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2022-02-23 04:56赵蓬飞赵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青鸟整本书读书

赵蓬飞 赵通

● 创新整合点

①创新整本书阅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钉钉”学习平台,学生自主成立线上阅读小组,制订阅读计划,每天阅读打卡,交流阅读收获,发布阅读作品。针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及时线上直播或推送微课,或在线下课堂进行阅读指导,真正实现伴随式阅读。

②创新整本书阅读的线上线下评价体系。针对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进行线上线下动态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9年在全国投入使用的统编教材,将必读书目有系统地安排在各册的“快乐读书吧”栏目中,實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通过研读整个小学阶段的“快乐读书吧”栏目,笔者发现,低年段的课外阅读致力于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中高段更侧重于阅读策略与方法的学习。

《青鸟》是比利时戏剧家梅特林克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樵夫家的两个孩子寻找青鸟为线索展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追寻幸福的故事。这本书用童话的方式展现出深刻的哲理与丰富的寓意,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总能在观看时找到其独特的闪光点。

“检视阅读”这个提法出自一本非常经典的实用类指南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莫提默·J·艾德勒。书中认为,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掌握检视阅读才是真正阅读的开始。也就是在基础阅读的前提之下,能对书籍进行挑选,选择有阅读价值的书籍,并掌握所读书籍的大概内容。

在本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教师试图通过开展“微课激趣和方法讲授→合作探究的研究学习→有引导的互动讨论→有数据的多元评价”等系列活动,教会学生用“检视阅读”的方法阅读《青鸟》这本书。

● 学情分析

在教学开展之前,笔者首先利用“问卷星”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都拥有阅读终端(手机、电脑、Pad),100%的学生都使用手机进行过线上阅读,87%的学生选择读书软件进行线上阅读,58%的学生表示“通过互联网参与过阅读讨论”。调查结果充分说明,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

其次,笔者设计了针对性的线上测试题让学生在线回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00%的学生都表示喜欢读课外书,其中能够利用空闲时间主动阅读的学生占80%,90%的学生对故事类书目感兴趣,95%的学生表示并不了解科学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流程。这说明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但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缺乏科学阅读的方法。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看微课、线上答题,知道检视阅读的基本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目标卡,按照步骤检视阅读一本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养成科学阅读一本书的良好习惯。

● 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教室、宽带网络、希沃一体机;电脑安装“钉钉”软件。

● 教学过程

1.整本书阅读的启动

教师制作有关比利时戏剧家梅特林克和《青鸟》有趣情节的导读微课,并发布在班级“钉钉”群。

设计意图:在整本书阅读的启动阶段,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热情。在开启阅读之旅前,学生通过观看线上发布的导读微课,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能够在主观上积极主动地展开阅读活动。

2.整本书阅读的跟进

(1)借助“钉钉”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教学

①教师向学生推送关于检视阅读的讲解微课。

②教师向学生发布线上作业:填写阅读目标卡。

③学生按照所填写的阅读目标卡检视阅读《青鸟》这本书。

设计意图:基于阅读方法指引的微课教学,针对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之后的线上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还为学生实践检视阅读搭建了清晰可见的支架。

(2)师生共同参与,打造阅读共同体

组织学生自愿成立线上阅读小组,每组推选阅读组长,借助微信和 QQ等社交工具制订阅读计划,交流检视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和收获。

设计意图:小组成员在群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不仅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促进阅读思考,而且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教师参与到阅读共同体中,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检视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为之后有针对性的线下指导做好准备。

(3)线下指导课——检视阅读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①导入。

教师播放各阅读小组线上交流时的视频,并引入:“上周,大家利用检视阅读的方法读了《青鸟》这本书。有的学生在阅读小组线上交流时,提出检视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探讨检视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②汇总常见问题。

师:在检视阅读的过程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生1:拿起《青鸟》这本书,就开始读,完全忘记了要检视阅读,又按照以前的习惯开始直接读正文了。

