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伴砂粒体形成18F-FDG PET/CT表现及其机制

2022-03-01 02:47高海燕王晓卿黄际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砂粒腺癌复查

高海燕,王晓卿,黄际远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2.病理科,四川 成都 610072)

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为罕见卵巢恶性肿瘤,约占卵巢浆液性腺癌的5%[1],预后多良好[2]。根据既往文献[3]报道,约在19%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中可见砂粒体,但相关18F-FDG代谢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18F-FDG PET/CT观察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表现,探讨砂粒体形成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20年1月—7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分别于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前、后接受PET/CT检查的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患者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8、35和36岁。检查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病例1因“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接受经腹子宫次广泛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膀胱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输尿管周围粘连松解术+直肠前壁修补术+大网膜部分切除术+肿瘤细胞减灭术+阑尾切除术+膀胱灌注,术后病理:(双侧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伴砂粒体形成。病例2因“便血、结肠新生物及胸腔积液待诊”接受剖腹探查后诊断为“卵巢癌伴多发转移”,经化疗4个周期后复查有所好转,遂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之后再经2个周期化疗后一般情况良好,CA125 8.00 U/ml。病例3因“疑诊直肠癌”接受直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为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伴砂粒体形成,卵巢来源可能;术后第一次PET/CT示右侧卵巢FDG高代谢灶伴远处转移;经化疗8个周期后复查PET/CT示病情加重而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再经6个周期化疗后一般情况良好,CA125 3.80 U/ml。

1.2 仪器与方法 嘱患者检查前禁食6 h以上。经静脉注入18F-FDG后,嘱患者安静休息40 min。采用Siemens Biograph Duo PET/CT仪进行扫描,范围自颅顶至股骨上段水平;参数:管电压130 kV,管电流100 mA,层厚5 mm,螺距9.2 mm,PET采集4分钟/床位,8个床位,每床位长15.5 cm。所有图像经计算机4次迭代处理,共生成8个子集,重建层厚5 mm,层间距2.5 mm。

2 结果

病例1术后第一次PET/CT示盆腔内高代谢、高密度病灶(图1A);经化疗5个周期后患者体质量增加,精神好转,CA125 10.00 U/ml,复查PET/CT示病灶体积缩小,FDG代谢减低(图1B)。

病例2剖腹探查后诊断为“卵巢癌伴多发转移”,PET/CT示全身多发FDG高代谢转移灶(图2A);经化疗4个周期后复查PET/CT示转移灶体积缩小,FDG代谢减低(图2B),遂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双侧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伴砂粒体形成(图2C)。

图2 病例2,35岁,双侧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 A.化疗前PET/CT图示脾脏、腹壁右侧、盆腔左侧及直肠子宫陷窝多处高代谢、高密度转移灶(箭示病灶); B.化疗4个周期后复查PET/CT,上述转移灶体积缩小,FDG代谢减低(箭示病灶); C.术后病理,光镜下见砂粒体形成(HE,×20,箭)

病例3接受直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伴砂粒体形成,卵巢来源可能;术后第一次PET/CT示右侧卵巢FDG高代谢灶伴远处转移(图3A);经化疗8个周期后复查PET/CT示病情加重(图3B),遂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右侧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伴砂粒体形成(图3C)。

图3 病例3,36岁,右侧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 A.化疗前PET/CT图示右侧卵巢高代谢灶,脾脏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脾脏病灶内见钙化(箭示病灶); B.化疗8个周期后复查PET/CT,脾脏病灶明显增大,盆腔内多处新发高代谢、高密度转移灶(箭示病灶); C.术后病理,光镜下见砂粒体形成(HE,×20,箭)

3 讨论

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R)过度表达,可刺激Na+-K+-ATP酶并提高其活性[4],导致Na+-Ga2+交换增加,使过多Ga2+移出细胞外而引起钙沉积[5]。既往研究[6]报道,IGF1-R与胰岛素生理功能相近,二者均参与肿瘤细胞的凋亡、迁移及增殖等,亦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 GLUT-4)表达,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有学者[7]提出,上皮卵巢癌可伴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 GLUT-1)过度表达,且GLUT-4与GLUT-1可协同作用导致细胞摄取葡萄糖增加。本组3例均可见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伴砂粒体形成,且PET/CT示FDG高代谢,提示砂粒体形成可能与肿瘤细胞伴IGF1-R及GLUT-1高表达、进而导致葡萄糖高摄取及高代谢有关。

作为功能显像工具,PET分辨力较低,难以于细胞水平显示组织结构,且肿瘤细胞内18F发射光子存在散射效应,而CT同时存在容积效应,使得PET/CT检测到的肿瘤组织射线范围大于病灶本身,并遮盖钙化灶边界,造成其中存在葡萄糖高代谢的假象。此外,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间质中存在大量钙质沉积,血管相对较少或闭塞,导致肿瘤组织血流量减少,使化疗药物难以到达,或可部分解释其何以对化疗不甚敏感。

综上所述,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伴砂粒体形成18F-FDG PET/CT可见高代谢灶,其机制可能与IGF1-R及GLUT-1高表达有关;进一步探讨其形成机制有助于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猜你喜欢
砂粒腺癌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下降管蓄热器中沙漠砂流动性数值分析
勘 误
主动出击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