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42年 见证品牌升级的旅程

2022-02-24 14:50张凤玲
中国品牌 2022年2期
关键词:绿皮春运高铁

张凤玲

这些天,2022年春运拉开了大幕,40天时间里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13亿人次。

呼啸而过的“高铁”满载乡愁纵横南北,腾空而起的航班带着牵挂穿过云霄,乘风破浪的航船让思念跨越江海……这场一年一度“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以渴望团圆的“春运表情”,勾勒出中国的时代图景。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1980年,“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拉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当年春节期间,大约只有1亿人次乘火车出行。1994年、2006年,中国春运旅客发送量分别突破10亿人次和20亿人次。2007年4月,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中国迈入动车时代。2017年9月,“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在京沪线以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成为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42年来,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松松垮垮的蛇皮袋到硬朗优质的小米行李箱,从没有信号到WiFi满格,从通宵排队到网上订票,从纸张到二维码进站,从现金支付到在线支付,从康師傅到双汇火腿肠再到周黑鸭......路还是那条回家的路,旅程中的中国品牌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42年来,春运已经成为中国品牌发展变化的最好刻画,春运的变与不变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个人回家的旅途、温暖的归程,映照着品牌前进的步伐、时代发展的脉动。

— 回家过年 —

1980-2000

回望42年的“春运”,1980年12月18日,新华社电讯稿第一次用了“春运”的字样,指大规模的春节客;1981年 3月“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但实质性的“春运”,我们一定要说,“春运” 是从城镇化开始的。

从1980年到2000年,铁路春运工具多数为棚车、绿皮车、闷罐车等工具,这一时期,被成为春运的“混合车”时代。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并提供各种劳务。

很快,整个国家开始飞驰,小城人前往都市,乡村人前往沿海,“奔波”成为时代主题。街道上,穿梭着骑着自行车穿着大棉袄上班的人群,巷子里传出罗大佑的那首《恋曲1980》,一封封家书被投进中国邮政绿色的邮筒,还有人带着粮本粮票到粮油店购买油粮。

这是80年代一个寻常的街道场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彼时市场上充斥的多是散装品牌,散装食用油、散装大米、散装衣服,“品牌”一词在人民头脑中还是空白。此时的春运,购票旅客从车站窗口一直排到站前路,足足有十里路长,很多旅客都是全家老小上阵轮流通宵排队。

到1987年,已达6亿人次,春运已成为“全国性、大交通运输”。因为旅客众多、运力有限,旅客彻夜排队买票,绿皮火车停站从窗口塞人,货车临时改为客运“闷罐车”。

1988年,就《人民日报》都说,全国每天有70万人站着乘火车。春运的时候,很多人必须从火车上的窗户“飞”进去,很多超载列车已经无法开动。

那时,我国公路总里程大约100多万公里,且公路标准低、质量差。高速公路建设还没有起步。民航能使用的机场也大约100个左右,私家车、飞机离人们的生活还很遥远。春运出行的人们并没有太多选择,大多数选择火车。“奔波”中,当时人民的温饱还没有解决。那时的明星,表演的节目,多数也是围绕着“吃”。赵本山在台上系着围裙,郭冬临在台上包着饺子,冯巩说吃涮羊肉的次数每月递增1.48次。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也因此,八十年代,春运的火车上多了传统的“年味”。比如上海的大白兔奶糖飞满中国;1991年,益海嘉里旗下品牌金龙鱼第一瓶小包装油面市;散装辣条、大白兔、金龙鱼、散装饼干、散装牛肉....和春运的迁徙一样,从一个城市抵达另一个城市,回到老家。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讲过,“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

在“中国铁路的投资增速远远低于GDP增长”的铁路发展中,散装饼干、散装食品、蛇皮袋、票贩子、彻夜等候的抢票队伍、超载的车辆、人头攒动的火车站、摇晃的车厢合着啤酒饮料矿泉水的叫卖声,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人春运最经典的记忆片段之一。

— 人在囧途 —

2000-2010

到了千禧年,用“绿皮车”(非空调)全面代替棚车,棚车从此退出春运历史舞台送去,春运进入“绿皮车”时代。

那时,“孔雀东南飞”声势浩大,可国家铁路营业里程不足5.9万公里,平均时速不足57公里,每逢春运,“一票难求”成了民生痛点。即便有了票,逼仄的绿皮车里拥挤不堪,连卫生间常常都挤满了人,“走得了”是旅客的唯一期盼,也是铁路部门的最大焦虑。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并成功举办了APEC会议,中国经济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消费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让大众消费不再单纯停留在散装的产品本身,而是向更注重品牌和品质迈进。

入世,开启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城镇化。2000年,全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40个,入世十年后就达到125个。入世之后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2.1亿人进入城市。

买票难,乘车也不容易。那时,没有座位的站票比较多,绿皮车车厢内非常拥挤,走廊上、厕所里都挤得满满当当的。那时,物资还比较紧缺,旅客都是大包小包,肩挑背扛地将大彩电、电脑、美食、服装和当时很受欢迎的港货品牌往家乡搬。

当火车行驶到半夜,疲惫不堪的人们蹲着、坐着甚至躺在座位底下,伴随着厕所的气味和地上的洽洽瓜子皮,以及康师傅泡面带来的浓重气味,成为这一时代的“春运”记忆。这十年,“春运”和“买票难”是固定热词,报纸上的春运数字从1亿人次,跳到10亿、20亿和30亿。

