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

2022-02-25 07:30赵静
成才之路 2022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果

摘 要:教师话语作为可理解性输入的源泉,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元话语,提高课堂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以英语教师真实课堂授课内容为语料,分析元话语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使用情况,以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为教师有意识地使用元话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关键词:元话语;英语教师;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8-0015-03

“元话语”(Metadiscourse)指有关“话语的话语”。元话语关注语篇生产者、使用者和语篇本身之间的关系,为受话者解读语言使用和语篇分析提供一种方法。近30年来,随着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话语本身即元话语的意义。教师话语作为可理解性输入的源泉,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英语教师真实课堂授课内容为语料,分析元话语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使用情况,以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为教师有意识地使用元话语、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一、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元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和分类的理论研究方面。对元话语定义的研究主要从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两方面展开。Vande Kopple(1985)认为,元话语既是“有关话语的话语”,也是“有关交际的交际”。Hyland(1998)将元话语理解为语篇中用来协商互动意义的表达方式。Meyer(1975)使用信号语解释元话语的语言构式和语义内容,Lautamatti(1978)强调写作过程中元话语与主题的非相关性。在分类研究上,Meyer(1975)最早将其分为四大类,随后Lautamatti(1978)扩展为五大类,但影响较大的是Vande Kopple、Crismore和 Hyland的分类。Vande Kopple(1985)将元话语分为两大类(篇章和人际元话语)、七子类。他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和人际功能出发,分类较为系统,但各子类之间有重叠。Crismore等(1993)完善了Vande的分类模型,将小类别进行了调整组合,形成十二种元话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Vande分类的缺陷。Hyland(1998)则综合先前的分类方法,提出元话语的人际模型,将元话语分为交际式和互动式两大类,共十个子类,侧重元话语的社会功能。

上述元话语的理论研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Wunderlich(1979)创造性地将元话语研究由面对面交际扩展到口语和书面语语篇。MurDue(2007)对比了在学术论文撰写中,美国和西班牙学者使用元话语有无差别。Intara-prawat & Steffensen(1995)和Cheng&Steffensen(1996)的研究表明元话语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Swales(2001)和Thompson(2003)则关注学术口语语篇中元话语的使用。

国内对元话语的研究始于对这一概念的界定。“Metadiscourse”(被译为“亚言语”)一词最早由成晓光(1997)引入汉语学界。李佐文(2001)和杨信彰(2007)探讨了元话语的作用。随后,国内学者对元话语分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徐赳赳,2006;王强,2018)。这些研究虽受到国外几种分类模式的影响,但对元话语的子类分类有新的突破。

随着理论研究日渐成熟,国内学者开始转向元话语实践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将元话语分析应用于学术论文写作(周岐军,2014;孙莉,2015;高芸,2018)、课堂话语分析(闫涛、张丽云,2013;应洁琼,2017;林维燕,2019)、英汉对比分析(蔡基刚,2017;黄勤、王晓利,2010)、翻译研究(鞠玉梅,2015;鲁英,2012)及各类体裁语篇分析(谢群,2012;胡春雨、李旭妍,2012)等。其中元话语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最为丰硕(闫涛、张丽云,2013;郭红伟,2020)。

国内外关于元话语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研究成果丰富。但当前研究对口语语篇的关注较少,且研究视角多是学生的角度,少有研究关注到可观察的、真实自然的教师课堂元话语。鉴于此,本研究以元语言为切入点,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真实课堂环境中教师元话语的形式和特点。

二、研究意义

元话语作为一种语用手段在课堂话语这一特殊的口头语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开展首先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话语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元话语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互动、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元话语可以帮助教师改善和规范教学语言,增强职业语言意识,提高职业语言运用能力。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元语言意识。教师元话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准确示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受众意识和语用交际能力。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几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5名英语教师参与授课音频录制,录音时长为每学时45分钟。5名教师年龄在30岁~40岁,硕士以上学位,教龄均在十年以上,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录制好的音频经由人工转写成文字,剔除其中的中文内容后,进行校对,再由人工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分类采用Hyland(2005)基于人际模型的交际式和互动式元话语分类。前者主要指课堂语言组织中的连接成分,包括过渡标记、语码注释、言据标记、框架标记和回指标记五个子类。后者用于加强师生互动,包括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自称语和介入标记五个子类。

