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022-02-25 12:52薛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效果妇产科

薛莲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是否具有妇产科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减少研究偏差,调查对象选择我院在2020年7月至次年4月的妇产科手术患者,并预估抽取80名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组合为β组与α组,并且平衡组内患者人数。在实际调查研究中,β组采用传统缝线方式进行治疗,并将结果作为参照对象,而α组则选取生物性可吸收缝线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并将最终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治疗价值以及显效速度。治疗过后分别记录一周、两周、三周的时间段内,患者切口的愈合状况,以此来加强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结果:尽管患者治疗前的身体状态相同,但经过不同缝线方法的治疗后,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治疗效果,以及显效速度等存在明显的优势,治疗后患者情况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研究图表以及结果对比。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从调查分析的数据来看,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治疗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缝线治疗方法,因此,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值得在妇产科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生物性可吸收缝线;传统缝线治疗;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应用表现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

缝线治疗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起到的作用在于,帮助产妇缝合切口,并且在此期间,医护人员还需要结合缝线治疗方法来辅助切口的愈合,并防止切口感染的现象发生。而为了优化缝线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采取缝合疗效快、安全性高的缝线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例如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治疗方法,以此才能够提高产妇生产切口缝合治疗的效率,并借助生物可吸收缝线方法的优秀治疗性能,缓解产妇切口缝合带来的疼痛感。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资料选取

此次调查规划决定选取我院在2020年7月至次年4月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且预估抽取80例符合调查标准的患者来参与调查工作,以此来保障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信程度。患者的选取标准为:(1)患者属于正常生产。(2)患者无精神病史,以及近期未参与重症治疗活动。(3)自愿参与调查研究活动。(4)无生产缝合的治疗历史。(5)参与手术前腹部无伤口。而为了减少年龄因素对调查结果产生的影响,医护人员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调查对象分为β组与α组,且患者人数均衡,两组调查患者的年龄区间均控制在24至36岁之间,β组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7.67岁,而α组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则为27.17岁。年龄区间一致,且平均年龄差异较小,因此患者的年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应用方法

在同一生产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运用普通缝线方法来帮助β组患者缝合切口,且根据患者皮下脂肪的深浅程度,适当调整缝线的具体方式,直至患者伤口完全愈合后,对缝线进行拆除处理。而α组患者則采用生物性缝线来进行缝合治疗,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来调整缝线的主材料,缝合期间,医护人员需要避免伤口与缝线之间出现缝隙,并且运用生物性可吸收缝合线进行间断缝合,以此来停止切口的血液流出。在缝合的力度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将缝合线的另一端进行牵拉,并且使其与皮肤切口对照平整,以此来保障缝合的力度适中,从而防止缝合力度过大导致增加患者的疼痛感,以及缝合力度过小导致患者切口处皮肤松弛,影响愈合的效果。并且在缝合完成后对切口进行定期检查,并通过消毒或者重新包扎来排除切口内部的病菌。

1.3治疗指标观察

在伤口缝合后的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在手术后一周、两周、三周的时间段对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记录,主要的记录要素为患者的愈合显效速度以及切口疼痛感。最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来将患者的疼痛感转化为数据评分,并以0到10分表示疼痛感的程度。而患者的切口愈合显效速度则通过不同时间段内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记录情况,来计算出伤口的愈合率,以此来进行最终数据的对比,从而得出两种缝线治疗方式的效果差异。

1.4统计学方法分析

在得出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后,医护人员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来推算出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伤口愈合率,并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来总结出最终的治疗效果。

2.结果

2.1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显效对比

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从患者的住院休养当中记录患者术后一周、两周以及三周的切口愈合情况,并将愈合程度转化为概率,得出如图表一所示的患者切口愈合率,并且以标准差(X±Y)来表示组内患者的愈合速度差异。最终分析出,α组患者在术后的切口愈合协调速度较快,且效果优于β组,两组患者各阶段切口愈合速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缝线治疗优势上来看,生物性可吸收缝线方法相较于传统缝线方法,其免除了术后拆线的步骤,也就意味着减轻了患者的术后二次疼痛。且经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生物性可吸收缝线不仅有利于患者切口的愈合,还能够减轻患者在进行伤口缝线之后的疼痛程度,从侧面减轻了患者因缝合手术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明确生物性可吸收缝线治疗方式的优势,并且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将该治疗方式的特点发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此之外,院内的医疗研究人员也应当注重生物性可吸收缝线治疗方式的创新方法,并且通过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来得出优化该技术治疗效果的有效策略,以此来推动产科医疗水平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琬迦.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3):26-27.

[2]翟乃慧.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185.

[3]丰淑霞.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9):74+73.

[4]杨瑞红.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探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05):118-119.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效果妇产科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观察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4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临床对比观察
高频振荡通气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