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后疫情时期公共安全数字治理研究*

2022-03-01 06:27范施懿
教育信息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共识区块

范施懿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一、研究背景

加快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命题。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数字治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而产生的新概念,其特征是数据互通、数字化协同参与、跨部门流程再造,形成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创新的治理机制[1]。数字治理应用场景拓展至教育领域,通过公共数据网络云平台、校园网站、手机端应用程序之间的深度融合重塑校园管理模式。当前,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依赖人力资源的“主观体验式管理”,在后疫情时期,如何有效提升校园公共安全数字治理能力成为高校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智能合约的发展将提高治理效率,确保信息及时准确,解决信息共享、多部门精准触达的瓶颈问题[2]。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数字治理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的研究尚未完善。在食品安全、身份认证、精准扶贫等民生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已得到应用[3]。王鹏[4]等学者通过区块链技术升级优化现阶段政府管理模式和方法,构建多中心模式治理结构、智化治理模式,确保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精准服务。蒋余浩[5]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决策责任机制的根本变革,形成多层协作、多头互联的公共责任机制,克服海量数据造成的各种风险,强化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发展责任性。高国伟[6]结合区块链技术,提出基于区块链政府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王毛路[7]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优势,对区块链在票据验真、产品防伪溯源等领域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张毅[8]认为区块链可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推动,促进治理绩效、服务过程的变革。周瑞珏[9]提出进行突发事故前登记、设置相应的行业准入门槛标准、实行多样化监督现阶段区块链管理制度。通过梳理论文资料发现学者对于区块链应用场景、技术原理、管理风险、模块优化进行研究分析,但对于区块链技术融入高校公共安全数字治理的理论模型和演化路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在区块链理论视域下,对高校后疫情时期公共安全数字治理模型和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推动校园公共安全数字治理的创新。

二、高校公共安全治理现状与区块链应用优势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用以存储读取数据、全员可参加、具有自我维护功能的分布式账本系统模式,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优势包括点对点技术、共识系统、时间戳、智能合约等,其特点是数据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10]。后疫情时期,高校公共安全治理中存在现有防控及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备、高校内存在交叉感染风险、高校师生健康防护信息不透明、高校数字治理方式手段有待更新、信息反馈时效滞后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要坚持“校地共建”的协同治理观念,积极动员校内外力量,统筹调动资源,群防群治、综合共治;同时利用校园安全大数据分析工具,建立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及时发现公共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指导师生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处理和解决公共安全问题。

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属性可以有效提校园数据质量。高校公共安全治理产生大量数据,高校可建立分布式数据系统对其中涉及到的各主体以及各项管理活动数据进行准确检索输入,通过全网广播,治理数据信息在得到其他部门核实、认可后,可被完整写入区块链。第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属性有利于高校进行精准管理和动态监测。这种分布式共享记账的区块链技术能够将时间作为参考序列,将各个链式组合数据结构连接到一起,确保系统中的数据不会被修改处理。在进行数据存储和检验的同时自动生成合约来进行相应的结构架设和计算,逐渐形成网络社区生态系统[11]。第三,区块链技术的多主体协同开放式属性有助于保障治理政策基于全面公开透明的大数据而制定,促使高校管理者在政策制定、发布、执行过程中处在教育主管机构、社区组织、教师学生的监督之下,更客观高效地回应校园公共安全治理的需求。在后疫情期间,区块链技术能够为高校内部和社区间的信息分享与数据信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各部门通过区块链技术达成共识,精准研判公共安全风险等级,在物资调配、人员流动、预警响应、突发状况处理等方面做到精确管理、动态监控。

三、高校公共安全数字治理模型构建

区块链的特点是不能对所上传的信息数据予以修改、分散中心化处理、数据保密性、过程透明可溯[12]。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公共安全治理系统中,学校不再是唯一占据数据决策、信息发布中心位置的机构,各个组织协同参与到治理过程中,这种分布式的组织模式以区块链结构为基础,各组织之间可以跨越层级实现治理机构之间的互动和连接。校园安全治理从科层制、垂直管理向去中心化、扁平化的协同治理转变,高校从中心节点转变为网络关键节点,各组织积极主动参与治理全过程。在区块链式网络结构中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拥有数据存储、查询、验证等权利,实现公共安全治理资源供给、权力配置、服务融通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区块链技术提升高校数字治理能力的途径如下表所示。在后疫情时期,校园公共安全治理面临着需求——技术——政策——改进一体化综合驱动转型的要求,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在促进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过程透明化、治理数据安全化、治理决策智能化方面具有优势[13]。在高校公共安全数字治理模型中,各个高校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支持联盟链,并将高校师生、管理人员、社区防疫人员等登记为该链的注册用户,按照群体类别划分为不同的私有链,每个注册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端应用程序发布上传数据信息,包括师生个人身体健康信息、近期出入行程记录、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检测结果等,通过共识机制对各项信息予以认证确定,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数字化校园治理服务提质增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数字治理模型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区块链技术提升高校数字治理能力路径表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数字治理模型架构图

