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雅馨提梁》的雅文化

2022-03-03 02:29范雪怡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雅事手炉品茗

范雪怡

古代文人常行四大雅事:焚香、品茗、插花、挂画。随着这“四雅”的艺术表现形式愈发的多样,在古代逐渐形成了中国的香道、茶道、花道、书画之道,缤纷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四雅所指渊源已久,只是这般对雅的追求至宋代达到鼎盛。宋人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中有:“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可为其佐证之一,其“四般闲事”道出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雅致生活。不聊政治,就艺术而言,宋朝确实是个精彩绝伦的朝代,宋人也是最会生活的人,他们把生活过成了诗,他们推动了将生活日用品向艺术品的过渡,逐渐形成了工艺上的实用艺术,家具是其一,茶具是其一。

“四雅”虽是可实际去做的雅事,却是在追求精神上的雅趣,无论是焚香还是品茗,皆是以求静之境;无论是插花还是挂画,均是在提升生活的品位,而这四事均以一“雅”贯之。何为“雅”?纵观雅在数千年中华文明中的发展,最初代表王畿之、周乐,早见于《论语》中“郑声之乱雅乐也”,“雅”即是高贵、正统的象征。南朝梁·刘勰所著《文心雕龙》首次提出“雅俗异势”,对雅、俗概念分别进行了界定,所以在我们的大众认知中,雅与俗是相对的。正是在这种根基上,雅延伸出了典雅、高雅等艺术审美的形容词,文雅、优雅对行为举止的形容词,以及儒雅、温文尔雅等对人格品性的形容词。可见,雅,贯穿了中国文人的一生,从其作品到生活,再到人格品性,雅不仅是艺术美学领域的审美倾向,是生活精神的品味追求,也是一种人格品性的褒扬。

焚香、品茗、插花、挂画,这“四雅”看似不相关联,却囊括了嗅觉、味觉、触觉、视觉这人之四觉,而人对美的感受,对生活的品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正是在这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中丰满起来的,所以这“四雅”常常是相伴出现的,《雅馨提梁》如是。

《雅馨提梁》是以“雅”为主题创作的紫砂壶作品,而雅可以是艺术上的审美,可以是生活上的品位,可以是人品上的赞扬。它是存在的,却是无形的,相较于象,它更是感觉。主题元素的选取是表达主题诉求的最直观且最有效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焚香、品茗、插花、挂画这人生四大雅事,可以说是对雅的多层次、多意象的表现了。这“四雅”就物象来说,有香、茗、花、画这四个元素,所以“雅馨提梁”在造型设计上融入了这四个物象,可以说是这“四雅”的融合,最大程度地表现了“雅”的意趣与品位。

其一,香。提到“香”我们就会想到香炉,所以壶体部分取材于香炉。中国的香炉有很多种,比如博山炉、手炉、卧炉、香斗等,其形各有特性。其中,手炉的结构一般由炉身、炉盖(炉罩)、提梁(提柄)这三部分组成,其精巧可人,最是雅致,其形制也最契合紫砂壶的形体。所以《雅馨提梁》选取了手炉为形制素材,特别是提梁的搭配更是还原了手炉的结构。其二,茗。茗是茶,提起茗不能不想到紫砂壶,这把壶就是茗的本体。“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紫砂壶与香是不解的缘。其三,花。《雅馨提梁》的壶盖与壶钮做成了一朵倒扣的花,花瓣落在盖面上,花托成了壶钮。其四,画。画在这里没有直接以具象的元素体现,而是取其意象。壶身上丰下敛,提梁曲线曼妙;壶嘴昂扬高翘,如文人那不屈的魂儿;盖面如倒扣的花儿,壶钮就是那花托,将花儿的馨香倾倒在这一壶中。它曲线曼妙,婀娜多姿,不媚不俗,清灵高逸,这正是雅的艺术追求与境界。你看,这是一把壶,也是一个香炉;这是一朵花,更似一幅画。净了手,焚根香,在香气的缭绕中,泡一壶茗,看茶气氤氲,闻四溢芳香,许是自己,或静坐入定,或品茗通禅;许与友人二三,或吟诗作画,或抚琴袅袅……焚香、茶香、花香,馨香沁人;香气、茶气、书卷气,雅气和辉。是为《雅馨提梁》。

猜你喜欢
雅事手炉品茗
品茗
明湖深处的琴人雅事
岁月感吟
《红楼梦》里的雪中雅事
收藏手炉看3点
素手捻袖炉
安溪寿星爱品茗
白茶飘香 安吉品茗
铜手炉