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类非遗产业扶贫路径研究:以丰宁满族剪纸为例

2022-02-25 10:29郑一桐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丰宁满族手工艺

郑一桐 ,张 率 ,林 欢

(1.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发布了两个针对非遗扶贫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和《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1],并公布了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河北省丰宁县列入名单。

非遗扶贫工作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丰宁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产业发展,为当地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以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产业为例,针对其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新的发展方向与建设路径,为剪纸类非遗产业扶贫路径探索提供参考。

1 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产业发展现状与瓶颈

1.1 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产业概述

1.1.1 丰宁满族剪纸简介

丰宁满族剪纸艺术集中体现了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与文化形态,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2006 年丰宁满族剪纸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丰宁满族剪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1.2 丰宁满族剪纸产业发展现状

2018 年6 月,丰宁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县之一[2]。为响应国家号召,丰宁以“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为目标,在土城镇张百万村、毫村沟门村、五道营乡五道营村建立了丰宁满族剪纸非遗扶贫就业工坊[3],在大力培训的基础上,帮助当地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习掌握民俗工艺或相关技能,使这些人拥有一技之长,以达到就业增收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帮助了贫困户提升经济条件,还有益于非遗传承,扩大了群众基础,实实在在的推动了丰宁满族剪纸产业的发展。

1.2 丰宁满族剪纸产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丰宁满族剪纸队伍在逐渐壮大,但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宣传力度小、文化产业化弱、人才流失等问题,都阻碍着满族剪纸艺术的发展。

1.2.1 宣传力度仍待提高实际上丰宁满族剪纸的传统技艺大多留存在70 岁以上的老人手中,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大队伍建设力度,让剪纸艺术传承有人、后继有力[4]。

1.2.2 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丰宁满族剪纸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制,在产品销售、营销和产业运营等方面均欠缺经验和成熟的模式。

1.2.3 未能充分结合信息化手段

丰宁满族剪纸作为传统文化,未能与现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技术相结合,没有建设独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创新性不足,智能化不够。

2 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产业扶贫工作方向

2.1 以妇联为支撑进行精准定位,真正达到联动式扶贫

在非遗的传承、保护及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政府的多个职能部门中,妇联与非遗产业保护工作的联合是十分特别的形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文化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妇联组织要合理应用教育系统,主动为非遗产业保护人、传承人以及对非遗产业项目持有浓郁兴趣的妇女群众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例如丰宁满族窗花、挂笺等剪纸技艺项目均是依托“手把手,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实现代代传承,为了确保剪纸产业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帮助更多的群众实现脱贫,妇联组织要尽早构建相对完善化的传承保护机制,并且要持续摸索及创新项目传承方式。适时举办非遗下乡、非遗生活化等文化类活动,借此方式使后期剪纸类非遗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由更坚稳的基础。

(2)社会作用:妇联组织自身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应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不同层次的妇女力量,为资源整合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妇联组织要对贫困群众做出一定引导,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将既往由政府主导的非遗保护工作缓慢变成为妇联引导的非遗产业保护联合精准扶贫工作项目[5]。

(3)经济作用:在经济社会中,妇联组织的作用以维护广大妇女合法权益为主,我国贫困地区的妇联组织肩负着更加沉重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引领本地广大妇女真正实现脱贫增收,针对致力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组织也要在物质及人力上给予一定支持,力争能和其部门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最后产生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非遗产业扶贫工作才会获得一定发展机会,且贫困妇女群众也能创造出一些经济效益。

2.2 以培训为抓手做好传承工作,建立稳定的产业生态环境

2.2.1 进行定点培训,实现连续增收

侧重点是采用适宜的途径促进相互没有关联的零散要素有效融合,达到相互渗透、交融,最后达到效益最大化。剪纸类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性处于较高水平,很多技艺的传授需要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只有培训更多的人员,才能在中介公司平台的管理运营模式下表现出其效率与成效。搭建“2 ×1 双边互助模式”,使非遗传承人和贫困群体能在具备中介作用的企业引领下达到面授教学,并且企业收纳贫困人口并作为职工,协助他们创造经济利润。通过整合三个方面的非遗产业资源,使剪纸类非遗教育价值实现最大化,进而充分发挥经济效益[6]。

