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讨

2022-02-24 09:56陈伟
教育界·A 2022年36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为实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文章简要分析了“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内涵,指出将“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并结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初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陈伟(1985—),男,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第三中学。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希望可以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帮助学生扩充语言知识储备的同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时代人才提出的要求。为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摸索科学的应用路径。“少教多学”是一种可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内化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还可以提升其综合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细致探索将“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一、“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可以从两个要素进行解读,即“少教”和“多学”。

“少教”这一要素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不仅要让学生探究学科知识,还要使其真正参与到“学”这一过程中。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为了提高教学速度而减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而要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独立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目标。

“多学”这一要素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有着过强的依赖性,教师问什么就答什么,教师教什么就背什么[1]。这种学习模式导致很多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局外人”,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学习能力,还会逐步消磨学习热情和兴趣。而“多学”则可以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困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为其学习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少教”与“多学”之间联系紧密,教师只有科学落实“少教”,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多学”的时间和素材;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实现“多学”的目标,教师才能真正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预。

二、初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营造良好氛围,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展示的平台,并且只需要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指导[2]。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思考、探究并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而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深度会不断加深,不仅能尝试独立解读课文中的优秀词句或段落,也能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思想情感等进行探究,并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深度学习活动。相比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少教多学”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二)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仅仅引导学生被动积累和记忆学科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社会更需要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人才。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教师“少教”,学生在参与“多学”活动时,需要不断加深文本解读的深度,积累语文知识,其审美素养、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思维品质等都可以得到提升,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的目标。

三、初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讨

很多教师能够意识到“少教多学”的重要性,然而,受到实践经验的影响,部分教师还无法真正将这种教学模式高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鉴于此,笔者将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为例,分享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一)以“少教”为起点—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少教”不代表“不教”,为更好地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教学设计。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并保障深度探究活动的开展,重点关注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和教学资源准备三个环节。

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奠定“少教”基础

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也是帮助学生在有效的资源和学习方法的辅助下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确定教学目标可以辅助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防止因教学内容过少而导致学生学习收获不足,或者因教学内容过杂而导致学生学习期间遇到无从下手的问题。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研读教材内容,也要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白杨礼赞》期间,笔者设计教学目标的流程如下。

(1)教材分析:课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赞美白杨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对教师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且语言运用与构建能力相对较弱。

(3)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①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掌握象征手法,探究、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①能够独立探究课文中的精彩句段

②能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说写练习

情感态度目标 ①体会并学习白杨力争上进、不折不挠等优秀品质

这样,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辅助下,高效设计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教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2.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强化“少教”意识

为更好地实现“少教”目标,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高效参与自主学习活动,还可以强化教师“少教”意识,避免过多地讲解,导致学生的思考受限。教学《白杨礼赞》期间,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

(1)通读课文,做好圈点批注工作,梳理文章大意,归纳白杨代表的优秀品质(达成情感态度目标①)。

(2)小组讨论,组内共享阅读成果(达成能力目标①)。

(3)读后仿写,分析课文中应用不同写作技巧的句子,科学开展仿写工作(达成知识目标①和能力目标②)。

第一个任务可以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圈点批注的过程中,全面掌握文章内容,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又可以为第二个任务的开展做好准备。而在第二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与讨论,深入探究课文精彩句段。最后一个任务的设计则是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3.合理准备教学资源—保障“少教”效果

为达到通过“少教”促进“多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合理准备教学资源[3]。

(1)准备自学微课资源

教师要为学生制作自主学习微课,让其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了解象征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托物言志、对比等表达技巧的特点。制作微课期间,教师还可以巧妙渗透深度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借助互联网查找更多信息。

(2)准备情境资源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情境资源。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教”与“学”不应该出现断层,为避免学生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导致师生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利用情境资源,引入白杨相关的图片或纪录片等视听资源,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活动中,促使学生积极与教师开展讨论。

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科学开发教学资源,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其保持学习热情,确保能够在课堂教学期间尽可能地淡化自己的身影,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文章解读、知识学习和练习应用环节中,在做好“少教”准备的同时,为学生“多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以“多学”为导向—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在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期间,教师需要探索让学生“多学”的策略。这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学习流程。教师可以积极构建翻转课堂,即引导学生参与准备、钻研和反思三个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到多读多悟、多交流、多反思。

1.准备环节—课前预习

要想实现“多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读”的时间和“悟”的时间。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预习,鼓励其多读多悟,使其在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白杨礼赞》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教师分享的微课资源、教材以及互联网资源,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好准备。为保障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浏览部分学生的课本,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与学生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手法開展讨论等方式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认真地解读课文,细致地做批注,在精读细品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白杨的不平凡,逐步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养成多读多悟的习惯。

2.钻研环节—课堂讨论

经过充分的预习,教师可以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第二个和第三个学习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达到“多学”的目标,教师要适当进行干预。此时的干预并非直接为学生解决困惑,而是要在发现某一小组讨论深度不足的情况下,适当通过质疑、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组员深度思考,确保各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景”“神”“形”三个角度细致分析作者如何赞美白杨的不平凡,在探究文章结尾的过程中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在解读白杨的象征意义的过程中了解托物言志的运用效果。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组间讨论活动,让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在成果展示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多个部分,让不同小组推选代表谈谈本组阅读课文某部分时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在某一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追问和补充。这样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加学生课文解读的深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

3.反思环节—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让学生参与“多学”活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少教”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纳总结能使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合理设计今后的语文学习方案。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其指明总结方向。

(1)从写作技巧层面进行总结。在学习《白杨礼赞》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探究、总结并内化课文的表达技巧,促进自身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2)从情感态度方面进行总结。学生不仅要分析作者的情感,而且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分析当代生活中是否有像白杨一样的人,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生活中的“白杨”,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从学习过程方面进行总结。学生要总结学习过程,归纳出符合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在今后的课外自主阅读活动中,深入探究作者的表达方式、思想观念和情感。

合理设计学习流程,引导学生高效开展学习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将“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帮助学生深度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的同时,培养其学习能力、探究意识等素养,更好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教师要探究“少教”和“多学”的价值和实践策略,提高“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保障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53.

[2]张芳.初中语文阅读“少教多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9):84-85,88.

[3]魏丹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实践与探究[J].华夏教师,2019(13):42-43.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