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古诗词中的诗词意境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

2022-03-02 04:40徐巧浓
关键词:短歌行人教版意境

徐巧浓

(浙江省宁海中学 浙江宁海 315600)

引言

高中古诗词的诗词意境教育教学包括引入、阅读、理解、鉴赏与反思感悟的执行环节,在多个课堂环节中需要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包括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巧妙设置,将传统的文化意象情境、思想价值观念融入古诗词的课堂教育之中,使其真正地发挥文化传承、传播的作用。基于此,针对高中人教版语文古诗词的课程教学现状,由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共同参与,设置古诗词的教学主题、阅读理解情境、交互实践流程、反思与评价体系,在深化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理解、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古诗词课的教学效率、教育质量。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结构编排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古诗词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的古诗词内容,整个单元结构分为前语导读、课文内容、学习提示、学习任务等的组成模块,涉及一系列不同时期的古诗词共72篇。如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必修三的《诗经卫风·氓氓》《短歌行》《长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必修五的《蜀道难》《将进酒》《登岳阳楼》,必修六的《蜀相》《锦瑟》《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都属于古诗词意境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于以上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结构编排,多数语文教师是按照教材的诗词顺序进行教育内容、教学及学习任务、教学方式的合理设置,这样虽然能够深化学生对古诗词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包括对古诗词原文文本、释义内容、文化意境、思想感情的了解,但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古诗词内容学习出现整体系统性、关联性不强的问题[1]。

教师从古诗词基础理论知识、文化意境、思想与情感价值教育的角度着手,可设置出以古诗词“主题”为主的内容编排体系,将多个思想与主题相似的古诗词分为一组,划分出建安文学、田园诗派、唐诗、宋词等的组别。之后围绕着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进行问题引导、诗词诵读、字词归类、阅读理解、意境感悟、反思与评价等的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加强不同古诗词之间的类比和对比,帮助学生完成每单元古诗词的学习任务、意境感悟。

二、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下高中语文古诗词的课程教育,仍旧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以学生为主的古诗词教学知识体系设置

各高中学校在古诗词课程教学流程的设置中,通常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的内容要求,进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搜集、整合,包括对古诗词基础理论、核心思想、生字生词、阅读方式、课后习题等的课堂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梳理,用以指导高中语文课的教学流程[2]。

但多数教师开展的古诗词课程教学忽视了学生现有的古诗词知识储备、人生经验等认知规律,并未建构起系统化的古诗词教学知识体系,只是按部就班地先让学生全部通读一遍,再向其讲解其中涉及的生字、生词、阅读与断句方式。随后要求学生在课堂或课后完成古诗词的自主学习、习题书写任务。以上对于不同古诗词的课程教学安排中,教师只负责讲授基础的古诗词理论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进行一系列古诗词的机械化背诵、记忆,难以体会与感悟到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文化意蕴。

2.古诗词课程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高中语文教材作为古诗词内容学习的主要载体,应该被放在“古诗词”理论、诵读实践授课的重要位置,但也仅仅只是课程教学的参考选项之一,而并非古诗词教育的唯一参考。然而,当下部分教师对于古诗词教育知识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设置,往往仍以教材大纲为准、以应试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目标,用于指导古诗词基础理论知识、阅读实践的教学[3]。

例如,在某一古诗词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先进行重要字词的搜集、整理,将重要的古文短语、词汇、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译,引导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理解全文。之后,借助于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的网络设备,设置朗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古文翻译、古文释义梳理与理解等的教学流程。

从古诗词课程教育工作的执行来看,高中语文教师对古诗词课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置存在着传统思想严重、形式化严重的现象,使得古诗词课程的组织与教学实施呈现出过于单一陈旧、程式化的问题,难以为学生的古诗词阅读、理解与鉴赏提供支持。

3.古诗词课程的教学互动实践、教学评价待完善

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情境创设、师生互动交流与实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的古诗词课程教学质量。当前不同语文教师在古诗词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并未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也很少通过慕课(MOOC)、微课等网络线上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古诗词情境对话、诵读与翻译、意境感悟之中。而学生也只是依照教师的学习任务要求,进行生字词查找、古文翻译、阅读与理解的学习任务执行,使得整个古诗词教育的功利化过强、互动与实践不足。

另一方面,有关古诗词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部分高中学校仍旧未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如多数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考核评价,包括对古诗词词语、句式、释义的背诵写作进行考评,但忽视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课后反思的全方位评价,由此导致学生即使完成古诗词读记、应试考试,但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

三、古诗词中诗词意境教学的整体框架设计——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为例

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系统化架构设计包含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情境导入、教学课时安排、交互与实践活动设置、课后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的组成模块。

