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锦媚:青春在“猎鹰号”实验室里闪光

2022-03-01 21:20赵宝娣
伴侣 2022年1期
关键词:猎鹰防护服抗疫

赵宝娣

佟锦媚出生于1996年。25岁的佟锦媚,既是参加过广州、南京、张家界、厦门、哈尔滨等城市抗疫的老兵,又是驰援兰州“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的白班舱长,带领着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团队,让青春在“猎鹰号”实验室里闪光。

本文主人公佟锦媚

2015年,19岁的佟锦媚带着对医学的敬畏与热爱,来到金域医学沈阳公司,做检验和病理检查这方面的技术工作。那时候,佟锦媚每天早起晚睡,加班加点,认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她像一块海绵,不停地汲取专业知识,紧跟着师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她又像是蓄势待发的战士,随时听从领导的安排,认真负责做好领导交给她的每一项任务。

佟锦媚有着不服输的性格,什么事情都要求做到最好,如果达不到自己制定的标准,她就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满意为止。在公司里,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姑娘,永远笑呵呵地忙碌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佟锦媚很快成为公司里的业务骨干。

佟锦媚和同事在实验室工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佟锦媚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核酸检测培训工作。报完名那天晚上,正好两位小伙伴邀请她一起吃饭,当得知她即将参加抗疫后,一位小伙伴脸都吓白了,惊恐地对佟锦媚说:“锦媚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你这可是把自己送到战场上去。”另一位伙伴也说:“你身材曼妙,参加抗疫工作就要整天穿着‘白盔白甲’,成为真正的白衣战士,花裙子也没法穿了,你不怕吗?”面对两位好朋友的勸告,佟锦媚毫不动摇,她坚定地说:“我学的就是检验和病理检查,国家有难、人民有疾,我能够学以致用,是我最大的幸福。”

那天吃完饭回到家里,佟锦媚把自己的决定向家人和盘托出。一阵沉默后,爸爸率先表态:“你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能在实战中学习本领,会成长得更快!爸爸支持你!”哥哥说:“你要把专业知识吃透,既要干好本职工作,更要保护好自己。家里你放心,有我呢。”妈妈拉着佟锦媚的手,泪眼汪汪地看着她……

培训就是实战演习,时间紧、任务重。佟锦媚毫不畏惧,一丝不苟地学习着。她明白:只有本领过硬,才能更好地为抗疫服务。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确诊病例的关键环节。检测人员在按要求充分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时,还必须按规范操作每一道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培训,佟锦媚熟悉了核酸检测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由于技术过硬,她入选公司组织的“抗疫先锋队”,随时准备出征应对突发的疫情。

2020年北京和大连疫情爆发时,佟锦媚第一时间赶赴前线支援。实战中,佟锦媚始终冲锋在前,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因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佟锦媚很快脱颖而出,成长为最年轻的组长。

一开始,有些老同事质疑佟锦媚的能力。“她太年轻了,不到25岁就当组长,出了问题谁来担责?”

佟锦媚听到这些,一言不发。她从第一个环节制备试剂开始做起,很快,她做好的试剂叠了好几层;接着,到了加样环节,她精准快速地操作着,积压的试剂很快就被用光;随后,她高效而漂亮地完成了剩下所有环节的工作。同事们惊奇地发现,她的工作效率比一般人高出了一倍,并且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从那以后,大家都对佟锦媚心服口服。在她的带领下,小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业绩遥遥领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业务骨干,公司领导早已把佟锦媚当成了顶梁柱,只要有任务,佟锦媚就是第一个接到通知的人。

2020年7月底,佟锦媚接到去南京支援的通知,情况万分紧急。佟锦媚根本来不及回家收拾行李,登上飞机就随队出发了。

飞机是夜晚到达南京的,佟锦媚他们顾不上休息,连夜走进实验室,连续工作了将近24个小时。7月底的南京,如火炉般炎热,佟锦媚他们工作强度大,缺少睡眠,加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开始几天,佟锦媚和不少同事都处于中暑状态,每天靠喝藿香正气水勉强支撑着工作。接着,台风来袭,佟锦媚他们只是出门上个卫生间的功夫,都会浑身湿透。佟锦媚和同事们咬牙坚持着,为了节约时间,完成高强度的检测工作,他们尽量少喝水,渴得厉害就用棉签蘸点水涂抹一下干裂的嘴唇,以便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

一周后,南京实验室工作刚刚稳定下来,湖南张家界又爆发了疫情。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丝毫停歇,佟锦媚又赶赴张家界。