2.2.2 创办非遗学院,实现贫困群体增收的稳固化

核心是传承发展非遗产业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工艺价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贫困群众的思维,加大对社会群体的宣讲力度,在广纳贤士的基础上把艺术方法转型成经济实力,且还能帮助隐性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比如,可以通过和本地大学合作创建“剪纸类学院”招揽各界弟子,其中包括很多聋哑儿童,带领他们在这里学习并掌握了自力更生的技法,并且能在实际操作中感悟人生真谛,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3 市场孵化助推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产业扶贫

3.1 构建“公司+经纪人+工人”模式

在推行该模式过程中,公司作为销售平台,主要是对外提供订单数额,在限定期限中将其配置到公司内部经纪人手中,经纪人再结合订单特征、种类差异等情况,将其逐一配置到不同妇女职工手中,要确保两者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交接,执行好产品销售过程。以上这种模式实施过程中以贫困地区“留守妇女比例偏大”的特征为依托,真正达到“无车间生产”、“无坐班生产”,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完成本职工作的热情,将剪纸类非遗产业“生活化”的特有发展趋势凸现出来,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真正实现非遗产业运营效率及效益的最大化,淋漓尽致的凸显出其规模化经济效益。

3.2 构建“创意+生产+电商”模式

即构建特殊的双边联动协作模式,其宗旨在于增加订单量,帮助贫困群体实现脱贫增收。在具体实践中,年轻人提供剪纸类非遗独特设计方案,并承担起销售商的职务,和充当起工厂的手工艺人进行协作,采用直线发货形式以省略中间商环节,降低成本支出额度,增加经济收益。在设计潮流中手工艺人达到了有效增长,年轻群体的剪纸类作品新颖设计也体现出较高的价值[7]。

3.3 基于数据驱动建设智能剪纸平台

通过智能剪纸平台促进满族剪纸产业的规模化,增加传统非遗的社会影响力,该平台的基础架构模型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3.3.1 建立底层数据模型

智能剪纸平台的底层数据分为四类,即剪纸作品数据、手工艺人数据、设计师数据、订单数据。剪纸作品数据即结合丰宁满族剪纸内容与体现形式去划分作品的所属类型,借此方式使艺术作品类型实现明确化;手工艺人数据主要由各个手工艺人擅长的剪纸类型、艺术作品制作状况等构成;剪纸设计师数据主要包括了设计师个人数据及其设计思维理念、设计模板等;订单数据指客户要求的剪纸类型、制作周期等。

3.3.2 建立数据匹配算法模型

在创建好数据模型以后,须依托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匹配算法模型。匹配算法是将客户订单、手工艺人、剪纸设计师三方面数据进行自动匹配,具体包括:客户订单需求、手工艺人制作周期、手工艺人擅长领域、设计师设计理念、订单服务水平等多层面匹配。基于基础数据,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利用数据挖掘、回归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等进行订单与手工艺人的匹配,手工艺人与剪纸设计师的匹配。

3.3.3 创建实时数据优化模型

该模型主要构建动态实时优化机理实现扰动管理策略,智能剪纸平台扰动管理是指根据订单任务执行过程出现的各种突发因素进行任务调整。常见的扰动因素包括:客户追加订单需求,手工艺人制作时间延误等。扰动管理策略只需要根据个别订单进行改派或转单,不需要大规模的重新优化[8]。

在转换与推广智能剪纸系统平台过程中要建立“政府主导+第三方公司运营”模式,平台建好以后,由专业的运营公司执行相应的运营与推广工作,政府从宏观角度给予政策支持,科学设定产业扶贫目标,实现对第三方运营公司的精准扶持与严格监督。

4 结语

非遗产业扶贫不仅是新时期下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其传承与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剪纸类非遗一方面必须维持自身的传统工艺特色,另一方面也需要输注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并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其产业成果才能为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接受,进而促进其传承和保护。

猜你喜欢
丰宁满族手工艺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北京科委精准帮扶河北丰宁奶牛养殖业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浅论丰宁—隆化一带深断裂对成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