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及推广实践研究

2022-03-02 20:31杨伟书
新农民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

杨伟书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层次迈进,其对水稻的生产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正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加以实现。为此,文章基于基层农技站工作的角度,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和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提高水稻生产质量。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基层农技站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糧食作物,在我国各地均有着广泛的种植。当前,随着气候的不确定性增加,水稻病虫害问题也较为严峻,考虑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应当优先选择各种绿色防治方法,绿色防治方法是水稻增产增收和品质提升的关键,能够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绿色生态效益,因此应当对这些技术方法及其推广策略进行研究。

1 应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

水稻病虫害实际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包含很多细分种类,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法通常不能起到普遍的效果,这就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和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绿色防治技术予以解决。通过采用绿色防治技术后,以往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将不复存在,甚至部分区域不需使用化学农药就可达到预期效果。显然,其能够在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农民群体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和不足

2.1 缺乏早期防治意识

“早期防治”指的是在水稻病虫害尚未发生时就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几率[1]。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早期防治方面的工作一直不受重视,很多种植户认为早期防治作用较小而成本较高,不愿采取相应措施,更倾向于在病虫害出现的初期开展防治工作。但由于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所致,通常情况下当前的水稻病虫害呈现出更强的突发性和隐蔽性,种植户只能根据常规周期经验来防治,而很难对病虫害的发展时期进行准确判断,一旦在病虫害初发期判断失误,则会导致后期病虫害大规模爆发,难以再进行有效控制,进而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2 防治经验不足

当前,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害情况趋于复杂,水稻植株可能同时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由于很多种植户的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多依靠现有的经验开展工作,对于一些新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应对措施,容易因应对不及时或应对错误而导致病虫害问题的扩大。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水稻病虫害在发展初期的隐蔽性较强,仅凭已有的经验很难对这些病虫害进行准确判断,可能会因错失时机导致水稻病虫害问题扩大化,进而导致水稻的大面积减产。

2.3 防治手段较为单一

由于水稻病虫害的复杂性,通常需要针对具体的病虫害类型选择最为有效的防治措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水稻种植户都应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措施(主要为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虽然这些化学农药的效果较为显著,但其缺点也较为突出[2]。一方面,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造成周边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也会导致一些病虫害出现较强的耐药性,这不仅无法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加剧防治病虫害的难度。

2.4 药物选择和使用方式不尽合理

水稻种植户在开展病虫害防治时会优先使用化学农药,而为了确保化学农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则需要充分考虑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病虫害类型及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并通常需要地方农技站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水稻种植户在选择和使用化学农药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一方面,部分水稻种植户在选择农药时过于侧重价格成本,导致所使用的农药缺乏药效保障,且副作用较大,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部分种植户在使用农药时很难控制农药的配比,导致实际效果不甚理想。

2.5 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宣传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水稻种植户对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就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对于基层农业部门方面而言,在以往的工作当中,对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通常以发文件和在宣传栏上张贴相关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与水稻种植户的交流较少,导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信息不及时的情况,进而使得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3]。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应用策略

3.1 物理防治技术

在当前的水稻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中,多采用诱杀技术,其中又以灯光诱杀技术最为常用。灯光诱杀技术则主要采用杀虫灯,其利用昆虫对短波光线敏感的特征对昆虫进行吸引,再利用高压电弧等对昆虫进行高效灭杀。在此基础上,亦可架设防虫网,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具体来看,灯光诱杀技术主要针对常见的二化螟进行灭杀,其主要基于二化螟的趋光性实现灭杀,并降低二化螟的产卵量,进一步抑制其在水稻田中的生长。在实际应用时,可按照每10hm²的区域布置3台振频式杀虫灯的密度进行布置,并设置杀虫灯在每天19:00~次日早6:00的时间段内运行,来达到杀虫目的[4]。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安全性也较高,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应当优先予以采用。

3.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基于生物链原理,对稻田的害虫进行灭杀。其主要是通过涵养害虫的天敌来捕食害虫,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一方面,种植人员需要搭建天然诱集带,如在水稻田埂上种植黄豆等植物,确保这些杂草能够为蜘蛛、青蛙等捕食害虫的生物提供繁殖生长环境,在确保水稻正常生长的同时,也营造了额外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农户可在水稻分蘖盛期,在稻田内放养稻鸭,到破口期时再将稻鸭收回,利用稻鸭在水稻田内的活动防治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除此之外,基层农技站要注重向农户推广各种生物农药,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稻瘟病进行防治;利用苏云金杆菌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利用苦参碱可以降低稻飞虱、二化螟对稻田的伤害等。通过应用生物农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作物品质而言,均有着重要意义。

3.3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包括使用化学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以及水稻生长期间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灭杀两个环节。其中,种子处理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稻种子受到病虫害的侵扰,目前,通常使用精甲·咯菌腈悬浮液作为浸种液,使用相应的机械,将种子放入其中进行充分搅拌,确保种子与浸种液充分融合,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而在水稻生长期间,则需要使用一些低毒性的化学农药,弥补其他防治技术的不足。化学农药需要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类型进行选择,如使用呋虫胺防治稻飞虱、使用噻呋酰胺防治纹枯病、以及使用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稻曲病等。需要注意的是,如喷洒药剂后出现降水天气,则需要在降水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喷洒作业,以确保药效。

