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3-02 04:40刘华
关键词:共育家校中职

刘华 冯 磊

(1.云南省玉溪卫生学校 云南玉溪 653100;2.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玉溪 653100)

一、研究背景

1.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目前国家倡导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录取比,中职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2.家校共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趋势

2019年12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强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增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合力。《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中指出,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

3.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的困境

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素质差,问题学生较多,社会认可度低,大多数中职学生都被贴上了“问题学生”的标签,家长们大多持有把学生交给学校管理就万事大吉的态度,而且大多数中职学生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不高,教育能力欠缺,不能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心智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职学生刚好处于这个阶段,如何利用中职学习生涯做好学生的引导,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多数中职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好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最好地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中职学生的父母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教育的偏见,把所有责任推卸给学校和老师,导致中职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学生的教育问题时很难达成共识,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教育成效。家校合作是学校教学育人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建立“ 家庭一学校一社会” 三位一体育人模式[1]。要提升中职德育工作成效,家校共育是必然选择[2]。只有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做好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才能为社会输送德技双馨的技能型人才。

三、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

1.家校共育内容单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中职学校也认识到家校共育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住校,而且跨区域的学生较多,导致很多时候家校共育工作不能有效实施,最终落实不到位,工作浮于表面,久而久之形成了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的局面。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家校共育停留在新生入学时候的家长会(很多外地家长不能参加)、学校官网信息推送、班主任转发学校相关通知等,虽然成立了家委会,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家委会主要是参与饮用水、校服招标工作,对于班级管理尚未发挥出有效作用。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家校共育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把家校共育当作一项任务、一个考核指标来完成,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是为了不在年终考核时被扣分,因此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就不够,认为只要有家校共育的相关内容就行,没有真正思考目前学校家校共育的内容是否有效?是否适应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因为学校层面认知的问题,导致家校共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存在盲目跟风、随大流的情况,即大家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没有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系统规划,导致家校共育成效不显著。学校认知的偏差,同时还会影响教师对家校共育的认知,最终影响班级建设和管理。

3.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认识存在差异

中职老师往往认为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家庭教养密不可分,只要学生出来问题就马上归因于家长,特别是一些没有经验的年轻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缺乏沟通技巧,常常导致无效沟通。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有限,在他们心中,学生送到学校那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出了问题主要责任在学校、在老师。家长和老师归因的不同,导致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从而影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

4.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影响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

中职学生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学生占比较高,问题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大多存在以下三种情况:关系紧张、不管不问、一味溺爱。中职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都较强的阶段,不喜欢被束缚,对于要求严格的老师,他们往往抵触情绪较重,一旦老师和家长沟通,学生往往会认为是老师在向家长告状,其结果只会让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无效的家校共育。

四、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的对策

1.创新家校共育模式,提升家校共育的针对性

中职学校需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转变观念,正视家校共育在学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家校共育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把家校合作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通过问卷把学生家长分类,按类别开展家长学校的培训工作;组织家长参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礼、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大讲堂、技能文体艺术周等活动;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组建由优秀家长代表组成的宣讲团,进行经验分享;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分享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家校互动,改变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被动局面。

2.建章立制,把家校共育落到实处,提升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1)成立学校家校共育领导小组,制定规则,做好日常监督、考核、评价工作。组建由学校领导、分管部门领导小组,班主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构成的家校共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共同商讨后制定家校共育规章制度,在明确家校共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同时对学校和家庭各自应承担的教育职责进行具体界定,确保家校共育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量化工作指标,领导小组定期对涉及的部门、班主任进行监督和考核,考核结果与部门及教师的评优评先挂钩,同时对完成量化指标好的家长给予奖励,对考核有问题的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采取惩罚措施,旨在防微杜渐,确保家校共育工作顺利有效进行。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调动家校双方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校共育的实效性,确保家校共育工作落到实处,防止家校共育工作形式化。