1.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古诗词课程的单元教学目标对高中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在古诗词单元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现阶段学生的学情情况,进行课程教学体系、教育及培养目标的设定,如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设置古诗词生字词读写、默写、释义翻译,以及诗词情境对话、诵读节奏把控、思想情感感悟等的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对《诗经卫风·氓氓》《短歌行》《虞美人》等诗词的学习。

2.教学情境导入

高中古诗词课程的教学情境创设通常包括问题情境导入、主题情境导入、故事情境导入、影视情境导入等模式,语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古诗词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古诗词课程导入情境的灵活选择。如借助于高中内部组织的“恰同学少年”专题展览,教师可向让学生看展,再引入《沁园春·长沙》古诗词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之中,理解其所具有的思想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人生抉择。

3.教学课时安排

一般每篇古诗词课程的教学课时通常在1~2课时的范围内。其中第1课时为古诗词初读、注释对照、重难点字词认知的课程,负责带领学生在短时间内认知与理解古诗词的大概意义[4]。第2课时为思想与情感的感悟课程,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情境对话,使其感悟古诗词的断句、文化意境、思想情感。

4.教学交互与实践活动

古诗词内容的交互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主要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实践、学生自主实践等的组织形式。其中教师负责古诗词创作背景、意象元素等的介绍描述,学生可以通过扮演角色、情景对话的方式参与到古诗词的自主学习、互动探讨之中,品味古诗词里包含的文化意境、思想感情。

四、古诗词中诗词意境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以魏晋古诗词教学为例

1.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选取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两首古诗词,以“魏晋风骨”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主题,设置生字词识记、古文释义梳理、情境对话交流、诵读节奏把握、思想情感感悟等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古诗词文化意象、写作手法的学习[5]。

2.创设教学情境

依托于慕课、微课、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的网络化手段,融合垂柳、桃李、草屋、炊烟、狗吠、鸡鸣等文化意象,创设自然、恬淡、幽雅的乡村景观情境,将其制作为在线视频播放,并引入《归园田居》的古诗词课程内容。

而在曹操《短歌行》诗词的教学导入方面,可选择《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词作,配合奔腾的江水、歌曲唱词,向同学们在课堂中演示,展现出“一代枭雄”曹操求贤若渴、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3.教学课时安排

(1)第1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两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人物概况,以及古诗词创作时作者的心境。之后,搜集与整合“杜康”“青青子衿”“呦呦鹿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三匝”“羁鸟”“暧暧”“樊笼”等生字和词汇,引导学生梳理每句话的真实涵义,包括其中使用到的比喻、白描、对比等写作手法,带领学生多遍的诵读课文,使其能够基本掌握重难点字词的使用。

(2)第2课时。针对《短歌行》《归园田居》两首古诗词,教师可利用多种网络化交互方式,与学生一道,探讨《短歌行》中的入世思想,包括求贤若渴却不得,想要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探讨《归园田居》中的出世思想,包括厌恶官场、追求自由、安于清贫、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4.教学实践与互动交流

高中语文教师可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由学生互相向对方朗读诗歌,把握两首古诗的节奏、断句与声律,并探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哀叹之情,以及“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求贤若渴心态,最后再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在古诗词《短歌行》的朗读、理解与背诵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诗作者曹操的心理变化过程,由忧愁哀叹、求贤若渴到雄心壮志,深化学生对《短歌行》整篇诗歌的认知和理解。然后再由学生作进一步的诵读,能够帮助其把握古诗词的节奏、断句与声律,以及使其体会到魏晋时代文人的审美取向、思想价值导向,并激励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学习,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功业[6]。

5.课后教学反思与评价

在《短歌行》《归园田居》两首古诗词的教学评价方面,要围绕着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对教师学生的全方位教学评价。其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针对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课时安排、课堂演示、师生交流、问题解决等的要素,进行古诗词课堂教学成果的综合评定。

而有关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评价,则设置生字词读写、默写、释义翻译,以及诗词诵读节奏把控、情境对话、思想情感感悟等的评价要素,注重学生古诗词诵读时的节奏、情感评价,使其感受到《短歌行》中苍茫豪迈、壮怀于心的辽阔意境,《归园田居》中恬淡自然、安贫乐道、超凡脱俗的意境,来完成学生古诗词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

结语

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理解和感悟需经历一个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应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因此,依托于慕课、微课、多媒体软件等教学手段,由高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古诗词生字词认知、文化蕴意探讨、吟诵体会、意境理解的活动之中,能够逐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美、意境美的感受,提高古诗词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思想道德与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短歌行人教版意境
短歌行
短歌行(组诗)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