让在线课程成为课后服务的有效补充,全面提高了课后服务质量。

抓准关键,强化师资提质增效

为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课后服务师资薄弱现状,雄县“做培训、挖潜能、谋共享、拉外援、联对接、强科研、促整合、展成果”,抓稳抓实“八策略”,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一是抓好在职教师,发挥在职教师的兴趣和特长,充分利用国培、省培资源,深入挖掘县培资源,开展多学科、多轮次、多角度的课后服务线上培训。二是抓好社会资源,支持学校与社会公益机构合作,鼓励家长无偿参与课后服务,并充分发挥河北省课后服务示范校的引领作用,遴选33名优秀教师入驻平台,在线预约,开展课后服务专业教师走教活动,深入薄弱小学,推动了乡村薄弱学校社团的发展。三是抓好政府投入,学校纷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让社会各类人才进入校园。目前,共有120位社会人士、170名大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全面提高了课后服务质量。

在雄县,课后服务已经成为学习困难学生补齐短板的摇篮,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灶台,有特长爱好学生放飞梦想的赛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成才路径和成长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全县努力构建了一条“学生受益,家长满意、校长容易”的课后服务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规范化、时代化、智慧化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主动化发展,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化、优质化、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雄县研学智慧
雄县人大常委会“一家一站”建设见成效
雄县人大常委会 小“积分” 大格局积极推动代表履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雄安·雄县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 周年军民联欢会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