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红色力量助力艺术振兴乡村

2022-02-28 02:25鄞州区东钱湖镇人民政府
宁波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鄞州区乡贤党史

鄞州区东钱湖镇人民政府

鄞州区东钱湖镇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艺术为切入点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实现小康后的乡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干部队伍、热心乡贤以及艺术工匠这三股红色力量所发挥的作用。

党群同心一起干

2021年以来,东钱湖镇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促干,加快推进艺术振兴乡村改造项目建设。全镇2700多名党员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艺术振兴乡村贡献各自力量。

洋山村的“第一书记”卢昌琴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共同组成一支29人的队伍,成为村里推进项目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每月20日定为党课日,召集党员学党史、明思想,汇报艺术振兴乡村项目改造进度,分析商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对设计方案、用工方式、大额开支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进行专题商议。他们及时处理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引发的田地灌水、水管破损等突发事件。同时,帮助村民修补路面、屋顶、墙面等,赢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洋山村85岁高龄的潘香翠老人,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潘奶奶家门口是大嵩岭古道入口,一项名为“弹球空间”的艺术节点即将在这里施工。得知这一消息,她主动将自家门前的两棵桃树进行了移植,保障了节点改造效果和工作进度。

在村干部杨龙岳、杨孝春等人的带领下,党员们来到村民家中,为村民解除对部分艺术振兴乡村项目改造的疑虑,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村民成为艺术振兴乡村的主力军。

东钱湖镇艺术振兴乡村建设项目之一——村民笑脸墙。

城杨村“城杨·文明10舰”艺术墙。

2021年9月,镇村干部在城杨村开会商讨艺术振兴乡村相关工作。

2021年8月,“艺起在线”鄞州区精品线营造师培训营在东钱湖举办。

乡贤热心馈家乡

自东钱湖镇开展艺术振兴乡村项目改造以来,在乡情的感召下,不少外出乡贤用各种方式积极回馈家乡,热心支持家乡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农村发展的智囊团、小康路上的领头雁、乡土文化的守望者。

得知村里要修建一处艺术振兴乡村大课堂,多年在外创业的城杨村人陆昌乾主动向村里免费提供了自家闲置楼房,并多次找到村干部表示愿意出资对老房子进行装修。

在陆昌乾的影响下,乡贤俞甲子出资16万元,对村文化礼堂厨房进行改造修建。陆昌乾和俞甲子还计划分别出资500万元成立城杨志愿者基金会,每年将利息捐赠给村里用于家乡建设。

工匠巧思添创意

东钱湖镇有着一批颇具创新能力的艺术工匠。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创新理念思路和工作举措,深化乡村艺术改造。

城杨艺工队的队员发挥各自特长,坚持就近选材、就地取材,深挖掘、细创意,因地制宜打造亭溪项目节点。城杨村村民杨伟民、杨坤明有着近20年从事木匠工作的经验,仅用一周时间,就设计、制作了一台多功能水车。

俞塘村铜匠郑旭在一处空厂房内用旧自行车、汽车轮毂、旧钢管、旧煤气瓶等废旧材料,焊接了一个6米多高的“变形金刚”。“这个‘变形金刚’计划放在‘俞塘农博园’的入口处。”年近六旬的郑旭觉得为村里做事很开心,“我们还在加班打造一个‘火车头’艺术品。”

东钱湖镇“书记一点通”数字工作平台推广使用。

城杨村地标“大草帽”。

猜你喜欢
鄞州区乡贤党史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第一次学党史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宁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
鄞州区非遗展示馆
南安乡贤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