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回肠炎的预防与控制

2022-02-25 18:46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菌素肠炎猪群

王 晶

农安县靠山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农安 130200

猪回肠炎主要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发的以腹泻为症状的疾病,致病菌使回肠和结肠隐窝里没有发育成熟的肠细胞发生了腺瘤样的增生,使得患病猪表现出消化吸收不好的情况,肠道出血,生长发育不良,临床主要表现是顽固性或间歇性的出血,免疫力下降,有时会将该病和猪血痢类疾病混淆。确诊该病可以在感染高发时期的粪便里检测出内劳森氏菌,及时采取最佳的治疗,可避免猪群的生长速度减缓,减少给养殖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猪回肠炎概述和危害

1.1 概述

猪回肠炎也叫作猪增生性肠炎,其是由猪身体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出现的一种病原菌性疾病,一般会在生长5~20周龄的肥猪身上出现,临床上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出血性、顽固性、下痢性的消化道疾病。当猪患有回肠炎后会生长缓慢、饲料不吸收。

1.2 危害

猪在患有回肠炎后会抑制猪群的健康生长,且导致饲料转化率低、养殖效益不佳等,猪回肠炎病发率较高,人们容易忽视。这种胞内劳森菌会对猪肠道内的绒毛膜产生损害,降低猪肠道吸收功能,并严重影响哺乳期的仔猪生长,对于肥猪的抚育也会产生影响。另外,急性回肠炎会导致猪群出现便血的情况,严重者直接死亡,最终为养猪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 猪回肠炎的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对于急性型猪回肠炎出现概率比较低,基本上会在4~5月龄的猪以及4~12个月的母猪身上出现。最为明显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出血以及贫血。发病情况较为突然,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对食物厌恶,粪便呈现为黑色柏油状。少部分猪的腹部会出现膨大的情况,死亡率大概在5%。若猪群的营养不佳,病程将会有所延长,粪便里面有血丝。同时个体的皮肤较为苍白,少部分猪尽管粪便没有异常状况,只是皮肤十分苍白,从而出现突然死亡。怀孕的猪则有症状产生后,6 d之内就可能发生流产,而所有余下来的猪就会丧失原有的繁殖能力。

2.2 慢性型

对于慢性型疾病来说,相关病例最多,主要会出现在6~20周龄的猪身上。在临床上面,主要有两种表现,分别是腹泻和增重速度下降。发病率不会高于50%,若整体管理较好,发病率会降低在10%~15%。当猪患有此病的时候,初期阶段粪便会变得较为松软,时间一长,食欲就会有所下降,变得消瘦贫血,体温为39~40 ℃。

2.3 亚临床型

通常来说,亚临床型并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有一定概率出现轻微下痢,但在饲料转化率以及生产性能方面有所下滑。少部分猪在出现腹泻情况之后,就会变得十分消瘦。多数猪经过几天时间,基本上就能自动痊愈,大约1%~10%的猪会逐步演变为慢性型疾病,从而发生死亡的情况。

3 猪回肠炎的防控方法

在猪场之中,一旦回肠炎开始蔓延,持续扩散,基本上很难进行净化,根除难度也很大。因此在进行防控的时候,除了要加强饲养管理之外,还要参照猪场本身的具体状况,尝试在水液和饲料里面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

3.1 初步诊断、确诊

对于肥猪出栏的整齐情况进行检查,如果猪生长效果不一致,则需要检查猪是否患有回肠炎,一般需要查看该养猪场内的猪是否有回肠炎病史,对于有病史的需要对其早期用药记录、治疗效果等进行检查,并且检查其接种疫苗情况。可以根据猪群出栏整齐度、觅食情况、粪便的数量和大小、形状和颜色等,饲料变质情况、饮水情况、猪场环境等判断临床症状,如果存在以上临床症状,则可以初步诊断、确诊为猪回肠炎。另外,还需要进行实验室确诊,对于病猪或者出现疑似病例的猪,需要对其肠道内的病理特点、变化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其回肠部位是否出血、是否有凝聚血块、是否有凝固的血块。一般可以使用WS银染,促使细胞内的劳森菌变成黑色,以此检测细菌基因组,或者通过粪便进行检测,或者对猪进行解剖后对组织进行检测,以此判断其病原菌体。

