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钩射覆:古人酷爱的烧脑“桌游”

2022-02-28 02:00安然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烧脑桌游守岁

安然

说起桌游,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个游戏?狼人杀、剧本杀、三国杀,还是更早的大富翁?许多人都认为桌游是现代才出现的新兴游戏,这可就大大低估了我们祖先的娱乐精神。古人不但爱玩“桌游”,而且类型相当丰富。藏钩和射覆也囊括其中,它们的趣味性和烧脑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如今流行的狼人杀。

除夕守岁小游戏

相传,藏钩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辛氏撰写的地方志《三秦记》中记载:“昭帝母钩弋夫人手拳,而有国色,先帝宠之。世人藏钩,法此也。”

《汉书》中对此事描述得更加详细,这位钩弋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据说她从出生时就双手握拳、无法伸开,汉武帝听闻后召见她,发现她的双手果真紧握拳状,任凭旁人怎么拉扯都无法展开,于是汉武帝亲自下场,将这女子的手轻轻一拉,拳头竟然舒展开了,手心里还有一只小玉钩。后来,宫人们纷纷效仿钩弋夫人,藏钩游戏也就此诞生,成为宫中宴饮不可缺少的娱乐助兴项目,魏晋时期逐渐流传至民间。

许多诗词都描写了藏钩游戏的热闹场面,比如:“欲得藏钩语少多,嫔妃宫女任相和。每朋一百人为定,遣赌三千匹彩罗。”每队上百人,输赢的赌注是3000匹彩色丝帛,可真是声势浩大。还有“两朋高语任争筹,夜半君王与打钩”,可见藏钩游戏实在太流行了,连君王也不舍昼夜地玩。

古人玩藏钩主要是在“腊月饮祭之后”,作为一种除夕夜的守岁游戏,男女老少皆可参与其中。那这种游戏到底是怎么玩的呢?

左手or右手?

晋人周处的《风土记》中介绍了藏钩的具体玩法:“分二曹以较胜负,若人偶即敌对,人奇即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以齐二曹人數。一钩藏在数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藏在上曹即下曹射之,在下曹即上曹射之。”

可知,游戏前要先将参与游戏的人分为两组,如果不能平分,多出来的那个人就作为“飞鸟”,可以加入这一队,也可以加入另一队。大家围坐在桌边,先由一队来藏“钩”,也就是偷偷传递戒指、玉钩之类的小玩意,最后藏在队内某一个人的手中,然后整队人一齐攥紧双手,伸出拳头,让另一支队伍的成员猜测“钩”到底在哪个人的哪只手中,输了的队伍就要罚酒。

参与藏钩游戏的人数越多,难度就越大。要想从几十上百人手中准确找出所藏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不过游戏高手自然都善于心理分析,可以察言观色,来判断钩的真正藏身之所。负责藏钩的一队要想不被猜中,也要使些小手段,比如让一个没有拿钩的人假装露馅,同伴们也要尽量保持表情一致,或者虚张声势迷惑对方。

那个真正手里藏了钩的人,必须有极好的心理素质,不能紧张失措,也不能话太多或大笑露出破绽。毕竟对面有无数双眼睛在仔细观察,举止神态稍有偏差,便会被人识破。一旦谜底揭晓,获胜方的欢笑声、输方的哀叹声同时响起,热闹非凡,特别适合守岁迎新年的氛围。

升级版隔空猜物

想必大家都听过李商隐那首著名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里不仅写了藏钩,还提到一种升级版的隔空猜物游戏——射覆。

射覆,原意是指用不透明的容器盖住一个小物件放在桌面上,让对方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和藏钩的玩法有些类似,都是把东西藏起来让对方猜,只不过藏钩是猜东西在哪,射覆要猜出东西是什么,难度要大得多。

射覆游戏发展到后来,甚至去掉了事先藏物的环节,变成了以谜猜谜。覆者从屋子里就地取材,说出一个谜面,将要猜的事物隐语在诗句、典故或成语中;射者环顾室内去猜,猜到是什么也不能直接说出来,也要用隐语、典故回答。这种升级版射覆,肚子里没有足够的墨水,或者脑子不灵活,是绝对玩不转的。所以《红楼梦》中宝钗才说射覆“比一切的令都难”。

后来,藏钩和射覆逐渐简化为一种叫作“猜枚”的游戏。就是取一些小物件如钱币、瓜子、莲子等握在手中,让别人猜是何物,或者猜单双、数目、颜色等,猜中者为胜,猜不中就得罚酒一杯。如今,猜枚仍在民间盛行,只是玩法各地有所不同了,比如广东方言里的“猜枚”,指的只是划拳吆喝的酒令。

怎么样,古人发明的烧脑“桌游”是不是也别有一番趣味?有机会的话,不妨和朋友们一起试试看吧。

猜你喜欢
烧脑桌游守岁
烧脑推理
烧脑找不同 等
烧脑客栈
烧脑找不同 等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HUB桌游轻食
守 岁
守岁人
REAL GAMERS DO IT WITH DICE
桌游吧“关门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