生2:在读圣诞节收礼物这一部分时,我突然想到圣诞节该向妈妈要什么礼物呢?芭比娃娃?裙子?还是书?于是,虽然眼睛盯着书,但浮想联翩了……

生3:昨天在读书的时候,我也走神了。不过,与前一位同学不同的是,我不是由书里的相关内容引起的联想,而是盯着书本,胡思乱想一些毫无相关的事情。

师(小结):看来,要真正学会检视阅读,是不容易的。课前通过问卷调查显示:36%的同学受之前的读书习惯影响,忘记要检视阅读;67%的同学曾因书中内容浮想联翩;23%的同学曾出现脱离书本内容的胡思乱想。

③提出解决方法。

师: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

生4:可以把阅读目标贴到书桌前,每次读《青鸟》前,就提醒自己要按照检视阅读的步骤来读。

师:是个好办法,这样就不会忘记要检视阅读。那关于读书“走神”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让我们连线阅读专家,给我们出出主意。(借助“钉钉”连线班级阅读顾问吕老师,提供解决办法)

吕老师:同学们好!刚刚一直通过“钉钉”观看大家上课。针对读书过程中出现的“走神”问题,给大家提供两条锦囊妙计。

第一种,不要让眼睛和思绪离开书。

目标技能:保持专注监控理解情况。

具體方法:认真阅读不仅意味着不让眼睛离开书,还意味着不让思绪离开书。阅读时,请留意自己的注意力是否分散,如果注意力分散了,请返回并重新阅读。

第二种,设定阅读时长目标。

目标技能:保持耐心。

具体方法:要延长专注阅读持续的时间,有一种方法非常有效,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时间长度的目标,利用不会打扰别人的计时器来设定倒计时的时间,到时间后,根据需要进行休息,然后重新定好计时器继续阅读。

在集中注意力阅读之后,你有可能会有点困,也可以睡一觉来恢复脑力。有一些同学也可以停下来,回想自己阅读过的内容,甚至写下摘要或自己的读后感,这个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④实践方法。

师:感谢吕老师的帮助。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吕老师提供的方法,自己设定一个阅读时长目标,然后再次检视阅读《青鸟》这本书。

学生设定阅读时长目标,再次检视阅读《青鸟》。

⑤交流分享。

师: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克服读书“走神”,你觉得有效果吗?

生5:之前读书不会考虑阅读时长,经常由着自己的性子一直读。这次制订了阅读时长目标就会中间停一下,回忆回忆读了什么,读的内容就会印象深刻些。

生6:读书之前回忆一下检视阅读的步骤,就会提醒自己要科学阅读一本书。

⑥布置作业。

师:要养成科学阅读一本书的习惯还需要坚持练习。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运用这些方法,课后继续检视阅读《青鸟》这本书。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首先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有效检测和梳理学生阅读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然后利用平台软件连线阅读专家,学习克服阅读“走神”的科学阅读方法。这样的课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获取想要的咨询,再进一步思考探索、实践运用。这一学习范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进行深度学习。

3.整本书阅读的分享

①过程性分享。

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整本书阅读阶段性成果的平台:借助微信打卡程序,让学生随时分享摘抄、随笔;借助“钉钉”云课堂,定期开展线上小主播活动。

②终结性分享。

在整本书阅读的最后环节,让每个阅读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进行线上讨论,整合讨论成果,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整本书的阅读周期较长,开展一些过程性的成果展示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部分难以坚持的学生更好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而在终结性分享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各展所长,寻找佐证材料,不断研讨学习,推进阅读深入。而这种针对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进行的线上线下动态评价,最终构建了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

● 教学反思

1.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连续性阅读

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搭建起线下和线上的沟通桥梁,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实现了连续性。

2.提供丰富资源,凸显主体地位

学生可以借由互联网获取想要的学习信息,并通过辩证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信息进行筛选,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再借由教师的指导辅助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好地展开深入的探究学习。

3.尊重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学习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阅读方法和进度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能够监督学生的阅读进度,对学生进行评测和个性化的分析,并依照数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通过双向互动更好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个性化的学习。

4.丰富评价方式,构建科学体系

利用信息技术,针对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进行的线上线下动态评价,包含了阅读习惯,阅读交流的参与度,阅读过程中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等方面,使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客观,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猜你喜欢
青鸟整本书读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青鸟之城》
避雨的鸟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