四、研究結果

统计结果表明,两大类元话语十个子类均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出现。以100词为基准,计算各类元话语的标准化频次,显示每100词出现18.17个元话语,其中12.07个人际互动式元话语(66%),6.1个信息交互式元话语(34%)。在十个子类元话语中,介入标记元话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过渡标记元话语和自称语。

人际互动式元话语占比过半表明互动型元话语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使用频率较高,在教师课堂元话语中占主导地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通常采取大班授课,一个课堂由多个行政班组成,班额大,人数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是确保有效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会频繁使用互动式元话语,进行课堂互动,以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在十个子类元话语中,介入标记元话语出现频率位居首位。介入标记在语篇内具有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联系的功能,在英语课堂中则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类元话语主要包括指令性语言及互动性问句等。如Teacher: You can see that <Eng.> the title of this Unit is A Virtual World.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virtual?<Eng.>” Yes, a virtual world is the computer-based or the Internet- based environment. You can see that <Eng.> the Internet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your daily life, right <Eng.>?Next, I will give you <Eng.> two minutes to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the warm-up question: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Internet?Is that clear <Eng.>?在本例中,教師使用You can see (that)..., I will give you...等第二人称指令性句式来吸引学生对单元主题的关注和安排教学活动,用Do you know...等问句来引导学生思考主题词及相关问题,并获得反馈意见。应用型本科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待提升,且受大班教学的限制,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频繁使用介入标记元话语来促进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过渡标记元话语可理解为连接词,常为副词或连词,在语篇内用于表明上下文逻辑关系,在英语课堂中则用于表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过渡标记元话语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教学流程和各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实现信息补充、转折和总结。如Teacher: Well, next <T.>, let's look at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assage. At the very beginning <T.>, the writer encounters with a boy...Since <T.> he was asked with a question,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out the answer. So <T.> in the body part, he presents facts to prove that he is poor in some aspects while <T.> rich in others. Finally <T.>, he's grown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himself. So<T.> from the outline you may have a clear picture about the main idea and also <T.>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but <T.> here I would like you to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how does the author begin the passage?And <T.> you can consider the commons ways of starting a passage...在本例中,教师介绍了文章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开篇方式。本例共出现10处过渡标记元话语。next表明与前一任务的承接关系,At the very beginning、Since、Finally表明文章的写作思路,So 和Also对先前内容进行总结,but和And用来引出下一教学任务。由此可见,教师使用连接词不仅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还能传递自身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步骤,紧跟教学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自称语是指对自己的称呼,在语篇内用于向读者表明作者的身份,在英语课堂中则用于明示教师的身份。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自称语能够对师生互动和课堂氛围产生直接影响。如Teacher: Just now, we <S.> have seen so many interesting examples of generation gap, and I <S.> also share my <S.> own experience with you, next, let's <S.> come to the group discussion, I <S.> would like to give you three minutes to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on the topics: Do you have generation gap between your parents?How can we <S.> narrow or 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Afterwards we <S.> will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share your ideas, am I <S.> clear?在书面语中,尤其是学术论文写作中,自称语的表达会刻意回避,以避免过于主观的表述。但在本例中,自称语使用频率较高,教师通过自称语I和we向学生发出教学指令,以推进教学任务的实施。I的使用,能帮助教师明示身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指令。而we的使用,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教师所要阐述内容的注意,还能给学生留下亲切的印象。

五、结语

研究表明,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英語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元话语,尤其是互动型元话语。这类元话语的使用,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此外,介入标记元话语的使用不仅能向学生发出明确指令,还能以互动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提升教学效果。过渡标记元话语的使用,能有效推动各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而自称元话语的使用能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因此,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元话语,提高课堂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红伟,卢加伟.教师课堂元话语多维功能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20(02).

[2]何中清,闫煜菲.元话语研究30年——发展、问题和展望[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3]冉志晗,冉永平.语篇分析视域下的元话语研究:问题与突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02).

[4]唐建萍.元话语研究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10(01).

[5]席颖.基于海兰德人际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6]闫涛,张丽云.基于语料库的高校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多维功能机制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2).

Study on Classroom Meta Discourse of

English Teacher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J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212, China)

Abstract: As the source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teacher tal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consciously use meta discourse in classroom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logic and accuracy of classroom language, so as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Based on the real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of English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se of meta discourse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summariz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so as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eachers to consciously use meta discourse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meta discourse; English teachers;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项目编号:KYY2021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静(1987-),女,湖北沙洋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高校英语教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