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22-03-02 08:00,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英语教学

李 蓬 ,李 勇

(1.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127;2.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艺术系,山东 泰安 271000)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一环,而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元素,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是从语言作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而言的,而人文性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当下,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学时长、跨度大、覆盖广的特点,是大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接触国外文化、融通中外思想的基础学科。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繁荣的背景下,社会价值多元化日益凸显,部分教师只注重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功能,缺乏思政意识,教材内容选取过分追求“原汁原味”,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导致中国文化的“失语”,这都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实践中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376。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得以开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从宏观层面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法宝,是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从微观层面看,马克思人学理论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思想。

其一,马克思人学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奠定了理论根基。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诉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通过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普遍异化,提出通过劳动解放而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因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很显然,马克思人学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既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巧的关键时期,又是增长各项本领、掌握各项技能的最佳阶段,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节点。只有用马克思人学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帮助其掌握语言知识、夯实专业技能,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助力其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改造世界、完善自身,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协调,进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其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关于教育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5]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蕴和方法论意义。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同时,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6]这些鞭辟入里的论述都为如何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如何培养人、给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指明了方向。针对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问题,将立德树人贯彻到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之中,构筑育人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在新时代的坐标体系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就是指用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大学英语教学,让大学英语课程充盈更多的价值理念和中国元素,增强教育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主体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丰富其价值判断方式。这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立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意蕴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科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不但能巩固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防止西方文化霸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而且还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首先,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称之为观念的永恒性。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思想观念具有多样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特点,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评判,加之西方新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思潮的不断侵蚀,对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因此,必须维护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思想趋向和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因此只有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控制权、话语权,把课程思政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守住意识形态的底线,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换言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指引大学英语教学,才能既体现党的意识、国家的意识、人民的意识,又能同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作坚决的斗争,最终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次,打破中西方文化壁垒,增强文化自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彰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也有助于其体悟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还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从而引导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和民族观。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涉素材多以西方英语国家原文为主,“西化”现象严重,造成在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失范”“失位”“失语”等现象,这些现象的蔓延会背离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遵从,会导致教育主体对社会主义文化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消解了文化自信应有的威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349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引,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并将自信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观。特别是在新时代境域下,只有毫不动摇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引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质,强化底线思维,在借鉴西方文化中汲取精华,弃其糟粕,从文化自省、自觉走向自信。

最后,凸显德育功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新时代不仅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理想、有信仰、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使命、创造辉煌梦想的主力军,青年阶段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养成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当代青年积极汲取英语知识的力量,更能为学生塑造深厚的爱国情怀提供方向,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引航导向。在新时代境遇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旨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将其贯穿英语课程的始终,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明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加强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悟与躬行践履,助力其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我。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遵循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既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又能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既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也需要在批判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需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确保两个主体健康、和谐发展。

首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现实表征。只有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在现实境遇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一是要重视理论作用,坚持政治性第一位原则,保证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是确保人才培养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具体的教学活动。二是遵循发展规律。鉴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情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不能用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态度,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的功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教学主体、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和不同变化,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大学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三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根本指导方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其中蕴含的对立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都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是知识与价值、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体,也是集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于一身的实践综合体。鉴于此,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客体转换,对待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劣。在现实境遇下,既要辩证地处理大学英语课程本身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也要正确看待教学实践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教材与资源的关系,还要正确评判教学实践中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四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检验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不是喊喊口号、走走形式,而是应该放在教学活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验证其成效。因此,必须立足世情国情民情,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把理论学习的效果置于实践境遇之中,以健全的考核制度、考评体系来检验成效、辨别真伪。如果教育主体能把形成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并获得人民的认可,那就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是成功的,反之亦然。

其次,在批判的前提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批判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教育的参与者,应该秉承“前提性批判”的原则,即对目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性批判,以求达到教育本质的呈现。大学英语教育日新月异,教育主体的诉求千变万化,教学活动中时刻面临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因此我们在利用英语学习西方语言、思想、文化的同时,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目标语文化,防止不良文化入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积极审视自身文化特质,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凸显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解放思想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原有的固化思想,扬弃旧有的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模式创新,既帮助其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其思维能力,还塑造其人格。实事求是就是客观公正地看待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厘清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特别是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强知识传授、弱三观培养的境况,立足当前国际国内教育情形,切实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就是依据信息时代学生接触、获取资源的途径与特点选取教学素材,及时更新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兼顾纸质版内容与电子版素材,通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形态呈现,传播方式上借助网络论坛、微信、QQ、快手、抖音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分享。

最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保持教育主体间应有的张力并发挥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传递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授的是英语语言知识的“业”,解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惑”。质言之,教师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主导,不仅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学习方法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示范者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大学英语教学“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因此,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增强大学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担负的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形成“言马”“信马”“护马”的信念,在教学中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真信、想教、真教,主动地教、积极地教。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提高教学技能,完善教学方法,立足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充分利用“隐性”思政的优势,针对不同的教育主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使教育手段与不同群体的需求相吻合,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做到会教、教得好。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目标群体来设置,以德树人、以技塑人,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手段的选取、教学效果的评判中更多地嵌入中国元素,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中国话语、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勇敢地发声,做到兼顾价值性、工具性、目标性的统一。同时,以适合学生健康成长为原则,以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批判地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元素,让学生认知、认可、认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做到想学、会学、学得好。

总之,在新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大学英语教学就是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遵循、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旨在充分挖掘课程本身的语言功能、话语价值、人文关怀等合理内核,将学科知识、语言技能、文化价值、人的发展等实现深度藕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