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2022-02-28 11:23李嘉国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中心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6期
关键词:时段整本书双减

李嘉国(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中心小学)

王晓春(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三小学)

立足“双减”视域解读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积极意义,可以从落实学科教育目标、响应“双减”教育政策两个维度展开细究。

首先,按照“双减”要求调解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有助于语文学科教育目标深度落实。其次,优化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能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教师严格按照“双减”要求设计能力培养计划,能使小学生在规避传统教学问题的同时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予以充足重视,协同落实提质、增效、减负三维目标,实现教学优化。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阅读习惯、阅读计划、阅读方法等多个教育维度。

因此,教师可以从上述三个阅读教学维度入手,以点带面,落实减负、增效、提质目标,全面带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

一、灵活安排阅读项目,零存整取

“减负”并不意味着单一地减轻作业任务总量,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减负。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总量有着清晰的任务要求。这意味着教学“减负”并非从减量展开思考,而应在阅读频率、阅读任务方面进行宏观、合理的调控,以营造“减量”现象,为减轻小学生阅读负担。

从每日阅读任务出发,教师可以从在校教学时段入手,灵活调配碎片化教学时间,设置合理的阅读计划,以少量、多次的阅读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如此,能使小学生削弱大时段、大任务量阅读带来的心理负担,实现心灵“减负”;从学期阅读角度出发,教师可以立足学期整体阅读总量和课余时长来安排小学生阅读计划,灵活调配小学生阅读量的大小。教师可以将整本书阅读计划安排在节假日时段,将小篇幅阅读任务安排在日常教学时段,以此形成张弛有度的阅读计划,切实落实“减负”要求。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唤醒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语言故事的阅读兴趣,促使小学生掌握寓言阅读的一般方法。中华传统语言篇幅短小且篇目独立,内容丰富,适合用于拆解阅读。教师找到《中华优秀传统寓言故事》书目放在学校,请学生利用晨读、课前、自习课、做操后等多个碎片化空余时段展开合作阅读,以零存整取的方式完成整本书阅读目标,向学生大量普及中华优秀寓言故事;教师还可以将未完成的阅读计划融入节假日作业中,调节学生节假日书面作业与阅读作业的比例,促使学生有大块时间和饱满的心态进行深度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阅读作业,请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阅读《愚公移山》《井底之蛙》等多个寓言故事,在班会上分享。如此,能有效舒缓学生大篇幅阅读带来的作业压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二、搭建课后阅读服务体系,提升专注力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方法和计划的导引仅能起到辅助作用,唯有脚踏实地地锻炼才能切实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双减”政策中包括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供免费线上指导等具体要求。教师可以从上述要求中寻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灵感,为学生搭建课后服务体系,借助课后服务增强教师的监督力度,一次性解决学生自制力弱、阅读理解能力弱等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定时定量线上视频阅读计划,请学生在规范时间内线上参与视频阅读,并间隔时段回答教师指定的问题。如此能提升学生阅读专注力,切实提升学生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组织线上交流讨论群,就一个阅读话题展开自由讨论,这种合作探究活动回答机会均等,能一次性浏览全员同学的阅读感想,高效且省时,因此更受学生欢迎。丰富的阅读计划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效率,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学活动为例,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展开与百科类、科技类书目有关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经过甄选,选择了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科普类书目《十万个为什么》作为整本书阅读任务。为切实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效率,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开启为期21天的阅读打卡计划,请学生在课后7~8点自愿参与阅读习惯打卡计划,参与教师的视频会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规律阅读、答题任务。教师将结合学生阅读表现及答题情况记录个人积分。学生为完成打卡计划,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阅读任务,在集体活动中跟上小组步伐,踊跃参与线上问答,收获宝贵读书心得,内化阅读观点。这一活动的实施能有效为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达到“增效”目的。

三、渗透多元自主阅读方法,落实阅读素养

王允有言:“论说之出,犹弓矢之发也;论之应理,犹矢之中的。”要提升学生阅读品质,强化学生阅读能力,找准方法是关键。学生因其学习习惯、多元智能的差异,在阅读方法的选择方面也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多样化阅读方法,便于学生在广泛尝试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构成个性化自主阅读路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阶段借助课文教学向学生渗透多元题材、主题阅读材料的阅读分析法,帮助学生立足语言风格、情感思想、逻辑结构等方面展开阅读理解,立足短篇阅读角度系统归纳阅读方法;多元化自主阅读方法的渗透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品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世界名著阅读的一般方法,体会世界名著的语言表达风格,提升自主阅读效率。世界名著在行文逻辑、比喻修辞、描写应用方面与汉语言书面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别。学生在阅读外国名著时,常常忽视人物细微的动作表情或心理特征,难以对深度阅读的切入点快速做出反应。对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了画面联想、批注摘记、章节概括、形象分析等多种深度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放慢速度,有意识地寻找重要阅读线索,提炼作者大意,切实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综上所述,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谨遵“双减”政策要求,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以灵活编排阅读时段、搭建课后服务体系、展开阅读方法教学等策略助推学生阅读能力成长。学生能在此过程中消除大量阅读带来的心理负担,逐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效率,优化自主阅读品质。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坚持。教师需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以强有力的执行、监督力度助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猜你喜欢
时段整本书双减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