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壶《志在四方》的陶刻趣味与文化内涵

2022-03-03 02:29史淼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淡泊明志紫砂陶壶把

史淼域

要说意、识、灵齐备,诗、书、画一体,紫砂陶刻当之无愧。其扎根于中国华夏的古老艺术,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枝叶扶疏,历经千年的成长后成为当之无愧的国粹文化。紫砂陶刻就是这么有特色,从陶刻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大千世界的描摹,中国文人骨子里的诗意,如画卷般的人生感悟。在紫砂壶《志在四方》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亭亭玉立的荷花,还能看到气韵生动的诗词文化,二者共同搭建出一个自然淡雅的境界,让人意味无穷。

紫砂壶《志在四方》在造型上是一把典型的方器。正统的四方设计让整把壶流露出稳重的气质。四个侧面都是上窄下宽的梯形,四方的形状突出了壶的端庄感。每一根线条都爽朗有力,突出其凌厉之感。从整体来看,紫砂壶呈金字塔型,巧妙的设计展露出凝重之意。壶底向内收敛,以圆角过渡,圆润感在棱角分明之中尤为突出,且形成鲜明对比。壶底的圆润感让整壶不流于凌厉,增添了几分秀气感,与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中国文化高度契合。宽厚的壶身预示人的胸怀,几分质朴感油然顿生。仔细观察,会发现壶盖也是个四方形,与壶口的一圈方方正正完美契合。四方壶盖边缘平整,盖面饱满上凸,都展示出方的韵味。壶嘴与壶把延续了石瓢壶的风味,四方形的壶嘴迅猛有力,三角形的壶把刚中带柔,同样棱角分明。纵观此壶,会发现此壶将“面”的表现运用到了极致。壶身由四个平面构成,面与面中间的棱爽朗利落。壶把、壶钮同样由面构成,只不过这些面都是曲面,增添了几分柔和。整壶给人的感觉就是利落、稳重,用阳刚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只是创作者又别出心裁地将柔软的曲线融入,给茶壶增添了几分阴柔之美,但总体来说,还是阳刚大于阴柔,稳重大于优美。

在陶刻的装饰中,创作者将书画完美结合,用成熟的手法表现出整个意境。都说书为画之意,画为书之骨,二者的结合让书画的趣味融为一体,将东方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书画结合不是将书法和绘画糅合在一起,在同一个面上表现出来。创作者布局合理,将书与画分布在两个面上,巧妙设计空间,让二者虽不在一个空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紫砂壶《志在四方》在陶刻绘画方面运用了荷花这个意象,并且是用水墨画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的。俗话说:“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细细端详壶身的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荷花开得正艳,濯清涟而不妖,格外夺目。创作者对荷花的刻画十分生动逼真,密集的线条展现荷花花瓣尖头那抹动人心弦的红,根茎上的点点突起也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再看对荷叶的刻画,画面由疏转密,几片荷叶层层叠叠,与荷花的明艳相比显得十分的低调。如果说对荷花的表现是通过写实的手法,那么对荷叶的表现就是通过写意。荷叶上的茎脉被创作者一笔带过,重在加工形态表现出来。这样虚实结合的陶刻手法让壶面的荷花更为突出,画面有轻有重,错落有致。

将目光转到壶的背面,只见“淡泊明志”四个苍劲有力的繁体字。这四个字虽是陶刻而来,但将书法的笔锋、力道全然表现了出来,完美展现了创作者的功力之深厚。“淡泊明志”四字直截了当地抒发了创作者的内心感想,也将此壶的文化寓意直接明了地表现出来。着眼于前面刻画的荷花,荷花本就有高洁、清廉的品质,被佛教尊称为“神圣、净洁之花”。荷花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正是“淡泊明志”之意。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淡泊之心何其容易,也许这也是创作者想要呼吁世人做到的吧。

与陶刻绘画相比,这一面的陶刻书法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调,留白面积比较多,但是正是这留白的艺术感让此壶在布局上更为协调。并不是刻画得满满当当更能显现出陶刻技艺的高超,有的时候布局的选取更能体现创作者的审美情趣。

结语:紫砂壶陶刻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手法,更是紫砂壶趣味的直接体现。紫砂壶集“精、气、神”于一体,而紫砂陶刻将紫砂壶的“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不失为点睛之笔。紫砂艺人进行创作的生活,不能流于表面,更应该注重紫砂文化的内涵,让紫砂壶成为一件内外兼修、能够启迪他人的富有人文精神的艺术品。

猜你喜欢
淡泊明志紫砂陶壶把
淡泊明志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浅析紫砂陶刻中的书画艺术
一朵云的梦
论紫砂陶刻在茶壶结构上的跨越
——浅谈紫砂壶“清隐”的陶刻创作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