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2022-02-25 00:24何元邱慧梅田云王亦明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乡村振兴

何元 邱慧 梅田云 王亦明

摘要:乡村教育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改进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无疑是推行乡村人才输出体系、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的适应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正是因为乡村生活的场域与城市教育生活的场域以及城乡资源有所差异,所以乡村教育资源配置被赋予新的含义。本文探究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育;资源配置

一、引言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所以构建协调且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能够有效缓解城乡教育失衡的现状,并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能够有所改善。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构建具有乡土价值的乡村教育内生发展理论,就必须要以乡村资源做透彻的分析,找寻乡村教育的内生发展内涵。

二、乡村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师人力资本薄弱

师资配置政策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更多的是针对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时期对于教师的数量、质量和待遇上存在的差异来提出的。尽管近几年我国对城乡师资配置的要求以及标准在不断完善,但是并没有在配套支持政策上进行细化分解以便支持其发展。同时师资队伍在教育资源中属于核心地位。师资作为教学的主体,能够决定教育成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但目前我国的师资教育水平比较薄弱,师资队伍尚不完善,学科配置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许多乡村学校的教师数量缺乏,以至于教师会身兼多职,同时担任语文、数学、美术等几门课程的老师,使得老师的压力也倍感增加。并且也会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导致教学过程难以顺利进行。对此,也是致使许多优秀乡村教师流失情况严重的原因之一,最后出现职位空缺又难以得到及时补充的情况。

(二)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较低且布局不合理

在20世纪90年代,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目标,于是我国政府实施“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的政策。由于我国乡村空间相对较为广阔,各居住地都较为分散,从而导致农村的学校数量多但是规模较小的问题。后来发现“村村办小学”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撤点并校”,并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要求。现在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家庭条件富裕的孩子都去城镇学校就读,优质生源向城镇不断转移,导致农村的生源数量质量都有所降低,在校人数也不断减少,乡村学校规模变小、数量减少,乡村的班均学生数量显著少于城镇班均学生数量。这也会导致学生上学远、办学成本较高、师资压力增加和公共设施等教育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三)乡村学校管理水平较低且文化传承断层

近年来,国家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乡村教育,政府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加,且为部分乡村学校提供新的教学楼,配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施、图书室等。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将其发挥作用,图书馆不开,计算机坏了并不维修而是将其闲置等问题一一凸显。最后并没有合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而是浪费了教育资源。于此而言,乡村学校虽处于农村社区,但乡村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人事任免等制度却主要由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因此和城镇学校相似。一般乡村只承担一些校舍修建和设施维护的工作。并且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上,虽然国家鼓励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但是由于乡村教师对乡村知识的匮乏以及对乡土文化的不自信,导致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去开发农村特色教育资源。所以乡村学校虽置身于乡村场域,然而其为乡村社会服务和贡献并不足。

三、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使用的相关对策

(一)配置科学政策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有助于乡村教育。首先,国家所出台的政策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其次,实施师资配置的政策,通过“特岗计划”“三支一扶”扩充教师数量、避免一个教师身兼多职的情况出现。再次,通城乡教师交流合作和乡村教师培训来提升教师素质,并且应用大数据去远程学习优秀教育资源,注重对音体美等教师的专项培养,保证全面开设学校课程和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最后,通过增加提高乡村教师基本工资与薪资待遇,并且对边远地区的教师进行补贴,并给予优惠政策,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建设。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更好实现。

(二)提高乡村办学条件,优化乡村学校布局

首先,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乡村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以便于加快农村学校的规范建设进程,为乡村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充分改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其次,由于乡村学生不断减少,使得乡村教育用地相对充裕,这就要依托于对乡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例如在日常锻炼中加大对体育设备的投入、对操场的安全建设来锻炼身体;在日常学习中,加大图书馆书籍的投入,增加投放电脑计算机来学习查阅资料;在授课中,安装投影仪,完善教学设施来提高上课效率。这都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同时有效避免教育资源浪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合理调整乡村学校布局,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对不同学校的合并撤销需要綜合考虑地理因素和文化差异等。

最后,应当拓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使来源渠道多元化多样化,鼓励慈善机构及社会爱心人士与组织对农村教育的进行关注与捐助。同时也要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教育经费使用制度,将教育经费支配权下放到学校,落实学校的自主权,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以便于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三)健全学校管理机制,打造特色乡土文化

首先,高效利用物质和人力等教育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应当让图书室开放便于同学们阅读书籍开拓视野,鼓励和培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以及音乐教室等设施以提升素质教育。真正发挥这些物质资源的作用,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故应改革农村学校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已有教育资源,为学校所有的物质资源建立档案,明确使用的准则和交接的制度,并对出现故障的教学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保养,避免出现教育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的情况。

其次,乡村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要继承乡村社会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将学校办学目标、教育对象的特点和自身地理区位发展优势进行统整,开发具有乡土民俗特色的校本课程。与此同时,乡村学校可以作为传播乡村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这也将助力乡村更好更快发展,让农民真正以乡村教育为基点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最后,乡村学校应该着眼于转变学生所接受和承袭的保守型思维模式、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消极的生活态度。应当增加他们置身乡土的文化自信,并且向乡村学生传播先进科学的乡村文化知识,用来探索新型农业知识和技术。此外,乡村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在乡村社会发展现状的背景下剖析乡村社会的独特性和乡村社会的魅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乡村社会深一步研究的斗志,也让乡村学子更加认同和敬畏热爱乡土文化。

四、总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的奠基工程。意味着乡村教育逐渐成为了改造传统农村的一个起始点。并且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行,提升乡村的教育质量也逐渐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正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进而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教育差距不斷加大,所以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的战略,应当继续加强对乡村教育的关切,进一步提高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斌,李磊.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使用效率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1(12):105-106.

[2] 罗利群,高婉玉.乡村资源视角下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6):98-102.

[3] 徐金海.从历史走向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21,42(10):24-34.

[4] 苏红键.教育城镇化演进与城乡义务教育公平之路[J].教育研究,2021,42(10):35-44.

[5] 李祥敏,马秀峰.新媒体助力农村社区教育的路径探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1(05):13-17+29+107.

[6] 王红. 乡村教育在地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 肖泽平. 农村教育扶贫社会工作项目实施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何元(1998.5),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农村教育。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