2007年4月18日,铁路实施第六次提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上线运行,中国的春运开始切换模式。 然而,人们还没有体验到动车时代的春运,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搞懵了。2008年初,长时间持续的雨雪冰冻,让本就焦灼的春运变得惊心动魄。灾害严重,电网瘫痪,高速封路,火车停运,就连最先进的动车组列车,也长叹一声无能为力,大量回家过年的人滞留在路途中,流动的中国仿佛陷入了停顿。

2008年春运,给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中国春运史上刻下了抹不去的痕迹。

巧合的是,拥挤不堪的春运,也仿佛在这一年进入拐点。

这一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中国正式开启了高铁时代。中国第一条时速350 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投入运。此后十余年间,中国高铁从零起步,一路高歌猛进,直至突破3.5万公里,绘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 解决问题 —

2010-2020

进入高铁时代,出行的痛苦还是烙入了人的记忆。

2009年夏天,支付宝一员工在广州坐火车去深圳。看着排队买票的乘客个个一身臭汗,这员工心想,为什么不能先在网上买票?

这一年的7月,支付宝用户数正式突破2亿大关,但这在铁老大面前,就是一个零头。

2010年,12306网站推出。“12306网站”成了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所有中国公民的身份信息,交易行为,违法记录等等数据都搬到了网上。然后,“12306网站”常常崩溃。

改变铁路的互联网技术,开始萌芽。2016年,支付宝内部悄悄立项了一个名为“疾风”的项目。其对“疾风”的解释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支付宝的红旗插满公交和地铁。疾风小组的任务,是把公共交通接入支付宝。他们在上海地铁让2000个乘客在一分钟内扫码进站;也可以让杭州的506路公交解放200个点钞员工;还可以一年之内让140个城市实现扫码乘车.

之后,支付宝贡献出了自己的底层技术mPaaS。支付宝经历过双11的瞬时考验,安全性上又是金融级的,阿里有高德地图提供地铁内导航,钉钉做智能调度通讯……自此,铁路的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彻底成熟起来。

— 远去与从容 —

2020 至今

2020年春运,第四代火车票横空出世——电子客票。

电子客票率先在高铁车站实施,手机一点,不用取票,就可以进站上车,实现便捷出行。

不仅是购票,还包括进站、候车、上车、用餐、出站、接驳等环节,旅途的全过程,都有信息化、智能化和志愿服务、温馨服务相伴。

中国人的春运之路,越走越从容。 疫情特殊时期,团圆有了更多元的打开方式。比如,“反向春运”悄然兴起,更多的老人和孩子来到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过年,过去一边倒的“单向流动”格局正在被打破。

啤酒、饮料、矿泉水,让一让!”绿皮车里列车员推车餐车的叫卖声已经远去。拥挤的车厢里,泡面的味道几乎消失。如今,在高铁上不仅能吃到价格不等的热乎饭菜,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订餐,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这种快餐也能送到车上来。

总之,路网密了,车次多了,运力大了,速度快了,2022年,各地陆续出台疫情防控政策,倡导留在当地过年。在历史细节和宏大叙事的帷幕背后,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出行方式的真实改变。对万千游子来说,回家的速度快了,家乡不再遥远,春运归途再也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经过持续不断的升级改版,12306已经成为大家离不开的春运“神器”。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购票,过去那种通宵排队购票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人民在选择订票过程中,既可以选择12306,也可以选择携程、同城等订票,购票窗口前长长的队伍已逐渐成为历史。

“春运”已经不再是一个“热词”。回头看,“春运”的出现,是经济活跃的产物。

因為,某种意义上,中国的经济活跃是以区域发展失衡的形式存在的。春运的起点和终点,连接的是两个不一样的中国。前者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首,是前沿之地、富饶之地;后者以川渝、河南、安徽为主,是后发地区、人口大省。东西发展差距较大,大量的务工人员流入涌出,构成了春运的基本面。2010年前后,外出务工人数激增,春运人次一度突破36亿人次。直到2015年,春运人次同比首次下降。正是在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总规模出现拐点: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这背后,是东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中西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快。成都、西安、武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快速崛起,成为拉动区域的中坚力量,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近就业。

所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见证了40年春运的悲壮与豪情,同样也会见证未来春运的远去与从容。

春运42年 终将抵达美好之站

1980年12月18日

新华社电讯稿第一次用了“春运”的字样,指大规模的春节客运;

1981年 3月

“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自此,春运开始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重磅民生话题;

1983年

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京秦铁路通车;

1992年

中国第一条重载列车线路——大秦铁路全线贯通;

1993年

国家取消购买机票必须持单位介绍信的规定;

1994年

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建成;

1994年

春运旅客首次突破10亿人次,当时中国总人口不到12亿;

1996年

京九铁路建成通车,一批又一批的务工者背井离乡;

2006年

中国春运流量突破了20亿人次;

2007年4月18日

首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我国由此迈入动车时代;

2008年1月10日

南方爆发雪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

2009年12月26日

武广高铁通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80km/h,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2010年

春运期间火车票实名制正式推行;

2012年

中国铁路推出了网络订票;

2012年

中国高铁开始逐步成网,每年春运发送人次平均增长2千万;

2014年

春运前推出新的购票方式手机购票;

2017年

开启铁路检票“刷脸时代”;

2017年6月26日

复兴号正式从京沪两地双向首发,车厢完全覆盖WiFi网络;

2017年7月17日 起

动车组列车网上可以点外卖;

2019年5月22日起

12306可以候补购买火车票了,改革开放已经过去整整40周年,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3.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66%以上,位居世界第一,“春运”已经不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猜你喜欢
绿皮春运高铁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动车与绿皮车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疯狂编辑部之春运风波
远去的绿皮火车
韩国春运
再见,绿皮火车
第一次坐高铁
广西告别“绿皮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