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辅导员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022-02-25 00:59张斐宇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

张斐宇

摘要:许多学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大学校园,但是面对新鲜的一切,很多人表现的比较迷茫,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中面临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不同,复杂人际关系等相关问题,致使一部分学生缺乏斗志、丧失信心。但作为一名辅导员,要意识到并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从不同方面来帮助学生尽快调整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为将来的人生做好准备。

关键词:大学生活、生涯规划、 心理自助

大学是实现学生身份到职业人身份转化的必要预备。大学在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工作准备”、具备个人就业的“胜任能力”,是一个让学生逐步适应社会,明确个人目标的平台;同时,大学是完善个人性格最好的阶段,也是为职场磨炼技能的时期。大学的教学和管理主要是教学生培养一种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种快速接受知识的能力,培养你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主动思考的方法,具备了接受知识和学习的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大学毕业生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但是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中学生来讲,大学生活存在这太多的未知和迷茫,作为辅导员,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如何帮助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一、帮助学生明确大学与中学的不同

第一、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学主要进行“老师下达”、“学生执行”的管理模式,由老师从早到晚、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行为,多方面全方位的管理,而大学则是思维多元化,以学生自主安排为主导,老师为辅助力量,由中学时的封闭式教育转化为大学的开放式教育。同时大学对学生评价标准不同,考核标准不单一只是学习成绩,更注重个人的综合能力,情商和智商结合程度,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和个性化发展、由此大学的培养目标由中学的基础性学科的教育、应试教育转变为让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去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让他们适应社会需要。

第二、学习方式的不同。中学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以高考为中心,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每个阶段都由老师规划好,以“要你学,必须学、这样学”为模式;而大学的学习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习过程,但这些课程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为培养专门人才服务。此外,大学还根据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开设大量准对性强的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实验、实习及社会调查等许多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知识和新内容的课程。虽然以就业为目标,但是选择性较大,更多体现个人思想和意愿,注重个人能力的体现,以“你要学,择善学,自主学“为模式。

第三、人际关系的不同。中学人际关系相对单一,主要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集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模式,较为固定;而进入大学,交际圈增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化。首先,老师与学生已不再是单一的上下级关系,更多是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模式;其次,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在集体宿舍生活,大家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迥异,需要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自信包容;再次,大学不再限制谈恋爱,虽然益于身心发展,可能促进努力学好课程,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大学生活带来苦恼;最后,大学各种团体较多,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处理复杂程度。

二、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从中学到大学,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如何在入学后及时调整心态,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已经成为学生本人、高等院校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好从步入大学校园就开始。

作为新生辅导员,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它是大学生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分析个人性格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职业生涯是毕生的过程,生涯规划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程化”。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原则和方法,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解决毕业就业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大学生在未来更好地管理自己;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积极开展面向新生的入学职业生涯教育讲座,团队拓展活动、个体咨询、学姐学长访谈、职场体验日和实习实践环节等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辅导网络课程、在线职业测评工具等,为在校学生进行自主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有效途径,倡导学生自我调节、自我规划;最后,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并不是规划一次,就可受用终身。具体的生涯计划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情况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引导大学生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及时对自身进行评估和反馈,唤起个人的职业生涯意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人生观。

三、利用新媒体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媒体行为。它同时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沟通等诸多方面。在生活方面上,新媒体技术带给大学生更多的生活资讯。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还能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社会现实、新闻热点,了解不同国家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念,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同时一些用心不良的人把不良信息发布在新媒体中,用虚假新闻造谣惑众,用恶意炒作制造混乱,用色情、暴力、恐怖等内容毒害大学生。而此时的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和理性的判断能力,若长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导致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法制道德意識弱化。因此,在学生步入大学初,作为辅导员要组织开展丰富的媒体文化活动,帮助学生理性认识新媒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培养学生分辨媒体信息的真假的能力,向学生推荐可信度高、传递正能量的新媒体公众平台,如学习中国、大学生励志网、学生组织微信平台等。

四、开展学生心理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也显得尤为重要,心里互助行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面对学校和老师的管理的同时,更倾向于倾听学长学姐的意见和关注学长学姐成长成才的过程,借鉴高年级学生的成功事例,同时同学之间也希望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行心里互助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品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作为辅导员要开展同学心里互助为途径,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助模式,组织心里互助活动如互助式心理激励、互助式心理暗示和互助式辅导等,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让每一名学生在寻求帮助的同时充当辅导者,大家敞开心扉,用真情、真诚和热情去帮助对方,早心灵得到安慰的同时,也获得了朋友。同时也让大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树立了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健康品质,增强了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大一新生能否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关系到学生大学四年生活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是否能够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职业人和生力军,是辅导员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基本前提,也是高等教育中一直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许蕾;如何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王丰昌;张崔英;;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赵以亮;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3年07期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
围绕生涯规划 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思考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向左走,向右走
运用三叶草模型,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梦想照进现实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做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领者、指路人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