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勇敢者的游戏

2022-02-28 02:00Aozy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门闩大力士杠铃

Aozy

在众多比赛项目中,“最有分量”的项目非举重莫属。赛场上,健壮的运动员紧锁牙关,脸涨得通红,用尽全身力气将比自己体重还要沉两倍以上的杠铃举过头顶。想要在这个项目中取胜,靠的绝不是蛮力,爆发力、技巧和柔韧度都缺一不可。

人们为什么会开始练习举重这项运动?在没有杠铃、健身房的古代,大力士们又是怎样练成的呢?

想当国君,先练举重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艰难度日,为了生存,他们常常需要移动沉重的石器、动物尸体,或者砸击野兽进行自卫,这种时候,力量大的人往往更占优势,生存的概率也更高。

后来,随着生产力进步,人们不用再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但为了争夺物资和财富,不同部落、不同国家之间时常爆发战争。那时候士兵们使用的还是冷兵器,需要挥刀砍杀、拉弓射箭,兵器越重、需要的力量越大,杀伤力也就越高。想要赢得战争,得到更多资源和财富,力量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前提下,早期社会的统治者通常都有着“大力士”的人设。比如史书《帝王世纪》中说夏桀“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不仅能徒手斗黑熊猛虎,连铁钩子都能掰成直的;说商纣王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也就是可以倒拽九头牛,还能扶住屋梁把支撑的柱子换掉。包括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士。

虽然有些描述十分夸张,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身体极限,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拥有强大力量的人,才有资格做一国之君。

就像如今人们在健身房里举铁增肌一样,为了提高战斗技能,古代将士们开始借助一些沉重的器械来练习力量,举重运动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古人举重竟用门闩和大锅

根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举重方法是翘关和扛鼎。

“翘”就是翘举,“关”是指城门,当时的城门需要靠木头做的门闩来控制开合,所谓“翘关”就是将城门闩给举起来。当时城门一般有十多米宽,木头做的门闩至少也有几十斤重。虽然和现代举重比赛中动辄上百公斤的杠铃相比好像不算什么,但翘关不是像现在的举重一样双手握住门闩中间向上举,而是单手握住门闩的一头,把它端平举起来,没有强大的臂力是很难做到的。

比起翘关,扛鼎就好理解多了。鼎最初是古人用来煮肉的大锅,后来又成了祭祀神灵的礼器和王权的象征,大多用青铜制成,沉重厚实。中小型的鼎有上百斤重,而大型巨鼎的重量甚至超过千斤,当时扛鼎一般用的是中小型的鼎。

扛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鼎的两个“耳朵”之间穿一根杠子,由两个人一起把它拾起来;还有一种是单人挑战,双手抓住鼎的双耳,把鼎翻转过来,鼎口向下,高举在头顶之上。

汉代时举重练力的风气依然流行,许多皇室子弟都热衷于举鼎:一来可以向世人彰显身份和权力,二来可以证明自己孔武有力、不容小觑。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第七子刘长,《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就称他“力能扛鼎”,还有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汉书》中也有他“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的描述。

既能考试,也能表演

到了唐代,举重更加受到朝廷重视,甚至成了选拔将士的“必考题”之一。

唐太宗选拔禁军的精锐队伍“飞骑”时,就要求应试者通过“翘关举五”“负米五斛行三十步”等测试。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更是开创了“武举”考试,选拔有武艺的人来统领军队,翘关和负重依然是其中的必考项目。于是,许多平民百姓都以舉重练力作为进身之路,一些举重健将也开始在武举中崭露头角。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个叫汪节的大力士。据说他有一次路过长安的东渭桥,看见桥边有一座石狮子,说自己能把它提起来扔到一边去,结果没人相信他的话。于是他真的提起石狮子扔到几米外的地方,围观群众顿时傻眼了,纷纷过去尝试,结果几十个人都没法把它搬动。一鸣惊人的汪节被举荐加入了禁军,还当上了神策将军,十分受皇帝赏识。

从唐代开始,人们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用沉重的生活用品来练习举重了,而是改用有标准尺寸的特制举重器材。宋代以后,石制的举重器材又取代了铁器和木器。

因为石头随处都有,便于取材制造,还能做成各种形状,方便好用还省钱,所以举重运动也更广泛地普及开来。宋代的娱乐场所瓦子中很快出现了秀力量的杂技表演,还有了专门表演举重的艺人。石球、石墩、石锁都是他们常用的器材,有抛、接、转等各种玩法,既注重力量,也强调技巧。

不管是作为锻炼项目,还是供人欣赏的杂技表演,举重都以不同形式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成为人类迎难而上、勇于挑战极限的有力证明。

猜你喜欢
门闩大力士杠铃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关键技术位移类指标分析
大力士
“门”字歌
门闩察人
杠铃练习可增肌
萌图
浅谈高考体育专业学生如何用杠铃训练
《门闩系列》木雕作品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