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动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2022-02-26 06:45邓俊淼陈婉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核心成员成员建构

□文/邓俊淼 陈婉婉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河南·郑州)

[提要] 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动态能力,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严重的动态能力不足问题,提升农民合作社动态能力是发挥我国农民合作社社会效应和功能的关键动力。本文认为,农民合作社外部制度环境对动态能力的弱激励、内部组织结构对动态能力的弱需求、社会对农民合作社的认同感不强等共同作用,造成合作社动态能力不足;主要从优化外部制度环境、提高市场化水平、优化组织结构和成员结构、提高农户对合作社的认同感等角度,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动态能力。

引言

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其动态能力不足制约了与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竞争优势的发挥。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动态能力,这种能力根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惯例,嵌入到企业的经营流程,形成于企业的发展历史。动态能力反映的是组织在既定路径和市场位置约束下,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其中基于能力阶层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界定的动态能力概念比较清晰、明确。

政府及各部门高度重视发展农民合作社,积极推进合作社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挥合作社联合与合作的功能,必须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重视合作社带头人能力建设。李二超(2013)提出现阶段我国农民合作社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成员合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规范化运作能力、融资能力,并分析了农民合作社建设核心能力的途径。樊胜岳和梁宇程(2020)研究认为,合作社的基本能力对其规范程度有显著影响,农村能人担任理事长,并且股权结构更加平均分配的合作社更大概率是规范合作社。而外部支持如政府项目、信用等级和销售市场,对合作社规范程度也有显著影响。农民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表现在市场竞争、消费需求、政策法律和技术、合作社内部管理等诸多方面。传统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已无法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要进行产权结构重塑才能应对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履行合作社的职能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农民合作社多种功能的实现,都需要提升其动态能力,以应对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

一、农民合作社动态能力的概念

(一)动态能力的概念。首先,从组织的视角,我们将组织看成一个多边关系构成,用于分散协调企业内部资源,同时集成应对外部环境冲击,获得市场利润的集体行动群体。组织内部形成的动态能力无法从市场直接购买获取,只能通过内部组织、管理流程的创新,使得内部协调、整合、学习、重新配置和转型等功能更有效发挥,从而更有效地配置和转换资源。动态能力可以划分为动态的信息利用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内部整合能力、外部协调能力与资源释放能力这五个维度。作为企业应对环境变革的动态管理能力的工具,从实现形态而言,动态能力是企业的组织或者管理流程,这些流程承担了协调和整合、学习以及重新配置和转型的功能。(表1)

表1 动态能力内涵一览表

(二)农民合作社的动态能力。合作社内部的动态能力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合作社对外部资源的获取能力。其中,包括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技术资源等一些构成合作社生产函数的必需资源,这些资源的获取需要合作社领导层、核心成员等骨干社员的集体行动,通过社会资本的动员,获得合作社发展所必需的资源。由于农民合作社是松散的组织,在获得资源时很难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同时,获得外部资源的能力受到合作社领导层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的影响。二是合作社内部资源的配置能力。在获得外部资源后,在资源获取阶段所形成的动态能力,需要转化为农民合作社内部资源的配置能力,并且资源配置能力要与资源获取能力相匹配。资源配置能力是组织内部按照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或部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将获取的资源有序地配置到不同的业务和流程过程中的能力,资源的配置能力直接影响合作社的配置效率。三是合作社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将资源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从中找到总体效应最大的资源配置组合,从而达到资源整合的效果。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整合从而发挥最大效应,是合作社动态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民合作社由于在产权联结方面的松散性,其内部资源整合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发挥资源之间的互补效应,发挥“1+1>2”的效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合作社作为一个生产性组织,是一个具有组织性的生产主体,其生产函数决定了内部的生产资源的整合关系,按照生产函数的资源排序和输入流程以及资源之间转化流程,配以技术的支撑,能够推动合作社生产功能的有效发挥。四是合作社的外部营销动态能力。农民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只有转化为市场行为才能获取市场利润,从而带动社员增收,其增收能力的关键在其营销的动态能力。营销的动态能力主要表现在合作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条件下,使用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带动合作社营销能力的提升。五是农民合作社的学习能力,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学习能力,组织内部学习能力是组织内部异质性知识主体之间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升能力的目的。组织外部的学习能力是合作社内部的成员和领导层,依据组织对知识的需求,通过寻找学习的对象,并通过与学习对象之间的交流、模仿、思考和创新,从而使组织的知识需求得到满足。

