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口语提问教学法与思辨能力培养*

2022-03-02 04:40万宇婷赵志根万珍妮
关键词:层级口语思政

万宇婷 赵志根 万珍妮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330200)

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它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递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的意义

课程思政,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塑造。把思想政治教育主动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英语的育德育人作用,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因其兼具语言和思想沟通的工具性以及人文素养性的特征[1],在实现课程思政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度,从而使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和传承;另一方面,也是将数量庞大的公共英语教师纳入思政教育的队伍中,从而辅助思政教育,推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全面发展。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实践课程思政。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现状和问题

就教学方式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教学活动,被动地学习英语知识。长此以往,他们逐步丧失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另外,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导致教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也不充分,这就进一步阻碍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的形成,更谈不上思辨能力的培养。

从英语知识传授的角度来说,传统授课制重在讲解内容,过多关注语言形式的孤立讲解,偏重应试方法与做题技巧的套路解说。学生边做笔记边听课,只是单纯性地记忆,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英语学习脱离实际情境,也会导致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忽视对学习、生活的思考与反思。然而,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思维的内容以语言为载体,思维的逻辑形式靠语言来实现[2]。

从学生自身层面来看,高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对自身英语水平不自信,因此对英语课程缺乏兴趣,甚至带有抵触心理。因此,他们极少会进行课外英语积累与应用,不重视开放式话题的思考与讨论,轻视课堂交流与互动的意义,并没有认识到提升自身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就教材而言,现有教材大多沿用数年前的内容,未做到与时俱进,缺乏时效性。话题与学生生活缺少实际的关联性,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而时代的发展与思辨的内在特性对教材的编写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鉴于目前思辨能力培养过程中问题较多、高职学生思辨能力水平较低的事实,寻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提问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条有效路径。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提问与思辨能力培养——以口语练习为例

国内学者黄源深提出中国学生具有“思辨缺席”的症状,认为大学生缺少“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的思辨能力[3]。而培养思辨能力,又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5]。由此可见,提问与思辨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此,以下将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口语练习部分为例,采用Bloom的认知能力分类模型,探讨提问式教学法如何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1.根据问题类型提问

根据人类认知程度的复杂性,Bloom将认知领域目标层级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六个层次。识记和理解属于低认知水平,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属于高认知水平。

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如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在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方式具体可表现为“How man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an you think of?”“What does 5W refer to?”

理解: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例如“Can you paraphrase the expression‘unbeatable price’?”;二是解释,即对信息加以说明或进行概述,如“What information can we obtain from the figures?”;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如“What is the speaker likely to do next?”。

应用:指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新情境,包括概念、方法、理论的应用。例如”Can this situation be applied to other field?”。应用以识记和领会为基础,由此进入了高认知水平层级。

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其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对其中的组织结构的认识。例如“Can you categorize these descriptions to the corresponding column?”。分析既要求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例如“Based on the things we just discussed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can you make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ers?”。

评价:指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或外在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例如“Do you think the views of westerners in the speaking practice can represent that of all people?Why or why not?”。

低层次认知水平(识记和理解)体现了思维的聚合,学生在该认知水平层次下回忆已知道或理解的信息,并用以解决问题。高层次认知水平(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是思维发散的过程[6],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不同于过去经验的新见解。每一层认知水平都是前一认知水平的叠加。按照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六个认知层级,有针对性地围绕口语练习话题对学生开展提问,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2.根据提问阶段提问

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口语练习部分,是切实可行也是极为必要的。从教学设计角度,一般说来,口语练习部分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导入、操练和延伸。

在口语话题导入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教师一般会将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引子,引入即将要探讨的话题。所以,此时教师会提出识记型的问题。到了口语练习阶段,教师会讲解练习内容中出现的生词、句型以及涉及的文化知识,并强调地道的口语表达形式并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扩展。这一阶段提出理解型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口语练习内容充分理解,进而也为教师提出应用型问题打下基础,并可以进一步将口语练习中学习到的表达应用到新的情境当中。待口语练习部分完成之后,由于学生已经对话题在词汇、句子、概念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此时则可以以分析型、综合型和评价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对话题进一步分析和延展,鼓励学生不断反思,参与对话题的评价,并通过与自身情况的连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具体以“找工作”单元的口语练习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否找过工作?(包含兼职工作)”“最终是否得到了那份工作?”“找工作的过程是怎样的?”。由此过渡到口语练习部分中主人公在求职过程中进行的对话。结合语境,教师讲解生词“tiresome”“HR”,对“wage”和”salary”进行词义辨析,强调”Cheer up”“No worries”的口语化表达。讲解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如何将以上词、句用在其他场景,并让学生通过口头翻译、造句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相关口语表达和用法。口语练习部分学完后,教师提出问题“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可能变成好事吗?”,引发学生对挫折进行辩证思考。基于以上内容,教师提出系列问题:“逆境和顺境可以相互转化吗?”“逆境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生的财富?”“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使逆境不成为人生的包袱而是人生的财富?”“你觉得你具备这些条件吗?从哪些方面你觉得你具备/不具备这些条件?”“学习以上内容后,你得到了哪些启发?”。以上问题可以以教师提问单个学生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教师列出问题、学生结对相互采访的方式进行。

从以上例子看出,教师在口语教学三阶段的提问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提问先从低认知层级的识记型和理解型问题开始,为更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提出打下基础。

3.根据认知层级发展轨迹

从认知层级发展的角度,教师提问包含四种发展轨迹,即平级发展、低级发展、高级发展和波动发展。以下将以分析型问题“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使逆境不成为人生的包袱而是人生的财富?”为例,分别对四种轨迹进行说明。

在学生对该问题给出了回答后,若教师追问:“是否还有其他因素能促成这一结果?”这时候教师便是以分析型问题的平级发展模式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多维度进行思考。若学生对以上问题没有头绪回答不出时,教师给予提示,向学生再次发问:“口语练习部分中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品格?这种品格是否可以让他在求职的逆境中找到机会呢?”这种由分析型转为理解型的提问轨迹则是教师提问的低级发展轨迹。针对教师提出的高认知层级问题,学生无法理解或回答不了,此时教师降低问题的认知层级,向学生提出另一个难度较低的问题,该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提问的高级发展轨迹则是进一步提升现有问题的认知层级。例如,学生就以上问题给出了数个重要的因素后,教师进一步提出综合型的认知层级问题:“根据刚刚你所说的内容,你是否可以尝试做一个口头陈述,条理清晰地展示你的观点?”这一提问轨迹实现了问题由易到难、认知层次由低向高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

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他们正确的政治引导是必需的,也是极为必要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必然选择[7]。在英语课堂上,将“四个自信”融入语言文化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通过使用提问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潜能,启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新视角,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层级口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思政课“需求侧”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