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住区设计
——基于居民行动的半径分析

2022-02-28 02:09冯然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邻里半径中心

文/冯然 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引言:

根据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至可供其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方,将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集中布置,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各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及居住区分布的形态,工作教育地点与居住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出行半径,如果行动轨迹交叉的多,那么必定会增加碳排放及出行时间,本文将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分析居民的日常行动半径及基本生活单元配套。

1、基本生活居住单元模块分析

如果希望将人们锁定在某些区域行动,就需要保证人们的活动半径内可以满足他购物的需求,如果有一站式的社区商业,可以满足买菜,母婴及药店的功能需要,就能更少的减短居民的出行距离。

1.1 新加坡邻里单元模块

在此方面,新加坡经验较为丰富,形成邻里单元-邻里中心-新镇空间结构设计,策略为TOD(公共交通引导模式)+SOD(公共服务设施引导模式)+EOD(环境引导模式)三种模式引导规划思路。其核心理念是“相对平衡的独立社区”。将人们的生活基础需要控制成邻里单元,再由邻里单元形成大型社区(如表1)。

表1 新加坡邻里单元

1.2 美国波特兰模式

美国波特兰城市核心区为11.13km2,60m*60m 是波特兰的典型街区尺度,在美国大城市中算最小的。波特兰路网密度为25km/km2,街道面积占总用地的40%,由街道与公共空间构成的开敞性用地占城市用地的50%。政府按照“20 分钟社区”概念进行土地混合开发,并创建密集的自行车交通网络,将人们日常行为活动出行距离控制在20分钟步行、自行车和公交出行范围距离以内,以减少城市机动车交通量,这些日常的行为活动包括上学、上班、购物、休闲、娱乐等。波特兰口袋公园的面积在0.5-1.5 英亩左右。

1.3 中国现有居住单元模块

中国结合自身情况,在苏州金鸡湖工业园区也运用了新加坡模式,但将邻里服务中心分为了便利型,小型中型大型邻里单元四个级别,分别包含了12 大功能(如表2)。天津则在中新生态城升级了邻里单元2.0,社区分为“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体系,其中生态社区的邻里中心服务半径约500m,服务人口约30000 人,规划占地规模一般为1.5hm2。

表2 金鸡湖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单元划分

1.4 基本居住单元模式总结

根据上文分析,并且结合中国内陆现状,人们基本需要降低为超市,母婴,药店。这说明在500 米内,最起初的生存居住细胞是这三个功能。

(1)传统邻里中心缺乏社区医院。上海已经提出500m内能到达卫生服务站(150-200 平米),800-1000m 内(15分钟)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00 平米)。然而现在中国的社区医院辐射半径基本在2.5km 左右,服务6-15 万人口。而在英国,首先是在社区医院确定是否患病,再凭着确诊单去大型医院。笔者认为应当在邻里中心/基本生活单元中设置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所。

(2)设置绿化游园,根据德国的规划思路和波特兰的游园设置,加上上海2040 规划,提出400 平米以上的公园和广场,5 分钟内步行可达率90%,应当将绿地和游园考虑进入平时的基本生活单元。人们的基本生活满足之后,需要有交往和休息的空间,加上有孩童的家庭绿地游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现有的邻里单元虽已与商业配套形成互补之态,并未生搬硬套新加坡模式盲目开展扩建和发展各类业态。但是在邻里中心3.0 的时代,应该将医疗及休闲考虑进去则更为妥当(如表3)。

表3 基本生活单元规模划分

2、居住单元组合模式

2.1 组合模式辐射范围控制

(1)成都的新川片区(如图1)结合新加坡规划,在10.34 平方公里的园区范围内设置8 座城市综合体,平均一个综合体服务1.29 平方公里。同时结合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社区配套。但是在规划区域东南角缺乏设施配套网点,加上东侧紧邻中和农业生态示范园区,自然形成大面积的产业园区,难以避免未来会形成夜间空城,平时购物较难的情形。

图1 新川城市规划

(2)山西太原晋阳湖作为最重要的滨水区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太原都市圈的明天。通过将新加坡新镇+ 邻里中心的概念落地,用TOD+SOD+EOD 的设计手法优化了控规。用地为4.3 公顷,规划人口13 万人,设置了1个新镇中心+5 个邻里中心,平均一个综合体服务0.7 平方公里。相对于新川规划的1.29 公里服务范围,密度更大,服务会更加全面。 图2 即为控规调整前后对比,修改之后,商业分布更加合理,居民从各个居住小区到达商业中心更加便捷。