(三)合作社的组织属性与动态能力。当前,中国大多数农民合作社是具有合作制的属性,同时产业化和制度性色彩鲜明的股份合作制的改进型和过渡型中间组织,这些合作社并非异化的或伪形的合作社,而是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态。在合作社内部,每一个成员农户都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团体,同时也属于合作社的集体生产团体。合作社是既分散又统一的组织,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只具有企业的部分属性,在内部权威的控制能力相对企业较弱,因此在动态能力的建构方面,合作社与普通企业具有差异性。首先,动态能力的建构需要组织对内部资源进行快速整合,以应对外部风险。而合作社内部的资源,如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既属于合作社,也属于单个的农户,在整合资源时,需要协调的主体相对企业内部资源权威配置,在时间和协调成本上需要更多,并且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本、说服时间、谈判以及协商过程较长,这样一来,对市场及时反应的效率就低。其次,动态能力需要建立创新和实践过程的衔接能力。合作社作为一个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组织,创新需要内部成员和团队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和有效的知识交流,通过系统的“干中学”,并进行交叉学科知识之间的解码、理解和融合,而合作社内部成员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素质异质性较强,差异较大,因此在创新的产生和内部传播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成本。此外,合作社的主要成员是农户,在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与其掌握的传统业务流程对接的过程中,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最后,动态能力是根植于组织内部的战略性行为惯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我国合作社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战略惯例规划和长效发展机制,蕴含在组织内部的先前的市场经验是企业进入新的市场创业经营的关键因素,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动态能力。

二、农民合作社动态能力不足原因探讨

我们主要从制度环境、组织结构和成员认同三个方面来分析农民合作社动态能力不足的原因。

(一)制度的负向激励弱化动态能力的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尽管各级政府都规定了合作社承担项目或享受相应优惠政策的标准,但由于以权谋私现象的出现,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承担了农业农村建设项目或者享受了政策优惠。少数合作社也千方百计地拉关系、走后门,希望得到政策优惠或者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市场化两大制度逻辑同合作社的法定形式存在冲突,并由此带来制度不兼容、组织非效率和利益错配三大制度矛盾。

国家对合作社的激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的竞争优势,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环境,但是目前个别农民合作社利用“空壳社”来套取制度利润,这形成了制度的负向激励,使得农民合作社从组织层面上没有将能力建设放在首位,缺乏市场竞争中依托动态能力提升来获得超额利润的动机,反而是通过政府的制度补贴等套利行为来获得超额利润,其市场主体角色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政府部门的合理引导是促进农民合作社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特征,对合作社的不合规经营缺乏必要的监管。因此,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制度,本质是为鼓励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却成为了制约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

首先,制度对资源获取、配置和整合能力的激励强度不够。由于依托动态能力能够获取和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合作社应该重点提升资源获取、内部配置和整合能力,通过资源的转化来形成产品和服务形成的核心流程。资源的获取、配置和整合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创新,这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成本,而通过政府的对合作社的补贴、优惠政策等制度支持,也能够形成农民合作社的利润,并等同于通过整合资源进行创新获取的利润,以致在政府扶持制度下,弱化了农民通过自身创新获取和整合资源的激励,从而降低其资源获取、配置和整合的能力。其次,制度扶持弱化了合作社的内部学习机制。合作社内部成员农户之间依靠非正式交流完成技术和经验的学习,相对缺乏正式的针对生产中共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的集体学习方式,相应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依赖于外部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单向供给,这种外部依赖性降低了群体探索和集体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成员之间在生产方面的异质性不强,这更降低了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的效率。最后,政府扶持降低了农民合作社营销动态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农民合作社本质上是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一种集体行为,其营销能力是这种功能发挥的关键,需要通过持续学习和观察,建立一种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手段和方式,从而提升产品和服务适应市场的能力。在政府干预背景下,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农民合作社销售方面的危机,抑制了农民合作社应对市场变化的动态营销能力的提升。

(二)内部成员及组织构成缺乏有效的内在激励。首先,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在动态能力提升方面具有差异性。在合作社内部有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由于个体投入合作社的资源不同,因此在资源异质性的基础上,个体动态能力存在异质性。由于成员之间存在“搭便车”的行为动机,在动态能力建构和提升过程中,也存在“搭便车”的行为,对于核心成员或者组织层面建立的动态能力,一般成员“搭便车”,而不是积极配合,这影响核心成员在动态能力建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拉低合作社组织层面的动态能力。其次,核心成员在动态能力建设方面缺乏一致态度。合作社建立在合作基础上,其合作契约不如企业契约连接紧密,核心成员对权利配置的态度不同,在组织层面动态能力建构过程中的资源获取、配置和整合决策配合不到位,或者协调和谈判成本较高,这无疑导致资源配置对市场不能产生有效的反应,延迟和降低了组织层面的动态能力建构。最后,合作社内部创新的产权分配不明晰。动态能力的提升需要动态的激励机制,当合作社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一些社员基于自身经验的一些创新行为,很容易在社员之间扩散,但是在收益分配时,由于创新的产权边界不明晰,导致具有创新能力的社员在收益分配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因此具有动态创新能力的社员缺乏创新的激励。

