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桉树单产造林技术优化路径探析

2022-02-24 23:34黄元史
南方农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桉树高峰林场

黄元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 530000)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以下简称高峰林场)创建于1953 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属国有林场。高峰林场主营业务包含丰林、经济林、人造板、森林旅游等多个板块,经营面积达10 万hm2,森林蓄积量7 000万m3,是广西规模最大的国有林场[1]。截至2022年10月底,高峰林场速生桉面积超过5.3万hm2。2022年1—3 月,高峰林场累计完成桉树种植4 151.71 hm2,其中场内1 230.81 hm2、场外2 920.90 hm2,完成抚育6 206.67 hm2,占年度计划任务的31.0%,同比增长159.27%。在种植经营发展中,高峰林场始终坚持将“森林资源培育”作为林场发展的基础工作,通过开展场外租地造林等方式,设立了13 个营林分场、8 个对外造林部,造林范围覆盖了广西12个市49个县(区),每年造林4 000 hm2以上,木材生产超过60万m3,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 高峰林场桉树种植现状

1.1 种植方式

笔者在从事桉树种植的相关工作中发现,近几年高峰林场桉树种植方式已向着传统挖坎与全机械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初步实现了桉树种植精细化、科技管理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

1.1.1 传统挖坎种植方式

传统的挖坎种植方式通常适用于荒山或松类、杉类采伐迹地。1)林业施工人员需将林地内藤类、杂草、灌木伐根至20 cm 以下,并将种植株行距控制在2.0 m×3.0 m 或1.8 m×4.0 m。2)报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按有关用火规定进行炼山工作,并把未烧完的枝丫等剩余物归堆烧干净。3)施工人员需按水平距离沿等高线呈“品”字形布点进行挖坑,如遇到树桩、石头时可适当移动。挖坑时,表土和心土分开放置,心土放下方,表土放在上方和两侧,尽量掏出坑内松泥,保持坑底水平。

1.1.2 全机械化种植方式

全机械化的种植方式适用于地势平缓的林场地带,利用开沟式和间断开沟式园林机械植树机与挖坑式园林植树机进行整地,沿与等高线垂直方向按竖行(垂直等高线为株距,与等高线同向为行距)或沿等高线方向挖大坑,上层10 cm 厚的表土刮至一旁,挖心土放另一旁,然后将表土回填、打碎,泥块最大直径不超过4 cm。通过机械挖坑造林,无需再单独进行林地清理工作,大幅度提高了整地工作效率。但机械整地也受到了林场地势的制约,较陡峭的地段通常无法使用机械整地,只能采用人工整地辅助开展植树工作。

1.2 创新模式

自2020年初始,高峰林场对于桉树的种植经营模式就以“桉树免炼山造林模式及可持续经营”为主。林场内通过建立免炼山试验林,开展了多代林土壤质量评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采伐剩余物处理与分解试验,有效降低了营林成本,实现了桉树人工林高效、可持续发展。2021 年4 月19 日,高峰林场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西中南林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地源之本肥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桉树人工林免炼山高工效经营模式研究合作”的四方签约仪式。此次签约项目重点在高峰林场延河分场实施,以期通过225.2 hm2桉树试验林,确定研究区土壤肥力状况,评价炼山区、免炼山区土壤健康质量,进行除草剂、新型肥料试验效果研究,为林场培养技术骨干人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桉树免炼山高工效造林技术模式[2]。

2 桉树单产造林技术优化

通过对高峰林场桉树种植现状的深入探究,要进一步提升林场桉树的单位产量与质量,推进高峰林场的林业经济发展,技术人员应做好以下3 个阶段的工作。

2.1 种植准备阶段

在桉树种植准备阶段,桉树单产造林技术的优化工作可分为两大部分:1)因地制宜选择抗风、抗病、抗寒能力较强,出材率高的桉树品种;2)选择适宜桉树生长的造林地。

2.1.1 优选树种

高峰林场位于南宁市北部,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主要为丘陵、低山,其次为台地;属南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 ℃左右,≥10 ℃活动积温7 500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 ℃,极端最低气温-2 ℃;年降水量1 200~1 500 mm。因此,高峰林场桉树品种的选择要以抗风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出材率高作为评价标准。例如,DH32-43 具有抗低温能力强,可以短时耐低温(-3~0 ℃),并且能够抵抗由于风力过大等恶劣天气所引起的青枯病等病害,适合在高峰林场大范围种植。

2.1.2 优选林地

桉树适合在低纬度生长,属于强阳性树种,为进一步提高桉树单位产量与质量,需尽可能选择排水性较好的区域,如坡度平缓的山区。桉树的根系较为发达,在同一片山坡上,需选择土层较厚的位置开展种植,且该区域在冬季时无明显的霜冻,既保证了桉树生长所需的光照需求,又便于雨季排水,防止内涝,为桉树根系生长提供生存环境。

2.2 种植栽培阶段

种植栽培阶段,桉树单产造林技术的优化可从以下2个方面出发,切实提高桉树种植栽培后的成活率,保障高峰林场的经济效益。

1)根据高峰林场的气候条件与桉树树种的生长特性,尽量选择在3—4月种植,并在种植过程中注意以下3 点。①在种植前,需选用专用的白蚁药或辛硫磷、特丁磷浸泡桉树根系,以减少白蚁可能对桉树苗木根部造成的伤害。在浸泡过程中,泡苗水的深度以超过营养杯面又不浸到嫩叶为宜,确保桉树苗木根系能够全部置于泡苗水中,浸透后抬起,且仅在处理当天预种苗木。②待桉树放入种植坑后,应先用湿土压实,使苗木保持竖直状态,再在其表面堆放4 cm 左右的松软土,起到再次固定作用,保障桉树苗木的健康生长。③由于桉树苗木的种植数量过大,少部分苗木会感染病虫害甚至死亡。对于此类苗木的补植应在种植后的1~3 个月内完成,技术人员每15 d 巡视补植1次,以保证桉树的成活率,提高林场的经济效益。

