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傀儡与命运之线

2022-02-28 02:00乐乐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傀儡木偶戏木偶

乐乐

说起木偶,也许你想到的第一个形象是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中的长鼻子匹诺曹,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亲眼看过木偶戏的确比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概率低得多。事实上,中国的木偶戏不仅历史悠久,还被誉为“百戏之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传承下来。

先有木偶,才有木偶戏

木偶戏,又叫“傀儡戏”,最关键的两大要素就是木偶和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人。

木偶是怎么来的呢?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的陪葬,是真正的人。随着农业的发展,劳动力变成了刚需,人们意识到,不能再白白牺牲人的生命,便开始用陶俑、铜俑、木俑等替代活人作陪葬品。这些俑就是木偶的前身,不过这时的木偶还不会动,只是雕刻成人像,用于丧葬、祭祀等场景,与娱乐表演无关。

那用于表演的木偶戲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木偶戏起源于汉代。1979年,山东莱西汉墓出土了一个高约193厘米的木偶人,跟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期歌舞俑不同,这个木偶人用十余根木条雕成关节,动作灵活,能站能坐能跪,具备表演木偶戏的条件。

东汉民俗著作《风俗通义》中记载:“灵帝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三国时期马钧发明了“水转百戏”,让木头人击鼓吹箫、耍剑倒立。由此可见,木偶戏在汉末已经出现。

既能演戏,还能退敌军

唐朝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蓬勃发展,木偶戏自然也不能落后。

在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的《通典》中,木偶戏和拨头、踏摇娘等戏一起,被划分为歌舞戏;文人段成式、段安节父子撰写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和《乐府杂录》也提到,人们会用木偶来演“郭公戏”。

“郭公戏”讲的是一个姓郭的人因为生病而头秃,他的形象和说话的语调十分滑稽,因此人们也把扮演郭公的傀儡称为“郭秃”。这意味着,唐代的木偶戏已经由单纯的技艺展示演变成带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其性质也从丧葬祭祀转为了休闲娱乐。

唐玄宗在《傀儡吟》中写“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进士林滋也在《木人赋》里详细介绍了木偶的制作方法:人为雕刻而成,在木偶人表面涂漆,以防止其被虫蛀,还要穿上华丽的衣服,让它们看起来跟真人没什么差别。操纵者通过控制与木偶人关节相连的丝线,让它们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表演出不同的故事。

《乐府杂录·傀儡子》里还有一个传说:西汉时期,刘邦被匈奴围困于平城。匈奴首领冒顿的妻子阙氏,亲自带着强兵驻扎在城外,等待时机攻城。就在刘邦着急上火的时候,谋士陈平想出了一个法子:阙氏善妒,冒顿又是个好色之徒,于是他就命工匠制作了一些木偶美人,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裳,化上美丽的妆容,通过丝线操纵,让它们在城头翩翩起舞。阙氏看见了,心想攻城后冒顿肯定会大肆纳妾,冷落自己,便下令撤兵,刘邦也得以解围。

《朝野佥载》中,杭州工匠杨务廉制作了会沿街乞讨的木偶人,洛州县令殷文亮制作了会斟酒、劝酒的木偶人。可见在唐代,制作木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木偶戏也在各个地区广受欢迎。

娱乐众人,也传承文化

到了宋代,木偶戏的题材和种类都得到了拓展。

根据《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的记载,宋代除了悬丝傀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线木偶之外,还有用木棒或竹竿操纵的杖头傀儡、以火药烟花带动的药发傀儡、在水中表演的水傀儡,以及由幼童在大人托举下表演的肉傀儡等不同的形式,还出现了一批技艺高超的木偶戏艺人。宋代的木偶戏,“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内容丰富,观赏性极强。

明清时期不仅有专业的流动木偶戏班、戏社,各地也形成了与当地风俗紧密相关且独具特色的木偶戏流派。清末民初,木偶戏还远出国门,风靡东南亚各国。

只可惜,跟许多优秀的传统艺术一样,在越来越多新兴娱乐艺术的冲击下,曾经如火如荼的木偶戏,如今也成了需要被保护和扶持的对象,面临失传等生存危机。

猜你喜欢
傀儡木偶戏木偶
木偶和木偶戏
木偶和木偶戏
水傀儡考论
传统戏剧——木偶戏
东汉
东汉———皇帝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
木偶戏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
傀儡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