在上图中共包含一个联盟链及四个私有链,针对不同群体特征,每一个链分别设定了共识机制,其中共识机制1适用于高校重点人群服务需求共识;共识机制2适用于高校学生、教师及管理工作人员权益需求共识;共识机制3适用于高校社区物资供应共识;共识机制4适用于高校公共安全治理保障服务共识;共识机制5适用于高校公共安全治理稳定运行共识。数据层通过链式结构时间戳存储数据,共识层通过算法使得所有节点共同承认数据的真实有效且不可篡改,合约层在每个区块可编程、可嵌入代码的基础上实现算法和智能合约的添加。信息在新区块中录入数据层,通过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达成智能合约,形成共识机制,师生健康状况、疫情防控物资分配、密接人员行踪流调、核酸检测情况均公开透明。教育主管部门、周边社区可以快速得到高校的疫情状况,对疑似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及时隔离,分配口罩、消毒剂、安全防护用品等相关防疫物资,最大化保障高校的防疫需求。数字治理要求高校从科层制的垂直管理向去中心化、扁平化的协同治理理念转变,实现物质供给、保障配置、服务融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融入区块链技术的结构框架中,需要充分考虑高校整体的防控能力和师生健康状况动态信息等因素,提高各部门联动执行力,合理分配和调控防疫资源,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自查、行程上报、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校园出入门禁识别监控,提升数据流转使用效率,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四、区块链技术视域下高校公共安全数字治理提升策略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公共安全治理模型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具体体现,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学生教师健康信息、防疫物质供给情况、上级主管单位政策等均在链上数字化区块中予以转化和认证;每一个区块均能生成唯一指针、时间戳,提升了数字信息的可追溯性、安全性。区块链点对点的传输特点使得收集到的信息数据传递及时高效、透明,利用智能合约在区块之间自动形成有效记录、转移、交换,简化防疫物资调配、行程流调、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信息数据统计工作的步骤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传统自上而下的垂直治理转变为多主体自治,师生参与意识提高,高校、社区组织参与治理意愿加强,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校园公共安全治理云平台,可以确保治理过程透明化、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方式智能化,实现高效治理新方式。高校在校园公共安全数字治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但是对于实践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风险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规避,明确发展共识,创新监管机制。

(一)明确区块链应用共识,形成高校数字治理应用

区块链技术因其透明、安全、共享的技术优势在移动支付、国际贸易等经济领域应用广泛,但在高校公共安全治理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高校和各社会治理主体应改变传统管理思维模式理念,勇于接受和尝试新技术,打造开放包容的环境氛围,使用数字云平台、校园网站、移动客户端APP等,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对师生员工进行校园安全警示教育,做好防控措施传达、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校园进出门禁识别、行踪轨迹流调等工作,推广公共安全治理新方式。

(二)构建校园安全治理的现代化智能体系

源发性要素和促发性要素是高校公共安全风险发生的来源,风险因素在最初生成阶段具有可防可控的特征,可通过治理策略的改进和行为干预调适消解避免。构建校园公共安全治理智慧化体系,建立预警机制,提高校园公共安全治理决策的及时有效性,阻断风险因素的发展和演化,将风险防控与校园公共安全治理有机结合,构建由高校主导、多主体参与的校园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三)构建多主体共同监管模式,建立系统的预防监控机制

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需要高校建立协同监管模式,对区块链分布式数据系统进行信息录入、储存、维护、转移、交换、认证全流程监控[14]。实现防控物资储备调用、人员岗位抽调配备、疫苗接种查验、全员核酸检测全过程清晰可溯源、可追踪,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社区组织、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权限范围内利用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对输入和调取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保证数据使用安全性。

(四)推进治理评价分离的专业第三方评价机制

推进管理评价分离的专业第三方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公共安全治理的质量与效果,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三方评价使得治理体系更为科学和有效,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第三方评价机构可以实现多方制约、监管与平衡,协同优化治理模式。同时,第三方评价可以从更长远、更客观的角度来审视高校公共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第三方科学评价是高校公共安全治理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公共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课题,管评分离,有助于推动高校从传统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型,从行政化评价向社会化评价转型,实现科学化的治理模式。

(五)做好公共安全治理建章立规工作,明确处罚失责触犯机制

高校多校区校园具有人员规模大、治理难度增加、治理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在多校区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涉及到多部门、跨校区间的数据共享协同治理,在打通信息流、业务流过程中易出现工作相互推诿、责任追究难落实等问题。在校园治理工作中尤其要注意权责明确,做好建章立规工作,明确处罚失责触犯机制,形成问题处理反馈闭环,保障校园安全数字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五、结语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技术,对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理念、体系、模式等均存在深刻影响。后疫情时期,高校公共安全治理面临多重挑战,学校要善谋规划以数字赋能提升治理理念,积极运用区域链技术变革治理模式,加强信息共享力度,确保信息透明度,创新治理方式。完善优化区块链数据信息平台、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加强对区块链技术校园应用发展研究,强化治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公共安全数字治理效能,打造数字治理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共识区块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商量出共识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