刚到张家界,佟锦媚便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工作。可是,一个突发情况令她有些崩溃。在工作和生活区,佟锦媚见到了蟑螂。这里的蟑螂不但个头大,还会飞。佟锦媚从小在东北长大,在干燥凉爽的东北,她从来没有见过蟑螂。平时豪爽的佟锦媚,此时有些不知所措。好在有当地朋友的帮助,很快,她就成为了“灭蟑螂能手”。

执行任务期间,酒店、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加上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工作强度,每个人都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为了帮同事放松心情,佟锦媚时不时地进到舱内,和大家聊聊天、开开玩笑。凭借着天生的幽默感,她成了团队里的“开心果”,有她在的地方经常笑声不断。

2021年10月24日,经过20多个小时的紧张搭建和调试,一组五舱合一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正式投入使用,助力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这次驰援兰州,佟锦媚是“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两名总舱长之一,负责白班实验室内外的各项工作。佟锦媚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这次投用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每天最多可检测80万人次。

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临时指挥所里,佟锦媚和同事们开启了与病毒“赛跑”的模式。

随着一批批样本送达实验室,整个检测过程高速运转。检测团队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其中还有不少95后,刚工作一年多就已经参加过多次一线抗疫“战斗”,是名副其实的抗疫“老兵”。

1995年出生的昆明女孩普臣惠,2021年已经参加过瑞丽、广州、厦门等地的抗疫任务。得知兰州需要支援,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工作间隙,普臣惠就在同事们的防护服上画一些可爱的图案。“第一次画画是在端午节时,当时实验室的同事们忙了一天,都没吃到粽子。于是我就在每个人的防护服上都画了一个粽子,”她笑着说,“同事们下班时都舍不得扔掉防护服,纷纷拿手机拍照留念。”

刚到兰州那两天,由于出发匆忙,佟锦媚没有带够衣服,夜间气温很低,她感冒了。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关心她,第一时间送来了药和衣物。

佟锦媚喜欢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当然,大家也都很喜欢这位工作效率如闪电的舱长,从样本送达前和运输部门对接,到控制核酸检测进度,再到处理舱内出现的各类状况,佟锦媚是团队里最忙的人。实战中,她已练就不少“绝技”,比如,她能一边接电话,一边拿对讲机,一边将同事需要的物资快速送到对应区域。

佟锦媚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全职保姆”,她不仅负责督促检测进度、对检测的内容和结果进行查漏补缺,还要保障每个人的防护用品和衣食住行。普臣惠说:“有佟舱长在,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室里安心、高效地工作,不用去操心别的事情。”

在普臣惠旁边,来自山东的边林正在进行样本制备。23岁的他曾奉命驰援大连、北京、广州、南京等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是样本制备区的组长。他动作娴熟、沉着冷静。边林第一次执行任务时还比较紧张,和同事的配合也不够默契。但经过几次大的一线支援任务,他快速成长了起来。

临近中午,佟锦媚安排大家轮流出舱吃饭。年轻人熟练地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口罩和手套,露出略显疲惫但很开心的笑容,换上便装向外面走去。

“任务重,大家吃饭都要一路小跑着去,”佟锦媚说,“同伴们虽然嘴上不说,但身心确实很累,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好几个小时,从不敢多喝水,一个班次下来,他们脸上手上全是深深的勒痕。”

半个小时后,第一批吃饭的工作人员陆续返回,换下了其他同事。“根据安排我们可以休息一个小时,但大家都不想浪费时间。”普臣惠一边说着,一边快速换上新的防护服,再次投入工作中。

穿上防护服,他们是抗疫“战士”,不问出处,不看年龄,对工作认真而专注。走出实验室,他们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逛街。

由于疫情的突发性和持续性,佟锦媚一出差就是一个多月。虽然家和公司都在辽宁沈阳,但为了家人的安全,每次结束任务后,她都要先自我隔离一周才回家。有时候,一个任务完成后,还没有来得及回家,又要背起背包,去执行下一个任务。2021年以来,佟锦媚只回过3次家。

佟锦媚就像陀螺一样连轴转,她带领团队,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始终精诚团结,时刻准备迎接新挑战,以最靓丽的青春奏响了一曲没有“休止符”的时代最强音。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猜你喜欢
猎鹰防护服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巾帼风采
团结抗疫
抗疫空调防护服及其保障系统
我想去看海
小猎鹰学习记
特殊的“衣服”特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