3.2 管理方法

坚持采用自主繁殖和自主饲养的方式,尽可能降低种猪的引入量。在完成引进之后,隔离观察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在这一期间,需要在饲料里面加入一定量的泰妙菌素,时间为7~10 d。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全进全出,将饲养阶段存在差异的猪放入不同单元里面,在该单元之中,猪出栏后,需要将区域打扫干净。在完成干燥处理后,展开消毒工作,整个圈舍必须保持7 d空场的状态,接着再将新的猪种引入进来,以防出现交叉传播的问题产生。在每一个星期,至少需要使用三次碘制剂展开消毒,各个猪舍的门口都要专门设置一个消毒池,定期展开消毒药的更换,尤其是靴子方面,清洁工作更为重要。做好粪便的管理工作,每一批猪在出栏之后,都要进入到圈舍里面,将角落位置的粪便清扫干净,并完成消毒。避免粪便堆积发酵,以此隔绝病原菌。其中,母猪粪便通常是最为重要的病毒传播源,因此当其进入到哺乳期之后,就要采取特定的措施进行清理,并实行隔离断奶的方法,以此将仔猪和这些粪便接触的概率降低。猪舍需要一直处于清洁的状态,保持干燥,有着良好的通风效果,真正做到冬暖夏凉。对于饲养密度应当合理设置,尽可能降低混群、转群等应激因素,同时在应激相对偏高的时候,在饲料里面采用脉冲投药的方式。所有使用的饲料必须是全价饲料,但凡饲料质量有所下降,未能达标,坚决不允许使用,而对于其中的具体结构,也要有所关注。若猪场的条件达标,就要投入一些青绿饲料,并尝试在里面提高粗纤维的占比,将多糖的含量控制到最小。如此,肠道病原体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以防出现回肠炎问题。另外,工作人员也需要对自身的衣服、鞋子、防护用品、运输车辆等进行消毒、清洁,并做好灭鼠工作。

3.3 药物预防

对于回肠炎问题,为了能够展开有效预防,最为常用的方法便是敏感药物。基于早期的研究工作可以得知,在这些药物里面,大环内酯、林可胺类的效果最佳。而在处理胞内劳森菌的时候,青霉素、杆菌肽以及氨基糖苷都没有什么作用。此外,在饲料里面还需要加入大量添加剂,像是重金属元素,也就是铜元素和锌元素,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效果。

对于猪回肠炎来说,基本上主要会出现于应激情况,在栏区转换、饲料更换、运输以及疾病流行的时候,就需要在饲料里面加入一定量的泰妙菌素,使用时间在7~10 d,从而会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并完成疾病控制。如果育肥猪或者后备母猪出现了回肠炎问题,在应用药物预防时,可采用以下方式。

其一,加入泰妙菌素,其药量为100 g,而对于金霉素,其药量为400 g,所以后备母猪在正式配种之间,每个月都要进行使用,时间为7~10 d。而对于后备母猪,在开展配种工作之前以及配种结束之后,需要连续使用7 d,以此防止会有早期感染情况产生。当仔猪进入断奶阶段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换料,并连续使用,时间为10~13 d,如此不但可以对回肠炎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而且还能对一些由于细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展开防范。

其二,在产房之中,当仔猪断奶到30 d的时候,可以在饲料里面加入泰妙菌素,药量为100 g。而在进入31~40 d的时候,泰妙菌素的实际投入量为50 g。而在41~130 d的时候,泰妙菌素的实际投入量为30 g。而超过131 d之后,则不需要再加入任何药物。

其三,药物保健。猪回肠炎是一种胞内劳森氏菌,选择的药物需要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敏感度,确保进入猪肠道上皮细胞后药物浓度高。且在临床上需要给猪口服或者静脉注射泰乐菌素等药物,用药时间在14 d内,以此避免猪进行二次感染。或者在猪群转群后在其饲料中加入治嗽静、万特肺灵和绿益态等,使用14 d后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3.4 免疫接种

采购德国勃林格企业生产的猪回肠炎活性疫苗,给予口服,或者采购荷兰英特威企业生产的灭活疫苗给予肌肉注射,并在接种疫苗7 h后不能使用其他抗生素。

3.5 治疗方法

在进行治疗工作的时候,涉及的对象除了出现临床症状的猪,也有与其发生一定接触的猪。在感染问题产生之后,应当立刻进行药物使用,而且实际投入量不能太小。若某些猪的发病状况十分严重,则需要采取隔离治疗的方案。一般来说,可以尝试在饲料、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敏感药物,同时针对猪的肌肉展开注射也可以。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时间都不能少于14 d。而一些猪相对较为瘦弱,存在贫血的情况,同时进食量偏低,此时可以针对每一头猪至少注射一次牲血素,剂量2.5~3 mL。另外,如果大批猪都病发时需要及时用药治疗,可以选择内劳森菌治嗽静、富乐克等对于症状较为敏感的猪进行保健治疗,间隔使用时间为半个月,以此有效控制猪的临床症状。并以此使其食欲有所增加,快速恢复原有的健康,促进身体发育。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猪回肠炎来说,一直都是猪场内部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的疾病形式,对猪的个体生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提高重视程度,结合早期工作的情况,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如此,疾病带来的影响就会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菌素肠炎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多指标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联合毒性
肠炎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