(2)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切实发挥好家委会在家校共育中的沟通桥梁纽带作用。目前每个学校都有家委会,但家委会的组建不规范,家委会的管理不到位,家委会的职责不明晰,导致家委会在助力学生教育管理上的作用微乎其微,基本没有在家长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家委会规章制度:①按流程认真选拔家委会成员;②增强家委会的吸引力,提高家长参与积极性。目前大多数学校家委会的成立都是各班指定两到三名家长代表,而且很多中职家长忙于生计且不愿过多承担学生教管工作,大多数中职家长不愿承担家委会工作,对家委会工作采取推诿态度,导致中职家委会代表多是无筛选条件产生且被动参与工作,学校应采取相关奖励措施,对参加家委会且积极认真工作的家长进行多形式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优秀家委会成员子女操行奖励等优惠政策;③为家委会成员发放聘书,增强其责任意识;④定期组织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与家委会成员召开研讨会,就学生日常管理进行探讨,家委会成员把收集到的家长意见和建议在会上进行反馈,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学生管理上统一意见,达成共识,会后家委会成员负责向各班家长传达和解释会议精神。学校要充分发挥家委会参与学生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来搭建良好的家校共育平台。

3.培养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其对家校共育的认同

中职家长文化层次普遍不高,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导致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学生的教育问题由学校和教师负责,对家校共育的理解是学校推卸责任的方式,当学校和班主任因为学生问题与家长联系,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教时,大多数家长总是以工作忙、人在外地不方便等理由进行推诿,严重阻碍了家校共育的有效实施。因此,更新中职家长的教育理念[3],转变中职家长片面的教养观,提升他们对家校共育的认同,是有效开展家校共育的重要条件。例如,学校或班级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本校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现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家长学校培训计划,通过线上教学、典型案例分享、线上家长会、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专题讲座、优秀家长分享会、家长心理讲座等多形式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使家长学会自我反思,不断自我完善,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改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氛围,自觉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有了成效,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认同度自然得到提升,这样就能有效形成教育的合力。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家校共育能力

班主任是开展家校共育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但是很多新手班主任在处理一些家庭背景特殊的学生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在与家长沟通中缺乏沟通技巧,导致弄巧成拙的现象频发。而且一些新手版主任年轻气盛,在学生教育问题上缺乏耐心,对学生问题归因较为片面,导致学生管理问题频发。因此,对一线班主任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常规的岗前培训外,还应定期开展典型案例研讨,在研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有效经验,在案列研讨中积累经验,完善自我,不断成长;此外,针对家校沟通的专题培训也必不可少,培训形式不能拘泥于专题讲座,还应增加实践培训的次数,如通过现场情景再现、实战观摩等形式,让班主任能把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班主任们除了利用好微信群增加与家长的进行日常交流、互动外,还可以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线上线下亲子活动,以此改善亲子关系,同时也赢得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为良好的沟通奠定基础。班主任还可以开通线上留言箱,让家长和学生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交流心声,拉近班主任和家长、学生的距离,为良好的家校沟通奠定基础。

5.充分发挥思政渗透作用,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的实施少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但学生因不理解家校共育所产生的抵触情绪会阻碍共育效能的发挥。中职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的失败体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对老师的态度,中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重建学生的自信,重树老师在这些学生心中的形象,最大程度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校共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班级集体活动、情景剧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与包容,通过周记、悄悄话等途径拉进师生关系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布置场地,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在过程中收获自信,不断成长。在组织家校活动时,教师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制定班级活动计划,然后由学生撰写班级家校活动方案,用他们希望的方式组织和开展家校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还能转变其对家校共育的态度。只有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成为受益者,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家校共育的意义,才能消除抵触情绪,从而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家校共育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它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中职教育成效的重要路径。中职家校共育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探索,寻找更多更好的实施方法,让学校-家庭-学生三者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只有这样,家校共育才能在助推中职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为中职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家校共育无止境,永远在路上,携手共育,为中职教育的稳固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中职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