2)在栽培种植后,为进一步保证桉树苗木的存活率,技术人员需依据种植时的条件判断是否需要浇水,其条件因素包括土壤湿度、降水量、水源条件及土壤类型等。如果需要浇水,移栽后的浇水量以每株树每次4 kg 为宜,后续每株树每次浇水量在2 kg 为宜,尽量选择在雨后或土壤湿润的情况下进行桉树苗木的移栽种植[3]。

2.3 生长抚育阶段

生长抚育阶段,桉树单产造林技术优化后的工作内容包括定期除草、分段追肥与病虫害防治,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桉树的经济价值。

2.3.1 定期除草

为进一步提高桉树的质量,定期除草的次数共应安排4~5 次。第1 年除草2 次(第一次为植株行间带铲或铲坑培土加坑外割草、第二次为割灌抚育),第2年、第3 年各除草1 次,在造林第4 年追加1 次除草(根据实际情况,报备营林科或外造办,经核准后实施)。采伐前,安排一次伐前抚育(割灌抚育或除草剂除草+砍杂灌)。其中,对于植株行间带铲(第一次除草)要求为带宽1 m,带内杂草铲除干净,带外砍草;也可采取铲坑培土,沿树根周围50 cm 范围内铲草,同时培土树根,高度不低于10 cm,坑外割草。对割灌抚育要求为将林地上的杂草、灌木、藤类等植物全部砍倒,伐根低于20 cm,伐倒物不能覆盖到桉树植株上。对除草剂除草的要求为苗木高于5 m 以上方可使用除草剂,要求做好苗木保护措施,全面喷除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并将影响桉树正常生长的杂草、灌木、藤类等植物砍除,伐根要求低于20 cm,林地边缘要砍(喷)至离苗2 m处。

一年林的除草抚育应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且一年内2 次除草抚育的验收间隔时间必须在60 d 以上。往年林除草抚育,如果当年只安排一次除草抚育,要求在当年7 月底前全部完成;如果当年安排多次除草抚育,每次除草抚育的验收间隔时间必须在60 d 以上(纳入项目的林地必须在项目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有特殊情况提前实施的,需经营林科或外造办同意后开展[4]。在除草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积极采用机械化与人工相配合的方式。在使用机械除草时,需注重对桉树苗木的保护,避免机械设备对苗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当遇到较为陡峭,机械设备无法操作的地块时,应采用人工除草,达到根除杂草的目的,确保苗木有足够的采光空间,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避免杂草丛生对桉树苗木生长造成影响[5]。

2.3.2 分段追肥

分段追肥的工作要点在于技术人员对桉树苗木生长状况的准确把控,桉树苗木的追肥需控制在2 个阶段。1)第一阶段追肥应在当年苗木种植后完成。苗木高50 cm 左右,在每棵苗木根部30 cm 处挖掘施肥沟,施肥沟控制在深15 cm、长25 cm、底宽10 cm,向沟内施放0.5 kg 的复合肥,施肥后再将土壤回填,填土厚度要高出沟面,确保苗木可充分吸收养分。2)第二阶段追肥应与第一阶段追肥间隔3个月左右,同样选择在每棵苗木下挖掘施肥沟的方式,施肥沟挖掘位置在苗木树冠滴水处,施肥沟深15 cm、长35 cm、底宽10 cm,并向沟内施放0.75 kg 的复合肥,施放肥料要求铺匀坑底为宜,不可成堆,施后立即盖土,盖土厚度要高出沟面。每次施肥不能选择在同一位置,应适当错开上次的施肥坑。通过分阶段施肥保证桉树苗木在初期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提高苗木成活率[6]。

2.3.3 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尽量选用生物防治技术,在抑制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同时增加物种多样性。例如,可引进赤眼蜂,让其寄生在黏虫、条螟等鳞翅目有害虫的卵中,控制害虫数量;引进螳螂、草蛉、七星瓢虫等捕食性天敌,丰富林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人工饲育大量鸟类,并将其阶段性投入到林业环境中,消灭林业害虫;应用苏云金杆菌等杀虫细菌,有效治理松毛虫、棉铃虫等林业虫害[7]。生物防治措施的防治原理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消灭林业病虫害的产生与发展,达到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的最终目的。从无公害防治措施的层面来看,应用生物防治措施不会造成额外的环境污染,可有效维持高峰林场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桉树林健康生长,提高林场经济效益[8]。

3 结语

国有林场肩负着培育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广应用先进科研成果,以及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任务。通过对高峰林场桉树种植工作的实际探究发现,目前,桉树单产造林技术尚处于不断优化完善的阶段,需对桉树单产造林技术进行深入优化研究。各大国有林场在后期桉树种植过程中,应做到优选优育,根据林场的实际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桉树品种,在种植栽培与生长抚育阶段积极开展措施探讨,规范种植桉树的各项技术规程,并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以提高桉树单产和品质,推进林场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桉树高峰林场
桉树的育苗造林技术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石庆云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林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