图2 晋阳湖控规调整前后对比图

结论:以上2 个案例,疏密程度根据城市出行交通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各有千秋,更加密集则会覆盖的更加完备。建议采用辐射1 平方公里,步行10-15 分钟内为宜,辐射5-10 万人为宜。

2.2 居住单元街道尺度控制

中国的住区项目中,尤其是郊区大盘经常出现300-400m 左右的尺寸,大型小区对于出行相对不容易,上海在规划导则中明确指出居住社区内,道路间距宜小于200 米,公共活动中心区内小于150 米。对已建成地区改善路网微循环,道路间距超过200 米的商业商办或公共设施解放,建议增加公共通道或已有公共通道,避免街坊过大。最终形成高密度路网系统,构建完整的步行网络。同时增加公园,广场不同层级公共活动中心,满足日常生活。

机动车道路网格将城市在基本街坊的基础上更加细分,使得60m~100m 的小街坊占城市街区大于50%的比例,更加便于行人及自行车通行。

2.3 工作,教育配套设计(SOD)

在工作配套方面,以上海2040 规划要求距离,鼓励在商务聚集区,科技创新园,产业社区及周边1000 米内新增商品住宅,开发商自持租赁,提高租赁住房比重,促进职住平衡。土地的复合利用,促进居住与就业适度平衡,同时针灸式在社区嵌入创新办公空间,联合办公,让工作生活的界面交融。

在教育方面,上海15 分钟生活圈则明确辐射半径,即300m 内到达幼儿园,500m 内可达小学,800-1000m内到达初中高中。同时加上轨交的覆盖网格为城市中心区600m,郊区1500 米,密集的轨交线路让上班上学出行极为便利。

另外在这一方面规划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成都新川区域。成都新川根据新加坡经验实行密路网小街坊,城市街区大小以200-300 米左右划分。其中产业,住宅,商业形成5:3:2 比例的用地。以图1 图2 可以看出,职住用地分布较为均衡,非传统城市将居住区产业用地分开,而是在产业用地边1000 米内设置居住用地,减少了上下班通勤时间,也缩小了居民日常行为半径(如图3)。

图3 职住用地分配示意

2.4 多层次的公共交通(TOD )

上海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和地面常规公交站点在内,内环内300 米服务半径内全部覆盖,内外环,新城,新镇地区500 米半径范围内全覆盖。而换乘则在轨交站点周边150米范围内,统筹布置地面公共交通换乘点,社区停车场,自行车/共享单车存放点等。

新川在城市交通方面设置四横四纵城市主干路网,3 条地铁和社区公交保障园区内外通达,使用新能源公交车作为园区内部主要接驳工具,BRT 系统经天府大道,华阳大道连接园区内外,在园区内周彼岸设置平均间距1000m 的站点。其中地铁1.6.20 号线站点四周是商业或者商住混合用地。

太原晋阳湖西侧片区TOD 设计中(如图4),结合新镇中心的商业用地设立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强化该片区与邻近地铁站的公共交通走廊,及与 周边公交网络的衔接,吸引更多市民以“地铁公交”作为主要出行手段。

图4 太原晋阳湖西侧片区交通分布图

2.5 环境系统(EOD)

成都新川新区每800m 半径设置小游园,通过绿化带串联,与大型中央公园形成多层级丰富的绿化系统。此案中绿化与设施配套布局结合,值得指出的是在青岛胶州规划导则中,幼儿园与5000 平米的公园结合,也是SOD+EOD的示范案例。当然也可以结合基本的基础生活单元辐射形成带游园的邻里中心(如图5)。

图5 新川绿化系统分布图

太原晋阳湖沿着原有水系形成环路,并且结合新镇中心/邻里中心设置小游园。每个邻里公园为1-1.5 公顷,与新镇中心形成一个整体(如图6)。

图6 太原晋阳湖西侧片区绿化分布图

结论:

当今社区发展及必要的邻里中心配套已经成为重点,前进需要思考,发展也需要时间。建议新区可以先进行部分片区试点,追踪调查之后再发展。

根据上文的研究及调查,现总结如下:

(1)鼓励城市多中心,疏散人流,缓解中心压力

(2)居住区与科研工作区域相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1000m 半径内解决居住问题。

(3)控制居住区街坊面积在2-4 公顷,并塑造连续活力的街道界面。

(4)公共交通覆盖面更广,在600-1500m 范围内增加商品房建设,并增加配套。

(5)结合商业街配套基本生活单元。

猜你喜欢
邻里半径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直击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及半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将相等线段转化为外接圆半径解题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