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不应从尼克松外交遗产中倒退

2022-02-24 16:23
环球时报 2022-02-24
关键词:尼克松中美关系中美

今年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1972年2月21日一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这次访问结束了两个大国的长期隔绝状态,更为7年后中美正式建交铺平了道路,也被尼克松本人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此后50年,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雨但保持了总体稳定,成就了两个大国长达半个世纪的互利共赢。在错综复杂的互动、博弈和斗争中,双方的合作一直在拓展深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又十分可观的综合红利,这是50年来中美关系的主流。

5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又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中美关系向何处去?是像美国一些人鼓吹的“脱钩”对抗? 还是像尼克松访华那样顺应潮流加强合作?这个时候回望尼克松访华,更有一份特殊的现实意义。

尼克松访华最大的成功在于,两个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上都有明显差异和分歧的大国实现了和平共处,并因此唤醒了中美之间巨大的互惠合作需求。正如尼克松启程前在白宫南草坪上发表的著名演说所言:我们首先要承认中美之间有巨大分歧,但我们不必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带着强硬反共标签的尼克松总统跨越了太平洋,逾越了横亘在中美之间的心理及政治鸿沟,为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他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极富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之一。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认为是当时双方共同的敌人——苏联促使中美走到了一起,而现在因为没有了一个共同敌人,于是中美就开始交恶。这或许可以解释尼克松访华的直接动机,但无法解释中美关系50年来全面而飞速的发展,无法解释中美一旦破冰之后所持续爆发出的惊人生机和活力,这些都不可能是所谓的“敌人”就推动得起来的。时代的潮流以其更深沉磅礴的力量,将中美两国推到了今天的位置。

今天的美国,和50年前有不少相似之处:深陷周期性的困惑和焦虑,社会分化政治对立,麦卡锡的阴魂在坟墓里躺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又爬了出来,这次它盯上了中国。美国政治精英的对华偏见和敌意回潮了,并且变得日益危险。他们在刻意加剧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误解,甚至宣扬尼克松访华并非“天才的一击”,而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战略失误之一”,美国成为“被玩弄并养大老虎的傻瓜”。当年反对尼克松的老顽固们仿佛纷纷复活了,历史和美国兜了一个大圈子。

必须要说,对华“破冰”并非尼克松“亲华”,更不是美国对中国的恩赐,它是美国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现实选择s这一事住看似偶然,却有历史的必然性。当时的美国对外深陷越战,又被美苏争霸严重拖累,内部民权运动高涨,社会撕裂近乎「'内战”边缘,在这样的背景下,尼克松认识到世界多极化、不追求美国无限霸权的现实性和重要性,这是极富远见的。事实也证明,与中国缓,和关系成为撬动华盛顿外交困局里最重要的“活子”,美国更是从尼克松的政策以及随后数十年来美中接触中获得了巨大利益。

显然,今天美国的一些反华政客,并疫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也缺乏尼克松对时代趋势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他们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假想敌”进行全方位的遏制,其对华认知出了严重的偏差疽他们大概忘了,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中国都没有在美国的全面遏制和打压下屈服,今天又怎么可能在原则立场和核心利益上妥协退让?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去改变谁、取代谁、威胁谁,而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迁上更好的生活,这岂是谁的“遏制打压”就能够阻挡的?

新中国成立后,“不适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美国的对华交往湾沟,但尼克松那一代人跨越了过去;如今,美国再次对中国感到“不适应”,华盛顿需要重新认识再出发。在这一过程中,华盛顿不应从尼克松的对华外交遗产中倒退,而应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认知,真正放下打压遏制中国的执念八唯其如此,美国才能找到与中国“正确的相处之道”,让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猜你喜欢
尼克松中美关系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25美分欠款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