3.4 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农艺措施

除了上述的常规病虫害绿色防治措施之外,采取必要的农艺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来看,首先,基层农技站要向农户优先推荐高抗品种的杂交稻种子,这类水稻在预防病虫害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其次,在插秧前,水面上可能会浮现较多的浮渣,这些浮渣当中存在大量的菌核,因此需要进行统一打捞,并予以集中销毁,以进一步消除病害株率。再次,要注重对水肥的有效管理,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在浇灌的过程中,要使用浅、湿、干的形式,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升水稻对纹枯病以及稻瘟病的抵抗能力。同时,还需要创建浅水层,来合理控制稻田间的温度,并彻底清理水渠以及池梗中的杂草,保证水稻生长的透气性以及透光性,并对患病的稻草进行清理,减少和控制菌源。最后,在早追肥时,需要合理施用钾肥和磷肥,合理炼苗,避免水稻青枯病发生。

在以上的农艺措施中,较为重要的两项工作内容则是苗床管理和施肥。苗床管理主要是在水稻播种前进行土地翻耕,通过翻耕使土壤变得细碎,在起到杀灭病菌和虫卵的作用时,为水稻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除了翻耕之外,还需要在苗床上施加磷酸二铵,添加量以125~150g/m2为宜,并少量喷水,确保肥料黏在苗床上,提高土壤的肥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水稻幼苗在生长期较为脆弱,此阶段不建议喷洒农药,如需进行除草作业,则需要选择人工除草方式。同时,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按照水稻秧苗的初叶情况进行针对性施肥,如在2叶期施加尿素,4叶期施加钾肥和尿素,以及在4.5~5.0叶期施加尿素并准备移栽等,确保水稻秧苗的发育环境始终处于优良水平。

3.5 防控技术的综合应用

以上的各种防控技术均能够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这些防控技术的覆盖面难免有限,特别是很多防控技术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难免给这些病虫害的天敌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水稻生态系统乃至周边的生态环境而言都较为不利。为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农技站工作人员在应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前,要深入当地水稻田进行调研,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当地水稻田中各种病虫害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应当采用哪些防控技术,并确定各种防控技术的占比,实现对多种防控技术的综合应用,充分发挥出每种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价值和作用,为水稻的健康高质量生长提供重要保障,有效提升病虫害的防控质量和效率,促进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提升。

4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策略

4.1 加强宣传推广渠道

在推广过程中,基层农业部门要优化现有的宣传方式,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微信平台、小视频平台、电视媒体、村广播、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大范围的基层推广工作,让广大农民意识到绿色防治技术能够给自己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以此来引导广大农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主动应用各种绿色防治技术,从而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真正得到落实。

4.2 加强绿色防治技术的培训

为确保更好达到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基层农技站应当帮助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以此来推广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实现水稻产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培训工作的时间应当选定在水稻种植期开始前,做到提前部署。具体来看,培训工作可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首先,由农技站人员向农民介绍市面上各种农药的成分,推荐可使用的低毒性农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其优势所在,让农民意识到使用这些低毒农药与提高自身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在一些重点种植区域,要着重普及病虫害防控技术,在这一环节中,建议采用现场培训的方式,组织农民到现场观摩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效果,为其留下直观印象,引导农民积极应用这些技术。

4.3 发挥基层各部门的联动机制

要确保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真正落到实处,还离不开基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管控机制和流程,最大限度为农户提供支持和保障。在该联动机制中,应当涵盖农业部门、政府部门、气象部门和财政部门等多部门,并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具体来看,在该机制内,首先由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区域天气情况,对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天气加强预判,政府部门在收到相关提示信息后,引导财政部门对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设备和材料予以补贴,同时由农业部门向农户进行宣传普及,以实现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农民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切实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能力水平。

同时,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监控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监控工作,能够对当地水稻病虫害的发展动向予以准确把握,做到“防患于未然”。具体来看,在监控工作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需要基层农技站、气象站、广播站等多部門加强协作,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监测和预报,并将预报结果及时向农户发布,提醒农户做好预防措施。为实现较为准确的监控,基层各部门应当加强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

4.4 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力度

当前主流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虽然效果较为显著,但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景,这些技术的短板可能会凸显,显然,要加强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从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来看,绿色防控技术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首先,从科学研究层面来讲,基层农技站要寻求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对绿色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充分调动行业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意愿,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在物质层面予以保障,确保科研技术人员保持较高的研究意愿。其次,基层单位要重视对农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我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再次,在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中,基层农技站也要注重发挥“群众智慧”,多与农户进行交流,引导农户对已有的技术经验进行成果转化,实现绿色防治技术的不断优化创新。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5 结语

总的来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仍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从基层工作着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绿色防治技术,并积极采取措施,将这些绿色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到广大农民群体当中,从而推动水稻质量和产量的提升,助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丽娜.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8):60-61.

[2] 蒋芬娣.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21(2):52-53.

[3] 李剑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效果[J].广东蚕业,2020,54(12):66-67.

[4] 胡健,徐志阳.水稻病虫害现状与绿色植保防治措施的推广[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2):41-42.

猜你喜欢
水稻病虫害
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水稻病虫防治效果的研究
“激健”在水稻病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农药减量控害在水稻病虫防控中的示范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3年衡阳市早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用药技术试验示范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衡阳晚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用药控害增产技术分析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水稻病虫害综合调查和防治技术示范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