(三)异质性成员对动态能力认知不足。首先,合作社领导层对动态能力的认知不足。大部分领导层认为,合作社是一个生产和销售的联合体,其根本与企业的市场化运营不同,在能力方面只要提高生产和销售能力就行,并且生产和销售能力主要依靠技术和社会资本,依靠蕴含在人力资本内部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能力,不是动态能力。其次,成员对动态能力的感知较弱。一般成员对合作社的需求,主要是其销售能力,并不是动态能力,并且农民合作社是嵌入到农村社会的自生组织,是农村的差序格局所形成的经济组织,其运作的关键还在于乡村社会资本的调动,因此并不十分重视合作社的动态能力。最后,核心成员对动态能力的感知较弱。核心成员是合作社的中坚力量,但是核心成员对合作社整体动态能力的提升并不十分认同,核心成员关注的是其在合作社中能不能获得控制权,在控制权与动态能力之间,核心成员更倾向于关注其在合作社内部的控制权。

三、农民合作社动态能力提升机制

从组织设计视角,动态能力形成的障碍因素和驱动因素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制度、战略和流程。因此,在动态能力提升方面,我们也从制度、战略和流程角度进行分析。

(一)调整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激发动态能力产生的内部机制。首先,建立基于动态能力的内部组织结构;一方面合作社内部应建立基于权威、魅力、技术和能力方面的组织结构,使得领导层和核心成员能够围绕一个核心建构,实现快速地调动资源和形成决策,提高合作社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的柔性,如依托扁平化的组织模式,建立横向联合的多项目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团队需求横向建构多项目的领导层,保证不同项目之间管理的灵活性,同时也保证相互之间合作的有效性,使得组织形成纵横交错的结构,实现管理方格化,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应对市场变化。其次,建立基于动态能力的分配制度。动态能力在合作社成员之中的分布是非均衡的,需要通过机制创新整合个体之间的动态能力,依据对合作社动态能力提升的贡献,来分配合作社收益。如,采取项目制或者按照合作社收益进行分配,依托创业项目建立收益分配制度,对于已经形成的收益,按照销售量或销售额分配;对于未形成的利润,按照一定的创新期权进行分配,保障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后,建立组织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具有动态能力的领导进入合作社领导层,通过组织结构调整适应市场对动态能力的需求。如,在应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变化时,需要不同的动态能力,在了解合作社成员所具备的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建构针对性的组织结构,应对专属性的市场机会。

(二)优化合作社外部制度环境,营造动态能力提升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依据合作社的实际需求,应当在政策建构上避免合作社依靠政府补贴来获取利润或者资源,从而按照市场运行的法则,使合作社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依靠动态能力提升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如,建构基于市场的补贴机制,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监督机制,按照合作社的市场行为绩效来进行补贴,避免直接的利润转移。整合合作社内部和外部制度,建构基于动态能力的有效制度结构。由于合作社内部和外部制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如,合作社内部建立基于市场竞争优势的绩效考评机制,而政府部门在扶持制度方面,同样建立基于市场销量和质量统一的补贴机制,从而形成内外部一致的、基于市场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获取激励制度。

(三)提升合作社成员的认同感,建立对动态能力的合理认知。首先,在合作社内部建立动态能力建构的氛围。合作社无论资源获取还是经营,核心竞争优势来源于对制度红利的获取,而不是应对市场的动态能力提升,因此合作社应像企业一样,将动态能力视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并形成内部动态能力的认知氛围,比如如何观测市场并依据市场和技术变化寻找新的利润机会。其次,建构市场导向的制度氛围,破除以获取制度红利为主的组织内部氛围。合作社应围绕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营造自身的核心能力,像真正的市场主体一样,了解消费者和客户的需求,建构自己的供应链和市场反应系统,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改变自身的产品、劳务和经营模式,从而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最后,建构创业导向的内部氛围。在合作社内部营造一个积极创业的氛围,围绕项目和核心人员,组织内部扁平化的项目小组,紧跟市场进行新的产品、业务等变更,实现新的经营创业。

(四)营造合作社内部学习氛围,提升合作社探索和挖掘能力。首先,合作社同类成员之间建立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机制。合作社内部按照圈层分成普通社员和核心成员,按照分工的要求,普通成员就日常的经验技术进行相互交流,使先进带动落后,从而改善合作社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核心成员依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创业,改变合作社整体经营内涵,应对市场变化,因此核心成员相互交流和学习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其次,不同成员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学习机制。在应对市场变化、建构内部动态能力的过程中,合作社内部异质性成员之间的有效协调成为关键影响因素,因此需要不同圈层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学习,可以通过核心成员带动普通成员形成团队进行内部学习,从而由核心成员带动普通成员实现对动态能力的认知。最后,促进核心成员与领导层之间的相互学习。领导层和核心成员是资源配置和拥有者,在动态能力建构过程中,资源整合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需要核心成员与合作社领导层之间就动态能力建构形成一致认知,加深对市场应对、创新创业、经营方式和模式变革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猜你喜欢
核心成员成员建构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油菜脯氨酸代谢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核心成员鉴定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社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的能力建设研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