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抗菌药物防治鱼病的使用方法

2022-03-03 02:07刘真
水产养殖 2022年1期
关键词:病防治鱼病抗菌

刘真

(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沧州 061000)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鱼苗种类和养殖池塘数量不断增多,由于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较大,需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避免鱼病大范围传播。使用抗菌药物防治鱼病时,需确保药物种类和剂量使用的合理性。因此,养殖人员应正确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 抗菌药物选择

1.1 药物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防治鱼病,应观察鱼苗用药后的状态。如果在使用了抗菌药物之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与控制,则说明此类药物不具备治疗效果,需要及时更换药物品种。为了验证某种抗菌药物是否具有诊治效果,也可在小范围内进行投放试验,如果在一周之内鱼群病情好转,死亡数量较少,则药物有效。通过选择合适的样本,采用药敏纸片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患病鱼个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从而为药剂使用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1.2 药物安全性

当前市面上的一些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药物自身含有致癌物质,通常会对鱼的健康和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若副作用非常明显,属于我国明令禁止的药物(如激素、抗生素、硝酸亚汞、福尔马林等),应选择其他副作用和毒性小的药物代替,并且合理安排休药期。另外,很多水产养殖户为了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池塘中投入大量鱼苗,导致池塘内育苗密度过大,又没有严格按照用药规定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池塘内药物含量过高,鱼体内也会残留大量的抗菌药物。养殖人员需较为全面地了解市面上的抗菌药物,结合不同鱼病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不可使用违规药物,合理用药,确保药物残留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排出体外,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确保水产养殖行业保持健康发展。常用鱼病防治常用抗菌类药物见表1。

表1 鱼病防治常用抗菌类药物

2 抗菌药物使用

2.1 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水产养殖人员应当请专业人员进行鱼病的研究与诊断,在确定鱼病类型之后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药物操作。如果养殖人员自行用药,应准确掌握药品的种类、特点和剂量要求,在购买药物的时候,对药物的生产日期、批号、规格和保质期等信息进行核对。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应当根据相关国家药品使用规范制定用药方式,保证合理性与安全性,将药物的抗菌效果充分释放,保障鱼群健康。通常,养殖人员会将抗菌药物掺到饲料当中进行投放,这样的方式会降低抗菌药物的效果,并且使养殖环境受到污染。建议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将原料药制成预混剂后放入饲料中进行投放。养殖人员需要在每一次用药的时候详细记录药物使用时间、投放剂量和用药次数,以便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2.2 控制药物剂量

合理运用抗菌类药物可有效抑制鱼病的蔓延趋势,降低鱼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时候,应合理控制药品剂量。合理的药物剂量不仅影响药效的发挥,还会对鱼群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如果使用药物剂量过少,将难以抑制病情,还可能引发水生动物的抗药性,造成病情的快速扩散。在当前阶段,鱼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口服药物,使用的时候需要结合鱼群病情和体质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药物剂量。

2.3 控制用药时间与次数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当清楚地了解药物说明书的相关要求,规范用药流程,避免出现随意用药的情况。通过分析鱼类对药物的吸收程度、药物从鱼体内排出的情况、用药时间和次数造成的影响,科学确定用药时间和次数,保证药物使用方式能够满足鱼病的防治需求,进而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能够为市场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可以促进水产养殖质量的提升,为人们提供无公害的水产品。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规范,控制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次数,规范抗菌药物用药流程,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病防治鱼病抗菌
掌握核“芯”科技!全国首家血液诊断鱼病示范店开业,开创血液精准诊断新时代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浅析夏季鱼病增多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地方病防治工作者技术档案在地方病防治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基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探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
“慢病防治健康行”三年直接受益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